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霸气地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人民军队砥砺奋进的90年,凝结着坚定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顽强战斗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主席在参观“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时的讲话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如此霸气一词,从昨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传向了全世界!
这个词曾是50多年前,毛主席在听取边境作战情况汇报时作出的由衷感慨。
撼不动,方知其巍峨、方知其强大;撼不动,方知其决心、方知其意志。这个充满力量的词,是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在回答记者有关印军非法越界提问时作出的表态: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的历史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手段不断增强,决心意志坚定不移。
这样霸气一个词,点燃了萦绕在无数人脑海中、一直在探索追寻的重大课题:从南昌城头走来的这支军队,为什么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为什么撼不动?
站在当今的观众席上回看历史大幕,人们就会发现,这支军队最初是从星星之火的“群演”走起的。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她一步一步迈着艰难但坚实的步伐,上演了最惊心动魄的突围历程,最终力克所有敌人,成功实现了“逆袭”。
这段苦难辉煌的历程,给人力量、触动人的心灵!正是因为这支军队展示给全世界一部励志“成功学”,所以,探索追寻她为什么能赢、为什么能胜、为什么撼不动,才更加富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90前,当这支军队以缺枪少炮、衣衫褴褛的姿态走向历史舞台,几乎没有多少人看好她的前景。
从军事运筹学的角度,这支队伍力量薄弱、武器装备落后,与任何一个对手的较量,都处在不对称的劣势一端;再从其他实力指标衡量,这支人员出身和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甚至连统一的像样军服都没有的队伍,怎么可能打败那些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敌人?
这种焦虑和疑问,不只是打在我们这些回望历史的人心中,还打在那些准备投身,或者已经投身革命的将士心中。
也许如今,我们置身历史之外,多少带着平静轻松的心态,可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和革命环境却不断印证着:如果每天早上都在迎接“诗与远方”的胜利,那一定是还在梦境中还未醒来。
残酷的现实是:为了突破大革命失败的阴霾,南昌城头打响了划破天际的第一枪,可是没多久,井冈山陷落的乌云弥漫开来;“红旗还能打多久”的悲观,伴随着很多人思想中的迷茫和困惑,不断消磨着这支新生的队伍;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支军队被迫实施战略转移;抗战相持阶段,忠诚与背叛,每天都在发生着,追杀与抗争,每天都在上演着……
贺龙元帅后来这样形容建军初期的革命危急时刻:“那时候的军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
可是,领导这支军队的党和骨干,从没有松开手,因为有一根“理想信念”的弦时刻紧绷着。
每当革命危急时刻,可能无法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彻底锤炼和筛选真正革命者的关键时候。这种锤炼和筛选,让无数个理想信念如磐、决心意志如钢的斗士脱颖而出、带动和影响迷茫的人。
当村民赵廷喜向日本人告发前,他在山上看见杨靖宇几天没有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对杨靖宇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不过,赵廷喜哪里知道,岂止不杀,如果投降,日本人打算让杨靖宇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杨靖宇沉默一会儿,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1940年2月,顶天立地的杨靖宇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村民赵廷喜也许永远不会明白,在杨靖宇心中早已坚定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战决心,他的信念是胜利而不是屈服,他的信念是解放而不是妥协。
理解这种信念,其实并不难,看看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写的一封信:“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融入血脉中、长在骨头里,大概就是这支军队打胜一仗又一仗的原因之一吧,大概是谁也无法撼动这支军队的原因之一吧。
除了理想信念,无论是这支军队的对手,还是一直研究这支军队的专家,都会提到另一种力量——
1936年7月,埃德加•斯诺在陕北见到了毛泽东。采访期间,斯诺从毛泽东打满补丁的衣服、朱德用马尾毛做的牙刷、彭德怀用降落伞布做的背心、林伯渠用绳子缠着一条腿的眼镜中,看到了这种独特的“魔力”,他把这种力量称作“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神秘力量”是这支军队“胜利之光”。
这种“东方魔力”是把所有人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长征途中,红军指挥员和普通战士们一起行军,互相搀扶救助。血战湘江时,红14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全部英勇牺牲。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朱德总司令把自己编入班排,和战士们一起冲锋。他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
这种生死与共的优良革命传统,赋予了这支军队不可撼动的力量!
如果从斯诺的断言算起,又过了十几年,这股“神秘力量”在朝鲜战场爆发了。
当美军炮火猛烈轰击之后,战场寂静了。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的大兵们,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在志愿军的阵地上。这时,令他们震撼的一幕出现了:从尸堆中爬起来一个穿着大衣浑身是血的人,踉踉跄跄扑向美军,拉响了怀中紧抱着的炸药包……他就是杨根思。
在朝鲜战场上,在那场新中国与世界强国直接较量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有无数个“杨根思”一般的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在龙源里、在松骨峰、在大同江同敌人殊死战斗。
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却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在零下40℃严寒中身着单衣单裤作战而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以他们惊人的战斗意志和作风震撼了对手,赢得了“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尊重。
“人民军队砥砺奋进的90年,凝结着坚定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顽强战斗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习主席在参观“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主题展览时的讲话,揭示了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赢”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打造一支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的需要,是人民的期盼。
这就是确保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实力担当——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实际上,不仅仅是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人民军队霸气的一面,2015年,在也门亚丁港,海军特战队员进行警戒,标牌上写有“Chinese Navy Security Area. Keep Clear!”字样英文,翻译成汉语大意是“这里是中国海军领域,闲人勿近!”
就在前几天,国防部在回应日本炒作中国轰炸机穿越冲绳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上空时说,“有关方面不必大惊小怪、过度解读,习惯就好。”
一句“习惯就好”再次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实力和自信。
这,应该是一支“撼不动”的世界一流军队的侧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