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刘云山秋季党校进修班讲话:把思想和行动统一于全会精神

作者:刘云山   来源:学习时报  

11月14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2013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11月14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2013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刘云山

  今天中央党校2013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举行开学典礼,恰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这里,我着重就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广阔前景的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会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全会把握实践和时代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一次综合研究改革的重要会议,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政策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其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从力度看: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动员、总部署,既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又确定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从广度看:全会部署的改革不是单项的改革,而是全面的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还有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质上是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都包括在内的改革。从深度看: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深水区里的改革,是要涉险滩、啃硬骨头、破瓶颈,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然涉及深层次问题、深层次矛盾,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公报很快就在国内、国际引起强烈反响。国际上许多媒体都在评论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的媒体说:中国这次改革的范围、改革的力度是空前的;有的媒体说:从这张改革“路线图”可以看到中国领导人的改革决心,确实是“自己拿起手术刀”割除藩篱和痼疾。我觉得,这样的评论是有道理的。我们党之所以有如此的胆识和智慧来推动这样的全面改革,正是因为有“自己拿起手术刀”的自觉,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是自觉的改革,是“我要改”而不是谁推动我们改。这次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高度自觉,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高度自觉。

  这种自觉来自对35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方位地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正是改革开放,使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的大好局面,就不可能有我国在国际上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不可能有今天整个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35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伟大进步,又不断催生着中国人民思想的伟大觉醒,升华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重大意义、重大作用的认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我们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是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实现的;继往开来、面向未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全会在总结35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基础上,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

  这种自觉来自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形势变化的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改革。

  还要看到,我们依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复杂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面临的困难也更加集中、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也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掌握发展主动权、赢得发展新优势,根本动力在改革,根本出路同样在改革。

  这种自觉来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有自信,才会有自觉。当今中国,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治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同一些国家或陷入经济危机或陷入发展陷阱或陷入社会动荡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得到充分彰显。当今世界,要说自信,我们最有理由自信。

  这种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改革开放的自信。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次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决策部署,是我们党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体现,也反映了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追求。

  这次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集中体现在全会通过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上。《决定》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重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是我们推进改革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揽党和国家发展大势和战略全局,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升华了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为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如果说《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和纲领,那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和方法论。《决定》和讲话相互贯通、相辅相成,是把握和贯彻全会精神的基本遵循,一定要把两个文件对照起来、统一起来学习和领会。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高举改革的旗帜,坚定改革的信心,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推进改革、深化改革。

  (二)

  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释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国防和军队改革、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具体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内容十分丰富。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力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就是指引、就是遵循,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促进思想的统一,汇聚改革的力量。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凝结实践经验、着眼未来发展,揭示了改革的方向,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相适应、相衔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也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

  这个总目标,强调的是基本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通过深化改革,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指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把国家制度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具体化,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方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求我们不断推进治理能力建设,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按照全会的要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而政府和市场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两者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什么样作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也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这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只有两字之差,但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大家可能注意到,《决定》有这样明确的表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发挥政府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人民福祉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维护公平正义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比较好的解决,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危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揭示了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只有做到这一条,改革才能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才能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和拥护,获得深厚的源泉和持久的动力。

  实现公平正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应当看到,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要加快制度机制创新,切实把“蛋糕”分好,改革那些不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抓紧解决那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更好地保障人们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这次全会还提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体现到各项具体改革措施中,从根本上抓紧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好这样的要求,就能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让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开关和目的,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会提出的“三个解放”,既阐明了改革的条件,又明确了改革的目的。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每一次改革的重要突破,每一次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解放思想激发出来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拿出创新的改革举措。改革遭遇的堡垒越坚固,涉及的利益关系越复杂,就越要拿起解放思想这个武器,以思想的新解放开辟改革的新境界。

  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能否充分释放,是检验改革成效的基本尺度。改革要求和举措千条万条,最终都要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来体现。我们要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让人们相信社会主义,就要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上高出一筹、胜出一筹。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束缚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全会突出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运用,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立足国情深化改革的一个必然选择。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6个方面,对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的政策措施。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都得到回应,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也有比较管用的解决办法。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全会要求,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和主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把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在对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的同时,对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作出全面安排,强调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会还就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部署。在上述这些领域的改革新举措,有的在全会公报中作了表述,更多的是在全会通过的《决定》之中。应该说,全会提出的这些重要改革措施都是很有力度、富有开创性的,都需要我们很好地领会和把握。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加强党的领导,履行好各级党委的领导责任,关系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整个改革的进展成效。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就能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就能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就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既包括提高党领导改革、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也包括深化党的建设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全会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会还从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等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些部署,要求我们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学习调研,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改革决策水平;要求我们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要求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紧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造就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建立健全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要求我们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更好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

  经过这次全会,我们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愿景已经绘就、大政方针已经明确,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会精神。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立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

  着力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共识。思想统一才会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凝聚改革共识的过程。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加大。但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我们做好凝聚改革共识的工作,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所以,要切实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原则,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广泛开展集中宣讲,精心组织理论阐释,用好多种宣传资源、宣传手段,扩大全会精神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讲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更好地解疑释惑、析事明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引导各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投身改革。

  切实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南辕北辙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能不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到改革性质的原则问题。现在,有人不时提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这个思潮、那个思潮,开出这个药方、那个药方,目的就是要改变整个改革的大方向。在这个问题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能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喝彩”、“掌声”而放弃原则,决不能为各种错误的思想观点所左右,始终坚定正确的改革方向。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深化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不断深化,就在于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同人民一道推动改革,做到谋划改革汲取人民智慧,推进改革凝聚人民力量,检验改革依靠人民评判。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愿望,弄清楚群众的实际情况是什么、群众的期待是什么、群众的利益如何保障,从而作出科学的改革决策,找到有效的改革办法。要畅通群众参与改革的渠道,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保障群众对重大改革举措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特别是对那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改革,要进行广泛的民主协商,在群众利益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作出决策。要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鼓励基层的实践创造,激发群众的改革热情,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变成人民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过程。

  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改革就是闯新路、开新篇。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做法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则势在必行。只有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破解矛盾的钥匙。要鼓励创造、鼓励创新,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要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当然,大胆不等于蛮干。因此,推进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又要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要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走一步看一步,一点一点摸索,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出现问题就及时应对,发现错误就马上纠正,不断从实践中取得规律性认识。总之,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化改革。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是立场、是态度,更是行动、是实践。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上。有了好的蓝图、好的纲领,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实际,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抓紧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改革的具体方案,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把原则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是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总体设计和统筹协调,保证改革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促检查,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推进落实机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际、求实效。作出改革的决策,制定改革的措施,都要符合客观实际,按规律办事,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提超越阶段的要求,努力使我们的各项改革政策措施与实践发展、群众意愿对接好、衔接好。要强化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重点突破实现改革的整体推进。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往往盘根错节、积弊已久,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搞改革,最忌急功近利,最忌朝三暮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恒心、有韧劲,对认准的改革目标,对确定的改革任务,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把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不落实就会落空,没有第三种结果。要继续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纠正“四风”问题不放松,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中央党校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最高学府,是党委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思想库,在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要在深化全会精神学习上下功夫,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校委领导班子成员更要带头学习、带头贯彻。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一定要全面准确、科学把握,防止片面性、简单化,防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本末倒置。要着力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系统梳理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充实完善教材教案讲义,贯穿到教育培训的全过程。要切实加强对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列出一批重点课题,组织多学科、多专业重点攻关,不断推出有分量、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党校的宣传阵地作用、理论创新作用和思想库作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重要的在于联系实际推动党校工作。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总结建校8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办学经验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党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准确把握党校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更好地推进党校事业的改革发展,推动党校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同志2013年11月14日在中央党校2013年秋季学期第二批研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3-11-25/2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