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江西:新四军修水通讯处旧址——戴家大屋

作者:修水县委党史办   来源:红色文化网  

4-1戴家大屋展板.jpg

戴家大屋展板

该旧址为修水县马坳镇峡口村北山戴家大屋(原北山小学)。

1937年8月29 日,中共湘鄂赣省委与国民党武汉行营谈判成功,湘鄂赣边区抗战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湘鄂赣省委将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湘鄂赣边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湘鄂赣抗日军(后称新四军)第一游击支队。为迅速集结编队,巩固扩大抗日武装,省委决定派遣李成铁、傅彪和朱晃富等3人,到修水县建立抗日军修水通讯处(后称新四军修水通讯处)。新四军修水通讯处为新四军平江办事处的派出机构,对内仍为平(江)修(水)铜(鼓)中心县委,中心县委书记李成铁、副书记傅彪分别任通讯处主任、副主任,实行“两个机构、一套人马”的组织形式。

9月,平修铜中心县委书记李成铁等在修水县渣津、马坳,与国民党的县、区政府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和解决游击队粮饷等具体问题进行谈判。谈判成功后,湘鄂赣省委在马坳集镇老街的协丰烟铺正式挂牌成立抗日军修水通讯处。不久,抗日军修水通讯处(平修铜中心县委)迁到峡口村北山的戴家大屋。从9月至11月中旬,仅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通讯处就集结红军游击队员和经动员参加抗日军的青年共200多人,输送到平江嘉义的新四军平江办事处编队。其时,共有600多名修水各边区红军游击队员,陆续到嘉义入编湘鄂赣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

4-2戴家大屋.JPG

戴家大屋

新四军修水通讯处还利用其公开合法地位,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交涉当局释放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联络和争取保甲长共同抗日,并在渣津、马坳、平江县龙门一带恢复和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为1938年2月组建中共修水中心县委(管辖修水、武宁、铜鼓、宜丰等4个县的党组织和1938年秋建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前敌工作组)打下良好的基础。

1937年12月,湘鄂赣省委根据中央指示改组为湘鄂赣特委。同月,湘鄂赣特委将抗日军修水通讯处改为新四军修水通讯处,调李成铁到延安学习,另调卢振陆任通讯处主任。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湘鄂赣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并奉命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同月,湘鄂赣特委将嘉义的新四军办事处改为新四军留守处,撤销新四军修水通讯处,组建中共修水工作团,任朱庆隆为工作团主任。

北山戴家大屋,也是修水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修水支部干事会召开的“北山紧急会议”旧址,是全民抗战时期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驻地,是修水临时县委书记、赣北分区委宣传部长甘特吾(弟)和湘鄂赣特委委员、修水中心县委书记甘卓吾(兄)两兄弟的旧居,是甘卓吾烈士的殉难处。

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始转向失败。6月7日,修水县的国民党右派纠集土豪劣绅制造了震惊省内外的反革命“六七”事件,大批共产党员和农运骨干被屠杀、搜捕,国共合作的县党部和区党部被彻底破坏,革命团体被迫解散,标志修水的大革命已经失败。7月下旬,中共修水支部干事会在马坳北山的组织干事甘特吾家(戴家大屋)中,秘密召开“北山紧急会议”,总结“六七”事变的经验教训,将党的工作重心立即转入农村,把仁、西两乡作为重点工作区,将仁、西两乡的农军统编为修水县农民自卫军,由曾在汉口工人纠察队工作的丁长盛任队长,余经邦任党代表。1927年8月底9月初,修水县农民自卫军成为参加秋收起义的武装力量之一。北山紧急会议的召开,为土地革命时期修水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3戴家大屋内部.JPG

戴家大屋内部

1938年2月,中共湘鄂赣特委决定建立中共修水中心县委,驻设马坳北山戴家大屋,骆奇勋任中心县委书记,朱庆隆任组织部长,朱晃富任宣传部长,甘卓吾任统战部长。1939年2月,甘卓吾继任中心县委书记。1940年5月26日,甘卓吾在戴家大屋被国民党当局的便衣特务暗杀。

马坳镇青板桥、老街,是历史上修水县城通往湖南、湖北的东西方向的唯一古官道、驿道上的重要地点。1927年9月9日凌晨,秋收起义主力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及其第一团在修水县城紫花墩率先起义,经西摆、黄田、双井、马祖湖、修口,路过马坳镇的青板桥、湖洛和峡口一带。

该旧址建于清末,属南方四合院型建筑,中部为大天井,土木结构,坐西朝东,宽23米,进深28米,高7米,主体结构完整,保存较好。2010年,县有关部门曾拨专款进行了局部维修。戴家大屋后面,分别修建有甘特吾和甘卓吾烈士墓。



https://www.hswh.org.cn/wzzx/gmdb/2016-06-03/3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