返回 打印

袁贵仁: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渗透的重点人群

作者:袁贵仁   来源:东方早报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常抓常新的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着力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我们底气充足的思想理念讲深讲透,使我们想说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看作是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挑战,加紧对我渗透分化,方法手段更加隐蔽多样,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落实好《意见》,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防范对外开放条件下办学面临的各种意识形态风险,努力在斗争中把握主动,赢得优势。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主阵地。

  教材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坚决抵制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进入我们的大学,打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材体系,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抓源头、抓审批、抓场地”,进一步规范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宣传阵地管理,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

  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打造一支由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骨干学生组成的高校网络宣传工作队伍。

  (原文载于2015年第三期《求是》,原标题为《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者系中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文章有删节)

  ■ 延伸链接

  1月29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这一“四个决不”的讲话引发了热烈讨论。

  1月31日《环球时报》发文《说的是西方政治价值观,别扯偏了》,称袁贵仁“遭到一些人曲解和攻击”,并解释说:官方反对宣扬西方价值观,这里指的主要是西方政治价值观,不是西方社会的日常哲学。

  同日,光明网理论频道发表署名为“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的评论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大学不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何错之有?

  2月1日,中国青年网发文认为:袁贵仁所提三条底线和四个要求,都是已有定论的,并且是底线要求,是宪法规定的,是涉及国体政体发展道路等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是涉及政权安全的问题。在已有定论和涉及底线的问题上发问,本质一定是搅混水,是试图打破底线,搞乱已有定论。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15-02-04/3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