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焦点访谈】绿色消费有心有招 人人应为人人可为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却又很不容易。一份来自中科院对各种宴席浪费原因的调查,其中列了有四大项:菜品质量难以令人满意;某些地方传统习俗对菜品数量要求过多;盲目点菜导致菜品数量远大于消费量;攀比心理较重,讲究排场。从中可以看到,形成浪费,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看来,杜绝浪费要有心,也要有招。今天,就请大家一起来出出招,商量商量看看怎样破解这个难题?

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一天,在沈阳的某酒店,有16场婚礼在这里同时举行。在其中一个宴会厅里,有200多位亲朋好友参加了一对新人的婚礼。

最先上来的菜大家还动动筷子,但是菜上到一大半时,就没有几个人吃了。整盘的肘子基本未动,鱼、虾也少有人吃。记者还看到,婚宴刚刚开始,原本十个人标准的餐桌,就走了三四个人。

酒店的吴经理告诉记者,在他们酒店举办婚礼,餐厅里会提供免费的打包盒和打包袋,而且服务人员还会提示客人尽量不要浪费食物。大多数办酒席的主家都会打包,并分给亲朋好友,可还是有些客人用餐后根本不愿意打包。

记者跟着服务员郑浩收拾餐桌。郑浩家在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在饭店当服务员的工资既要维持自己的生活,还要贴补家里,看到这些好好的饭菜被浪费掉,小伙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据记者了解,这个厅的婚宴标准为1288元一桌,共26桌酒席。每桌含6个凉菜、10个热菜、3种主食和1个汤,整场婚宴的饭菜大概花费33500元。记者统计发现,以每桌浪费30%的饭菜来计算,这33000元里就有10000元白白扔掉了。

中国受传统礼俗文化的影响,新人结婚,操办喜事,婚宴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讨个好彩头,一般每桌的菜品数量还讲究,经常点16或者18个菜。不仅如此,为了图吉利,婚宴上还有一些必须要上的传统菜,比如说四喜丸子,寓意四季平安;整鸡和整鱼,寓意着吉庆有余等等。

中科院的一项调查,分析了各种宴席浪费的四个主要原因,其中,传统习俗对菜品数量要求过多,是造成婚宴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一些年轻人也在逐步改变想法,有的人打算节俭一点,只是双方父母和亲戚一起聚一下,还有的人不准备办婚宴了。

不办婚宴或许只是少数年轻人的选择,虽然很多年轻人不太喜欢这种形式,但是家中的长辈们却希望能通过一场婚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来见证新人们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一方面传统习俗要尊重,而另一方面婚宴往往菜多、量大,确实吃不了,浪费掉很可惜。面对这两难的处境,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如果饭店能做些调整,比如说四喜丸子可以做小点,菜量有不同规格,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这样既能省钱,还可以避免浪费。

而一些人也有节俭的意识,婚宴结束后,很多主家会鼓励亲朋好友分别打包,各自带回去。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很多人怕浪费其实想打包,但是又怕人多不卫生,因此放弃了打包的念头。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冯军旗认为,应该大力倡导分餐制和自助餐制,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有利于健康,防止疾病的传播。

除了传统习俗对菜品数量要求过多外,中科院调查分析,各种宴席浪费的四个原因中,攀比心理较重、讲究排场等,是造成朋友聚餐和商务宴请浪费的主要原因。

“宁剩勿缺”是不少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家普遍认为一顿饭下来,只有桌上菜有剩余,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大气和热情。原本大家通过聚餐的形式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但是一些人的从众和攀比心理,却让聚会变成了浪费。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当人们在请客和被请客时,随着身份的变化,心态随之也会发生变化。一位观众告诉记者,如果是自己招待客户,可能会多点一些,档次会稍微好一点,而如果是别人请自己,则是能吃饱就行了。

其实这种心态的变化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比如说,当我们参加别人宴请的时候,主人菜点得多了,我们劝一劝;如果自己请客的时候从实际需求出发,按需点菜,那么这样,朋友聚餐和商务宴请的浪费也许就会避免。

中科院调查分析的各种宴席浪费的四个原因中,盲目点菜导致菜品数量远大于消费量的现象,也许很多人都碰到过。比如说点餐前不了解餐厅饭菜的分量,结果点的过多造成浪费,这都是无心而为之。

一位餐厅经理说:“东北这边的餐饮习惯就是这样的,盘子大,菜量大,南方客人过来会说你们家菜量太大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到了饭店,想多品尝几个菜,结果点多了吃不了。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餐厅也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菜。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在餐厅,在校园也一样,有的学校食堂甚至推出了一块红烧肉的份量。

在中科院调查分析餐饮浪费的四个主要原因中,菜品质量难以令人满意,就是很多学生浪费的原因。

除了饭菜不好吃、点多了,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不管男生、女生、饭量大小,食堂师傅打饭时永远不变“一勺的量”,也是造成浪费的很大成因。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校园,企事业、机关单位的食堂存在同样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记者看到一些高校已经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在东南大学,食堂把饭菜细分成不同份量和价格,方便同学各选所需。苏州大学食堂专门开设了“半份菜”窗口,提供菜肴品种达20多种。

实际上,食物浪费并不仅仅在餐桌上。在提及浪费食物的问题时,往往会更多地关注消费端,忽视食物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的“隐性浪费”问题。例如有些食物因为打蔫会被丢弃,而有些食物被丢弃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颜值低。前不久,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一个社会机构,借鉴国外的有效做法,在国内发起了一场“不浪费、好好爱”的行动,从全国农场、超市、餐厅收集近千斤因为“被嫌弃”而即将被浪费的食物,请十多位大厨精心烹制,520名现场观众用一场大型的“光盘行动”享用了它们,共度了一段“好食光”。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代表马文森表示:“我们还将有更多的活动,探讨在价值链过程中的创新解决方案,旨在减少食物的浪费和损失。我们一些创新性想法、技术、方案,能够切实解决食物的浪费和损失,使中国能在这个领域成为世界的先锋和榜样。”

据中国科学院2013-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这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而生产这些食物所要消耗的资源也是触目惊心的。以水稻为例,据农业部测算,每生产1吨水稻,就要消耗2000吨淡水和将近2亩的耕地资源,同时还要投入相当数量的化肥和人工劳动等等。不仅如此,浪费食物还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马文森说:“为了生产这些没有被我们最终消费的粮食,消耗了巨大的能量,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效应,这些都加剧了气候变化。”

看来,要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首先得做个有心人,之后就能想出既管用又愿用的实招。杜绝浪费,除了吃喝,出门多乘公交,居家节水节能,购物简单包装,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对于有心人都是举手之劳。说了消费端,生产、储存和流通等环节的“隐性浪费”更需要人人参与。关爱环境,绿色消费,从我做起,有心有招,人人应为,人人可为。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7-06-05/4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