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本身就是战斗力

作者:张  翚   来源:光明日报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本身就是战斗力

  

2018年5月6日,“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武警湖北总队官兵通过集中学习、阅读展板等多种方式,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讲武堂】

科学的理论,跨越历史闪耀真理的光芒。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关于战争、军队、作战和国防等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成果。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永恒价值

自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立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格局和军事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高科技引发的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下,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武器装备呈现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趋势,全纵深、非对称、无人化作战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包括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内的传统军事理论受到严峻挑战。然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光芒并没有因为时代变迁而黯淡,仍然是我们破除新的战争迷雾,解读新的制胜奥妙,指导新的军事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由其真理性和科学性决定的。从人类历史上爆发战争开始,人们就试图对军事领域的各种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和认识工具、方法的局限,人们对军事现象的认识和解释一直不够科学严谨。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诞生,才彻底揭开蒙在战争现象上的神秘面纱,使人类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升华为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普照的光”一经辐射到战争领域,把战争和军事现象置于整个社会物质生产的大背景下考察,就变得简单明了。“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决定政治暴力关系”;有史以来的一切战争都“根本是为着十分明确的物质的阶级利益而进行的”阶级斗争;“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马克思凭借强烈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深刻阐述了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战争的本质、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等内容,形成了科学的战争观,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进而使之发展成一门反映战争及军事发展规律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我们承认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当代价值,正是源于其对社会发展和军事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因此这一理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穿透力。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政治、政略是代表或维护某种利益的集中体现,经济才是战争的本原。二战后美国挑起多场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无不是为了撬动和攫取更多利益,也一再印证了马克思的观点“在阶级社会,私有制是战争的根源”。俄罗斯很多军事学者和高级将领的思想言论中,也能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气息。例如,发表在《俄罗斯军事评论》2005年第12期的伏拉基米尔•奥斯坦科夫中将的文章《面向未来的军事战略》,在论述“战争—政治—经济”问题时,使用的仍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理论。显然,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作为一种先进军事文化,并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断裂,至今仍在很多方面主导着“俄罗斯军事学者的观点”。

正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泯灭其真理的光芒一样,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在当今时代也仍以其智慧之光,继续引领我们保持军事思维的正确方向。

人仍然是现代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总结人民反对本国残暴统治者和外国入侵者的武装斗争的经验,深刻阐释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必须组织、动员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把各条战线各种斗争形式相结合等有关人民战争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检验,成为无产阶级指导战争和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

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日新月异。近几年的叙利亚战场上,俄罗斯各种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部队组成“终结者军团”,成建制投入战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战果。战争形态加速嬗变令马克思主义战争制胜观遇到了各种质疑和挑战。有人说,颠覆性技术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结局的“胜负手”,人已经成为先进技术装备的“附属品”。有人认为,战争历来都是优胜劣败,“以劣胜优”不可能、不现实。还有人提出,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正义战争必胜”的说法已经没有意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回答。

战争是敌对双方综合因素的角逐,战争进程和结局绝不是仅仅取决于军力强弱的对比,更不会仅仅取决于某些高技术武器装备。信息化战争,颠覆性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突破和运用,令人与武器的关系呈现出很多新特点。“阿法狗”胜出,显示出人工智能在已知数据的支持下,能做出远胜人类的高速搜索。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的智能技术无法很好处理未知情景,更难以对抗人类及其社会的本质复杂性。由此可见,在当前乃至可预见的未来,人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战争制胜规律表现为多因制胜、作用不平衡和相对必然性,以劣胜优是艰苦的创造性活动,对人的素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主要作战行动结束后,遭到占领区民众的持久抵抗,令美军最终不得不狼狈撤军。事实证明:正义性及道义力量仍是当代战争中影响军心士气,甚至左右战争结局的重要制胜因素。当今世界,“弱者”不弱,强权往往陷入自己拨弄的泥淖难以自拔,不正在演绎着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伟大预言吗?

推进强军事业迫切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习主席指出,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具有伟大创新意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体系。列宁、斯大林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指导了俄国武装起义及国内战争实践,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探索中逐步找到了一条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道路,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国情军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早已被历史所证明,这是不争的事实。

众所周知,混合战争理论出自美国,但纵观近几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美国似乎并未做好打赢“混合战争”的准备,反而是俄罗斯积极地借鉴探索“混合战争”,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创造了该理论最经典的运用。2016年俄军出兵叙利亚,基于地缘政治、石油资源、宗教环境,以及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等元素,围绕作战效果,频繁转换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多种手段,进行了一场作战手段、战术方法、博弈空间等不断快速转换的战争。俄军之所以能在叙利亚战场上展示出强悍战力,与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前瞻睿智的理论指导不无关系。他曾撰写刊发了《科学技术在战争规律预测中的价值》和《混合战争需要的高科技武器和科学理论》两篇论文,对打造独具俄军特色的“混合战争”意义深远。不得不说的是,这两篇论文中关于技术的价值、战术的运用等很多内容其实都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甚至连很多非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得不承认。正如西方历史学家吕•费弗尔所说:“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即使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马克思的著作,……也不可避免地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思考和了解事实和例证。”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这是我军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思想引领,更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最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指导我们在强军兴军伟大征途上不断前进。

(作者:张翚,系陆军指挥学院副教授)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s/2018-05-29/5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