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孙锡良:“教育调控”能否治本?

作者:孙锡良   来源:孙锡良  

“教育调控”能否治本?

孙锡良

  2003年,可认为是中国房地产调控元年。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在网上写些时评文章。其时, 大家都对调控效果寄予厚望。然而,本人自第一次调控起就持保留态度,近二十年来从未改变。

  为什么我能一直坚持下来?因为看到中国两大趋势不可逆转。

  第一趋势是:两极分化不断形成并走向深化。

  第二趋势是:房地产的财富贮藏功能深入人心。

  在这样的两个趋势主导下,顶端极要实现对底端极的财富距离扩大化,必须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占有具有财富贮藏功能的房产,政府越调控,表明房地产在政府心中的政策意义越大,也就让更多人越是倾心于抓住政府依赖的产品。

  现在,中国教育又重新走上了房地产老路,全世界,全人类,有且仅有中国会对教育机构进行打压和调控,特别可悲的是,竟然会让举国民众为之叫好!?

  那么,有人肯定会问我:“你是不是赞成办更多的课外培训机构?你是不是赞成教育产业化?你是不是希望我们的后代处于教育重压之下?”

  我也会肯定地告诉大家:“近二十年来,本人一直处于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前头,一直反对中小学生参加课外培训,一直反对基础教育搞题山题海的模式。”

  既然有这么多反对,那为什么又反对政府调控教育乱象呢?

  我想非常清晰地声明:教育的今天,不是老百姓造成的,也不是培训机构造成的,更不是老师和学校造成的,所有的结果,都是政策的结果,你不从政策源头找起,却以调控机构营运为出发点,怎么可能成功呢?

  今天,我把话摆在这里,无论施以多重的手段,最后的结果必然像房地产调控一样,给你以短期成功的幻想,重压一过,被打压的培训机构会再次呈爆发式增长,螺旋式上升。

  那又是为什么呢?

  教育市场化,所有的教育内容就成为商品,学生考的试卷,学生关心考分,资本关注的是如何改变学生适应试卷,试卷门数越多,内容越多,市场就越大,资本介入的深度就越深。

  考试选材,仍然是相对公平的制度,也是国人普遍接受的制度。既然大家都接受,为何还这样强烈地批评政策呢?因为教育不再是幸福的事,已成痛苦的源泉。

  考试制度,单纯从科目设计上,管理部门就折腾了老百姓无数次,不同省份,折腾的方法各不相同,小考,中考,高考,不停地改革,不停地折腾学生和家长。现在,大家不妨回过头看看过去几十年,这些改革到底给我国教育带来了什么?除了改革家们赢得了荣誉和利益,它为中国教育质变起到了什么有益作用?创新多了吗?卡脖子少了吗?是不是每改一次,百姓就更痛苦一次?

  考试科目,也是一改再改,要么是专家说了算,要么是官员说了算,每一次改革,都打着天理,什么创新型考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职业规划型招生。有领导说体育重要,那就把体育加进必考!有专家说美术和音乐重要,那就考虑把音美也加进中高考!

  再说招生,整出个“新高考”,就意味着有“新招生”,高考填志愿,不只对考生是技术活,对家长和老师都是技术活,读了十几年书,很多人难在了填志愿上面。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志愿填报机构”雨后春笋般地成长,中部某省,过去,全省大约有三百家志愿填报指导机构,新高考一实施,一年之内就增长到1800多家,收费从三千到三万不等。你们说可怕不可怕?高考设计,对高校也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暂不细谈。

  有人会说:“我不会找机构,自己会填。”

  然而,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填呢?这不正如其它培训机构一样吗?很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小孩不参加培训,那为什么社会上却有如此多的培训机构呢?人家读十几年书,总是会有部分家长舍得出最后一次学费。

  过去,培训机构集中培训语、数、外、理、化、地等科目,现在,又加了体育,以后还要考音乐和美术,并且教育部明确强调,音体美的分数权重要等同于语数外

  这就是悬在家长头上的三把新利剑!即使还没有实施,家长必会提前行动,因为没有人知道哪一天就要加进来,总不可能坐以待毖。越有钱的家庭,动作实施得越早,只要他们看准了趋势。我从自家小区走到中医药大学校门,距离不到两公里,我数了一下,培训机构超过二十家,去年这个时候,顶多不到五家。

  最近,我看了不少文章,都是在为打压培训机构叫好,说是在做利国利民的好事,说是一定会取得成果,说是一定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这么说一句吧!同胞们,别再傻了,在脓疱上贴个创可贴就能治病?

  教育一旦成为社会分层的工具,考试一旦成为市场上的商品,任何形式的终端调控都是昏招,最终一定会失败,一定会彻底的失败。

  商品,有需求,就有市场,公开市场不能做,那就做隐形市场,有序市场你不让我做,那我就做阴暗的无序市场,你打规模市场,我就化整为零,或者给有钱人做特定辅导,倒逼穷人不得不拼命跟进。

  网友们,我率先提出“教育调控”这个概念,实在很无奈,因为我看不到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有诚心从源头上对教育进行彻底改革的愿望,他们只愿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教育培训机构合法的成立,合法的运转,你们凭什么要调控它们?凭什么要制裁它们?法律观念何在?如果真下决心不准课外培训,主管部门不审批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有人会问我:你除了批评,还能不能提出些改革思路?

  答:我不但提了,而且还提了很多,过去二十年,有关教育改革的文章至少写了二十篇以上,每篇文章都写了针对性改革,但没有人愿意听。2018年底,我第一次参加某部教材处组织的“新三科”教材改革研讨会,会上,我提了很多建议,都是从中学老师那里调研得来的建议,领导也很认可,并且单独把我的文字稿要了去。然而,什么用也没有。

  今天,我不再想就具体问题提建议,只想讲两条改革大原则:

  一是社会主义原则。本来,我不想提它,但每天新闻都能听到它,那就不妨遵照之。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就得办成社会主义教育模式。如果现在的模式不是,如果正在设计的新模式也不是,就改成那样,只要坚持这个原则,我们的教育总不可能比资本主义还坏吧?

  二是取经教育发达国家原则。如果我们不愿意实行第一条原则,那就干脆学习教育发达国家的做法,那怕是全盘照搬都无妨,更直白点讲,咱们就学美国吧!中国人不都想着把自己的小孩往美国送吗?都想送去,证明那边搞得比我们更好,它搞得好,我们当它的学生也不见得很羞耻。

  亲爱的同胞们!教育,不是菜市场,不是房地产,不要试图用屠刀来解决问题,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要从国家制度上解决问题。如果全体中国人都愿意把教育捆绑在资本的战车上,任何屠刀改革都是徒劳,过过嘴瘾而已,造造短期假象而已。

  写于2021年7月25日星期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21-07-26/7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