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八七会议会址

作者:红色文化网   来源:红色文化网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5--139号,依托旧址而建。八七会议会址,1978年辟为“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1982年02月2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

简介

会址

八七会议会址为一栋三层的西式楼房,建于1920年,原是英国人建造的公寓,名为怡和新房,一楼是外商开办的商店,二、三楼为住房。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武汉后,二楼是苏联援华农业顾问洛卓莫夫的住处,“八七”会议就在洛卓莫夫的住房内召开。会址保存完好,会议会场已经复原,一楼陈列有
八七会议会址

八七会议会址

“八七”会议的史料和文物。

会议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国革命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8月7日,中共中央举行了紧急会议,亦即“八七”会议,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苏兆征、罗亦农、张太雷、邓中夏、陆定一、邓小平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消了他的总书记职务,选出了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决定发动湘、鄂、赣、粤等省农民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李震瀛、陆沉、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并在会议上发言,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常年利用“英烈凭吊周”、 “学习雷峰日”、“六一”、“七一”“十一”等各种纪念日与共建学校和单位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入团、入队、入党、社会实践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各层次观众在纪念馆举办各种活动,结合形势义务送展到共建单位及社区,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开展入党宣誓和重温誓词活动。2000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成为武汉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现已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重要课堂。

展馆介绍

馆内一楼举办有《八七会议历史陈列》,二楼为会场复原陈列以及《毛泽东在湖北》大型图片展。
一楼辅助陈列分为三个部分,即“风云突变”、“重大转折”、“星火燎原”,展出的300多件文物、照片和珍贵历史资料,再现了八七会议的历史,讴歌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力挽狂澜、挽救
展厅一角

展厅一角

中国革命于危难之中的光辉历史。其中八七会议记录及其决议案、会议代表瞿秋白等人用过的物品、李维汉的亲笔信函以及邓小平回忆八七会议的录音等,均是纪念馆的特色藏品。纪念馆还设有触摸视频,向观众介绍会址详情和代表生平等内容,是纪念馆内容的延伸和扩展。
二楼的原状陈列,复原了八七会议会场,通过简单朴实的陈设,展示当年开会的实况。另外还辟有临时展厅,经常举办反映党史和祖国建设成就等方面的展览,现举办有《 毛泽东与湖北》大型图片展,介绍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前在湖北从事的革命实践和社会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编辑出版有《八七会议》、《丰碑——纪念八七会议七十周年文集》。该馆研究人员撰写有关八七会议的多篇论文在国内各大刊物发表。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
展厅一角

展厅一角

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八七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1]

历史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中共中央遂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
会议会场

会议会场

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当前最主要的任务。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等组成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 会址原系怡和洋行1920年建造的一幢西式三层小楼,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97.2平方米,建筑面积532.3平方米。二楼为当时武汉国民政府农业顾问洛卓莫夫(苏联)的住所。八七会议在二楼后房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湖北省和武汉市文物管理部门通过大量的调查工作,确认了会议旧址。1976年和1982年依原貌两次进行修缮。1977年建立八七会址纪念馆。1980年,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的门匾。纪念馆如实再现了“八七会议”及其前后的历史。展出了会议通过的《告全党党员书》等重要文件的复印件和全部会议参加者的照片及其生平简介。

意义

八七会议会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转折。1927年春夏,暴风骤雨般的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席卷全国,遭到沉重打击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内一切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革命运动,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在这危急时刻,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三教街
馆内活动

馆内活动

41号召开紧急秘密会议,研究解决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次会议纠正和结束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举产生了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这次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八七会议会址于1978年恢复原貌,建立纪念馆对外开放。现一楼举办有反映八七会议历史的辅助陈列,用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和史料展现会议的历史及其地位作用,二楼复原了当年的会场。此外,二楼还辟有临时展厅。建馆二十多年来,纪念馆广泛收集文物资料,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不断修改完善基本陈列。纪念馆现藏有八七会议记录、邓小平、李维汉回忆八七会议的手迹等一千余件文物资料;编辑出版了《丰碑》等书籍;经常举办各种临时性展览。90年代以来,先后举办了“光辉的起点,伟大的转折”、“毛泽东在湖北”等十几个展览,讴歌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该馆已成为研究宣传八七会议的中心。


https://www.hswh.org.cn/wzzx/gmdb/2014-03-13/2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