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马耀邦:美国与南海争端

作者:马耀邦   来源:作者博客  

  美国与南海争端

  (加)马耀邦著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2011年6月27日,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一项决议,重申“美国强烈支持和平解决南海的领土争端,并许诺将继续敦促通过多边和平进程解决这些争端。”1该决议强烈反对中国以诉诸武力伸张领土主张,支持南海航行自由。1

  确实,在2010年7月23日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一再强调航行自由和开放进入亚洲公海水域。她宣称,南海事关美国国家利益。这是美国参与东南亚的一种新战略,也是美国在“重返东南亚”口号下抑制中国影响战略的一部分。实质上,这是帝国主义陈旧的分而治之政策,目的在于制造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隔阂。华盛顿希望缔结一个新的联盟,以此作为反华堡垒。于是,在希拉里发表讲话一个月之后,美越海军就举行了一场军事演习。2011年,在华盛顿的支持下,菲律宾在关于南沙群岛的领土声明中对中国采取了越来越激进的立场。

  事实上,美国参议院决议通过之后不久,菲美就举行了海军联合演习。这引发了菲律宾国内的批评,新爱国联盟(Bayan)秘书长雷纳托·雷耶斯(Renato Reyes Jr.)表示:“美国政府呼吁中国缓和南沙群岛的紧张局势,与之同时,却派遣军舰开赴这一地区,加剧了当地局势。”2雷耶斯认为,这“将使事情恶化和更加复杂化。”他声称:美国“正将中国视为其在该地区的一个竞争对手,美中紧张关系将无助于菲律宾在南沙群岛的利益安全。”2

  其实,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海外军事扩张之后,美国在经济和金融方面正遭受重创。随着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的不断攀升,华盛顿认识到其帝国地位正在动摇,美国将中国视为下一个崛起大国和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正如美国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James Petras)所言:“华盛顿发起了精心协调的国际媒体运动,鼓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弱化中国的民族工业模式,指责这个新兴大国导致了美国的衰落。从‘严肃’的金融媒体重要专栏作家到哗众取宠的发行量很大的‘黄色小报’,从国会的政治领导人到高级行政官员,到缺乏竞争力的制造商领袖和经营不善的劳工运动的工会官僚,他们精心策划了‘揭露’中国恶贯满盈的运动,范围涉及不公平竞争、低工资、国家补贴、劣质和不安全产品。”3这场反华运动是在美英经济学家和学者的帮助下开展起来的。这些专家学者鼓励他们的中国同行,改变中国的政策。“其目标是便于美国进一步加大渗透,限制中国富有活力的海外扩张。”3《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等所有主流媒体一致谴责中国是美国衰落的罪魁祸首。

  美国用以败坏中国信誉的另一种武器就是人权,美国希望,通过凸显中国的人权纪录,将迫使中国采取守势。同时,美国假装将中国视为平等者,希望以此赢得中国在制裁伊朗和朝鲜问题上的合作,从而破坏中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美国一方面要求中国分担责任,扮演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小伙伴角色,另一方面指责中国具有操纵货币和推行不公平贸易的行为。华盛顿要求,美中贸易逆差必须得到大幅度削减,中国必须增加国内消费,降低增长速度。

  外交上,美国已经向亚洲国家指出中国的威胁。然而,令华盛顿大失所望的是,亚洲国家扩大了对华贸易往来,成为北京亲密的贸易伙伴。另一方面,中国加大了在亚洲的投资力度,更少地依赖美国市场。

  近年来,对华贸易战和贸易保护主义在华盛顿已经露出丑陋的嘴脸,然而,对美国来说遗憾的是,贸易战带给美国的伤害将大于中国。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结构性的,因为跨国公司将其工厂转移至中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在一些非竞争性制造业领域给美国创造少数就业岗位,但是,这又可能造成商业部门失去更多的岗位,那些商业部门(如沃尔玛)依赖于将低价产品卖给低收入消费者。”3贸易战将严重影响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因为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赚得的钱比在美国还多。最初,贸易战将使中国遭受打击,但同时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个转变其发展战略的绝佳机会,中国可以将其注意力由美元出口部门转向国内。那时,中国将得以建立为中国内地4亿消费者服务的繁荣的国内经济。因此,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征收40%的进口税,这些关于贸易战的言论都只不过是美国国会山政客的虚张声势罢了。其结果是,截至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美国阻止本国衰落和遏制中国崛起为一个世界强国的帝国主义战略已经全面失败。”3

  从而,在希拉里的东盟论坛演讲之前,奥巴马政府就已采取一种新的遏制中国政策。希拉里关于中国海域事关美国国家利益的论断,以及美韩海军在中国黄海当面举行军事演习,都是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的一部分。

  毫不奇怪,希拉里对华采取“强硬”政策的呼声得到了华盛顿右翼集团的支持,因为美国与亚洲盟友建立亚洲区域合作伙伴关系的呼声已经甚嚣尘上。这种新型伙伴关系需要以“美国军事力量支撑外交努力”作为后盾。这岂非一个新的东南亚条约组织?4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孤立中国的计划中,美国以前的敌人越南成为一个关键角色。为此,华盛顿在1995年与越南恢复了正常关系,并派遣战舰访问了位于南海入口的一个深水湾——金兰湾。为了展示其军事实力,越南举行了海军实弹射击军事演习,同时还宣布了一项新的征兵政策,从而可以招募500万名新兵。越南获得了其前占领者的支持,同时宣布,欢迎任何政府与中国解决海事争端。4

  另一方面,美国跨国石油公司正忙于投标菲律宾政府在争议水域提供的服务合同。在美国的鼓励下,菲律宾将南海更名为西菲律宾海。一位菲律宾总统发言人透露,菲律宾政府“希望,假如事情真到了那种地步,基于1951年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将给予帮助。”4美国驻菲律宾大使证实了这一点,他声称:“我向你们保证,在所有问题上,美菲都是战略协定同盟。我们是伙伴关系。”5

  菲律宾外交部长承认,希拉里邀请他于6月20日至24日出访华盛顿,讨论“西菲律宾海的冲突问题”。5为了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一年一度的美菲军事演习邀请了文莱、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参与。这场演习将“加强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对敌舰的防御”。5

  受到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2011年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上演讲的鼓励,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争端上对中国采取了挑衅性的态度。越南国家主席宣称:“我们随时准备为保护我们的祖国、我们的领海和岛屿主权而不惜一切代价。”这激发了爱国主义情绪。另一方面,菲律宾公开指责中国入侵菲律宾领海,并发出威胁,将向联合国投诉中国“在南海对菲律宾主权长达十年之久的最恶劣的侵犯”。6美国派遣钟云号导弹驱逐舰驶往南海,在争议水域游弋,以此刺激中国,令事态火上加油。“与菲律宾和越南一样,在美国的鼓励下,美国的盟友日本对于遏制中国变得更加自信。美国伺机利用现有的军事力量,维护其在中国大陆附近水域的优势地位,为此,美国故意深化对华紧张关系。”6

  此外,为了遏制中国和加深紧张关系,华盛顿正在与越南进行核协议的谈判,旨在向越南出售核技术、核反应堆和燃料。这是“奥巴马政府为对抗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所采取的挑衅性战略的另一迹象。”7讽刺性的是,在中国的默许下,美国及其盟友对伊朗实施制裁,而制裁的理由正是美国如今向越南提供的核武器材料。这再次说明美国的双重标准和伪善面目。当被问及华盛顿是否告知中国有关美越谈判的内容时,美国资深官员回答:“这是美越的谈判。我们不需要征求中国同意属于我们本国的战略利益问题。”7因此,“河内正日益向美国靠近,以此作为展现其区域抱负,特别是对抗中国的一种手段。”7

  另一方面,就像古罗马帝国一样,美国正在展现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传统举止,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言:“将其弱小的邻国置于其羽翼之下,保护他们免受她和她们的更强大邻国的侵犯。”8遗憾的是,这经常会引发敌视、对抗、冷战或代理战争。

  对已经与中国和平共处上千年的东南亚小国来说,与中国就资源问题发起冲突,尤其是当这些资源仅仅有利于美国石油巨头时,这将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对中国而言,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南海争端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同样是错误的,因为它未能认清这些争端背后美帝国主义计划的本质。该政策使中国关于南海的主权声明变得软弱无力,因为在历史上南海的所有岛屿均属于中国。二战之后,日本政府同意将这些岛屿归还中国,以此作为其投降的条件。此后,这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1958年,越南总理也对此表示接受,当时他宣称,越南政府支持中国政府关于中国领海包括所有南海岛屿的声明。

  历史上,在应对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时,任何的妥协或绥靖都必然招致进一步的侵略,最终导致军事冲突或国土沦陷。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攻占了满洲之后,随之入侵整个中国。对所有希望保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中国人来说,这是宝贵的经验教训。

  注释:

  1. U.S. Senate Press Release: “U.S. Senate Unaniously ‘Deplores’ China’s Use of Forces inSouth China Sea”, June 27, 2011.

  2. Carcamo, Dennis: “Bayns hits U.S. for provoking China”, Phistar.com, June 27, 2011.

  3. Petras, James: “Rising and Declining Economic Powers – The Sino-U.S. Conflict Deepens”, rense.com, April 29, 2011.

  4. Chan, John: “U.S.-China tension over South China Sea”, wsws.com, August 4, 2010.

  5. Santolan, Joseph: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heighten danger of conflict”, wsws.com, June 15, 2011.

  6. Santolan, Joseph: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intensify”, wsws, June 11, 2011.

  7. Symonds, Peter: “U.S.-Vietnam nuclear talks heighten friction with China”, wsws.com, August 9, 2010.

  8. Toynbee, Arnold: America and the World Revol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PP. 105-106.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s/2014-06-03/2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