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中缅天然气管道开通有何战略意义?

作者:张殿成   来源:四月网  

  

  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源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中国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当前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必须依靠稳定的能源供应。

  据新华网7月28日报道,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28日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这标志经过3年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跨国项目取得重要成果。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是原油、天然气双管并行的管道工程。其中天然气管道起于缅甸皎漂,途径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等地,经南坎进入中国瑞丽。天然气管道在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设计年输气量为120亿立方米。那么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向中国输气有何战略意义呢?

  近年来海上争端日益凸显,可以预见的是争夺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题,未来战争根源就在于资源的争夺。战略油气储备是油气消费国应付各种危机的最重要手段,所以,西方国家都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战略。多年来,美国在全球范围不断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加紧对世界油气资源的争夺和控制。事实上,美国的本土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是很丰富的,只不过他们都是有控制地生产,甚至是只勘探不生产。要知道天然气、石油等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一些就少一些。因此,美国非常重视建立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能源的储备量和安全。

  最近几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围绕争议岛屿的主权之争而爆发的“口水战”不断升级,背后显现的是可能升级为真正武装冲突的巨大风险。这对于中国来说要实现和平崛起无疑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集中爆发,表面上看是周边国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对中国一跃成为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强国的担忧,从而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联合诸国对中国进行围堵。而事实上是过去争端各方都能够搁置争议。但随着中国周边国家对能源和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张、探测和开发海底资源的技术发展以及利益范围的延伸,加大了对中国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气能源窃取的野心和行动。也就是说在主权争端的背后则暗藏着国家之间的能源争夺战。

  随着国际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挑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考验。对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油气资源无法自给自足始终困扰着中国政府,多渠道的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

  中缅油气管道多年来一直被列为中国为拓展能源进口多元化而建设的四大战略通道之一。所谓的四大战略通道,即三条陆上通道东北、西北、西南以及传统海上运输线—马六甲海峡通道。这其中的陆上通道,除了很少一部分通过火车等传统交通工具运输外,主要是依靠管道运输。

  目前,在中国的三大陆上能源进口通道中,已经分别建成中俄原油管道(东北)、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哈原油管道(西北),然后就是在建的中缅油气管道。另有规划中的两条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分布在东北和新疆境内。另外在西北方面,中国和巴基斯坦还曾酝酿建设一条来自伊朗的石油管道。可以说,中国在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而中国进口原油又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和非洲的苏丹、安哥拉等国。无论中国海上运输航线如何布阵,马六甲海峡都是必经之地。由于马六甲海峡战略地位突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不仅美国,印度等国对海峡虎视眈眈,亦是海盗经常出没之地,这对中国的能源运输船队构成巨大威胁。一旦在发生极端战争,马六甲海峡被封锁的情况下,中国能源供应将受到严重影响。

  中缅油气管线正常运营,成为了替代马六甲海峡的又一能源通道。这将有效的破解马六甲海困局,保障能源运输安全。同时,中国将以云南为轴心,连接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三大经济力量,带动大西南地区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在印度洋地区将形成一个更大的亚洲新兴经济圈。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aq/2013-07-29/2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