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新中国早期的语文教材是啥样的?

作者:康玲玲   来源:毛邓理论研究  

W020201223376451671532.jpg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编写、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面临着严峻挑战,还应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注重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做法,发挥好教材在青少年学习、成长中的价值导向功能。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最重要的学科,其教育过程是决定社会主义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方面,担负着传授语言及文字运用规则、传承社会文化和思想品德教育等社会功能。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现实载体,其选录的内容与结构反映着时代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语文教材在内容的规划上非常注重对中小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材编写凸显出对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高度关照。中小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不仅掌握了语言文化知识,还得到了文学熏陶,树立了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一致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等道德品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巩固新生政权、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在部分教材中的失踪以及在资本逻辑支配下影视、网络等娱乐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消解等,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母语教材下手,认真思考如何真正将育人功能融入教材体系的建设过程,这对于塑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编写修订中小学语文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语文教材的编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分别于1950年、1952年、1956年、1961年和1963年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编写了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语文教材建设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出版发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老解放区的一些语文教材为蓝本,同时也借鉴了旧中国国统区的一些语文教材。为密切配合当时的国内外政策和形势,1950年版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反映革命战争和政治运动的文章,旨在清理封建、买办和法西斯等各种反动思想影响,为培育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建设者发挥了积极作用。

受苏联语言和文学分开教学的影响,1956年秋,全国中学开始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中学语文教材使用文学和汉语的分科教材。教育部为此先后出版了汉语、文学教学大纲和汉语、文学课本。由于分科教材的编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时学量、教师培训与教材内容结构间的协调性,对语文教学反而弊大于利。此外,根据1958年任务和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在一切学校中,必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工人阶级的阶级观点(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群众观点和集体观点(同个人主义观点进行斗争),劳动观点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的观点(同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主张劳心劳力分离的观点进行斗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斗争)。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8年重新编写了语文教材,取消了分科教材。1961年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和1963年十二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重新修订的,与以往几套语文教材相比,对学生的知识拓展和读写训练都有明显的提高。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小学语文教材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高度重视教材编写工作,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教育领域内贯彻这一要求就直接表现为重新开始编写各科教材,特别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材编写任务的紧迫性更加显著。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区别的是,语文教育承载着传承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功能,语文教育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会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精神气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新中国第一版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大意就指出: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重要。要完成这一任务,不能仅仅依靠几篇说理的论文,凡小说、诗歌、历史故事乃至自然科学故事的教学都应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国初期的语文课本富于政治思想性,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革命时期各方面的胜利,清除了旧时所用国文课本里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教学内容进步、健康、丰富、新鲜。具体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发挥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培养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都很薄弱,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落后文化亟待清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要革除的那种中华民族旧文化中的反动成分,它是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经济的;而我们要建立的这种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它也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经济,乃是中华民族的旧文化的根据;而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根据。为了清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破除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残余影响,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的一些作品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代表性的有鲁迅的《故乡》、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老舍的《我热爱新北京》、石果的《在群众号列车上》、丁玲的《十万火炬》等。1952年版语文教科书收录的《故乡》是鲁迅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对闰土生活境遇、性格变化及闰土和作者关系变化的描写,指出了中国农村和农民贫困落后的深刻根源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共同压迫,以闰土的故事来表达对旧的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小二黑结婚》以真实事件为蓝本,描述了太行山区一对青年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并在新的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冲破封建迷信腐朽思想与恶霸势力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动人故事。故事揭示出农村中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展现了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对新社会的重要性。小说主题契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清理旧思想旧道德、树立新思想新道德的时代需求,故事中的主人翁代表着受民主思想感染的新一代农民,他们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宗法制度充满厌恶,敢于同封建传统势力决裂和斗争到底,故事以小二黑与小芹结为夫妻为结局,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老舍在《我热爱新北京》中写道:北京是美丽的,我知道,因为我不但是北京人,而且到过欧美,看见过许多西方的名城。假若我只用北京人的资格来赞美北京,那也许就是成员了。《在群众号列车上》的课后提示指明:群众号列车上的新气象,叫人感到人民的铁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跟解放以前的根本不同。人民掌握了政权,一切措施才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个道理,在这篇文章里得到具体的说明。《十万火炬》的课后提示也谈道:匈牙利人民组织十万火炬欢迎国际民主妇联二届大会的代表有什么意义?全世界妇女在反对侵略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运动中能起什么作用?这些作品充分表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过去的旧社会和旧制度完全不一样,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应当摆脱过去旧思想旧道德的束缚,学习新思想新道德,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国家而奋斗。

(二)树立了社会主义价值观

语文教材的价值导向作用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意义非凡。蕴含着深刻的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党爱人民精神和热爱劳动精神的语文教材向中小学生传达了明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尤其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的经济建设任务主要是依靠自力更生,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到1957年底,基本建设进展比较顺利。第一个五年计划能够取得很大成就,正是由于我国建立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个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高度的政治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社会主义好》等课文饱含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有效地引导学生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激励广大学生在艰苦的物质环境下刻苦学习专业本领,立志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二是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开展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日趋尖锐,党中央发布的《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指出:中等学校要增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与此相应,195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编写方针包括:贯彻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释各种问题,即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阐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规律,贯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原则,把科学原理、法则、定律与我国工农业建设、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一定要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必然导向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主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维护集体荣誉;反对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享乐主义等危害国家和人民的思想及行为。如1956年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集体力量大》《团结》两篇课文联结在一起,描述了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伟大之处,对!人多力量大,做起事来又快又好,这就是集体做事的好处你们十个弟兄好比这十只筷子。分开了力量就小,团结起来力量才大

三是爱党爱人民的精神教育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并以社会主义文化助力社会生产与发展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对于人民的热爱和友爱等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一大任务与特点。作为无产阶级文学主将的鲁迅,其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与丰富的文学性得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语文教材编写者们的一致肯定与青睐。鲁迅的很多作品都以旧社会中下层人物为代表,反映他们在旧的社会制度下的生存境况,其中不仅夹杂着鲁迅本人对国民性的深度思考与批判,更深蕴着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情、对黑暗势力的憎恶及对新社会新制度的期待。《故乡》《孔乙己》和《祝福》等小说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这些作品进入新中国成立初期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完全契合并体现了当时社会历史的需要。

四是热爱劳动的教育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针对剥削阶级的不同情况,对消灭、改造剥削阶级制定了相应的方针、政策和实施步骤,基本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以不同方式改变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为剥削阶级向劳动者的转变提供现实可能性。第二,在剥削阶级丧失了剥削手段后,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改造,争取其中的绝大多数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对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确认意味着对劳动这一社会行为的肯定,劳动不仅是劳动者借以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积极提倡的一项美德。宣传热爱劳动这一美德以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的方式来进行,有助于中小学生从小就养成热爱劳动的美德。由此,一批以肯定劳动价值、赞扬勤劳朴实的劳动者为主题的作品进入20世纪50年代的小学语文教材,包括《做一个爱劳动的人》《小模范》《我们是接班人》《小敏》《让粮食颗粒归仓》《世界上什么最宝贵》等。1956年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正式出现了诗歌,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开始融入语文教材,《悯农二首》《蚕妇》和《田家》都被选进课本,这几首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富人阶级的奢靡生活形成了强烈反差,教育小学生应该珍惜劳动人民的辛劳果实,同时也对富人阶级的为富不仁表达了愤懑。1960年版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王愿坚的短篇小说《普通劳动者》,小说写的是一位林将军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的故事,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叶圣陶认为这是一篇很好的小说,专门写了关于这篇小说的评论,附在课文之后。叶圣陶在评论文章中说:我们读了这篇小说,看见了林将军和小李的生动形象,一个是以普通劳动者身分参加劳动的高级干部,一个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干劲冲天的青年人。我们推广开来想,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高级干部和青年人不知有多少,他们都在忘我地劳动,争取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种伟大的情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社会主义时代的美激动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乐于尽量拿出自己的力量来。

(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一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19572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同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明确:必须使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干部、学校领导同志和教师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放松这一工作。在克服简单粗暴、限制过多、强求一律等缺点的同时,应当纠正和防止放松思想政治教育,极端民主、片面强调个性、忽视集体、忽视纪律等倾向。一方面,应当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严格地要求他们,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自觉的纪律性;另一方面,又应当注意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注意他们的个性的差异,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养成他们生动活泼的作风。此后,理想信念教育开始通过语文教材在中小学生中积极开展起来,为教育广大中小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勇于直面困难、战胜困难,一批以歌颂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在斗争过程中英勇顽强精神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普遍出现,比如,陆定一的《老山界》,以生动优美的笔触描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翻越险峻的老山界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敢于直面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19515月,魏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随即广为传诵,影响空前。1956年中学语文教材修订时将这篇文章收入初中语文教材,在课堂上,许多教师和学生曾经饱含热泪学习此文。还有1960年版初中教材选入的杨得志上将的《大渡河畔英雄多》,作品讲述了红一军团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故事,在课后练习中编写者还设置了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领会以十八勇士为代表的革命军队对人民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畏牺牲的英勇精神,激励中学生学习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意志和信心。

三、新时代应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注重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做法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教书育人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部署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拜物教冲击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存在着一种思想认识的误区,即只要把经济工作做好,无产阶级政权就自然稳定巩固了。这种认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面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市场经济逐利逻辑的驱动下,对获取物质利益产生了类似宗教一般的膜拜心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如同魔咒般控制了一部分人的言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不平衡。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刻意歪曲历史事实、模糊历史发展逻辑,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很大伤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绩斐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然而,敌对分子从来都没有试图放弃颠覆社会主义的计划,正如毛泽东所言,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定律。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快,历史虚无主义者加紧使用各种手段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肆意扭曲,抹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光辉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解构和戏说令许多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历史认知,进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降低。

第三,部分教材在修订和编写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去政治化倾向。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基础教育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刻意回避政治立场,使用的教学方法很难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育目标相契合。重知识轻价值、重考试分数轻个人品德成为普遍现象,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社会对青年学生的期待有一定差距,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有待改善和提高。

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邓小平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反复强调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也曾多次讲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这些都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坚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从教材的建设角度来说应努力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是充分重视中小学阶段的母语教材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将具有深刻思想性、能够启迪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作品充分吸收进母语教材,认真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教材中失踪的突出问题。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基础教育应当认真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提高国民素质,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材是知识传播和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讲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摹本,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最直接、深刻。教材编写既是教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因为这样,我们不能忽视教材内容的选编和设计,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突出教材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绝不能借口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与写作能力而刻意淡化教材内容的政治性和教育性。教材编写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深入思考如何继续发挥母语教材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怎样才能使教材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作贡献等。例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地安排到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因为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以,教材编写必须站在正确的立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教科书育人功能的设计和发挥,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基本方针,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功能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科学地安排到教材体系中,使广大中小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品读中吸取作品的精髓,接受文化作品的熏陶和洗礼,更在学习中打造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远大理想,塑造他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与意志,唯有如此,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二是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融于教材,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力的思想武器,人民群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之所以能够克服一系列艰难困苦,取得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宝贵成就,离不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凝聚和激励作用。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从继承历史经验出发,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教育工作者应当秉承教书育人的职责,围绕培育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使教材如实贯彻立德树人的精神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据,必须引导学生端正立场,自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理想价值取向的个人理想、个人愿景,帮助学生学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关系。其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防止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观点做出简单、机械的解释,自觉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对教材内容的错误引导,切实发挥好教材对青少年专业知识学习的价值导向功能。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鉴别思想观点的能力还不成熟,而且,青少年追求标新立异、叛逆的心理倾向极易导致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和思想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观点一旦被青少年学生所接纳,他们就可能会对党、国家和政府产生疏离的情绪,还可能会抵触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当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少年学生可能形成的危害,努力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培养、提高他们甄别错误思想观点的理性判断力。

作者:康玲玲,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原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年第9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22-06-01/7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