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从“遇见”到“预见”,习近平求解疫情风险防控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日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期间不少表态展现强烈忧患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是一门“必修课”。面对疫情大考,中国如何从当下的“遇见风险”进步到未来能“预见风险”?从习近平所作一系列部署中,答案清晰可见。

  “观势”——精准风险研判

  盘点习近平的战疫足迹可知,根据形势变化精准研判疫情防控风险居于突出位置。

  防控初期,面对严峻的扩散形势,大年初一他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要及早研判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春节后在北京调研时,习近平指出当务之急是针对节后返京人流逐步增加、疫情蔓延风险剧增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当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要求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

  进入二月下旬,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习近平提出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3月上旬,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习近平及时提醒“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其他地区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在加大”,“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疫情来势汹汹,有些风险已在明处,有的仍在潜伏状态,如处置不当、把握不准,就容易漫无目标,抓不住关键,极易使防控陷入被动。“习近平精准研判不同阶段的风险点,意在从战略层面把握主动,这是化解危机和难题的重要手段与前提。”

  “落子”——聚焦风险应对

  在研判风险基础上,习近平坚持全国“一盘棋”,通过精准“落子”化解风险。

  比如,战略部署层面,高层在疫情防控之初即作出两个重要决定——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习近平先后就依法防控与协同推进科研攻关作出专门安排。

  竹立家认为,无论是从中央层面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还是向湖北派指导组,都是化解风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统筹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依法防控旨在让决策在法治轨道运行并得到精准执行,科研攻关意在以更科学高效方式抗击疫情,此二者都是疫情防控治本之策。

  又如,战术布置层面,习近平多次强调医院、社区等“一线”防治,要求“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大幅度充实基层特别是社区力量”;在北京和武汉,他均专门考察抗击疫情的“两个阵地”——医院和社区。

  清华大学教授薛澜表示,风险防控的关键点在基层。传染病的预警信号往往首先出现在医院和社区,必须加强“前哨”阵地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才能够及时捕捉到传染病来袭的信号;另一方面,只有保护好“前哨”,加强“前哨”的能力,对风险才能真正实现“灭小”“灭早”,推动从“遇见风险”到“预见风险”的跨越。

  “谋局”——完善风险预见

  在研判应对眼下风险的同时,如何健全各方面体制机制进而完善风险预见能力,也进入了习近平的视野。

  在遏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时刻,2月3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已提到“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此后,习近平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提到“要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3月2日在北京考察时,他要求“健全国家重大疫情监控网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他还注意到生物安全领域的广泛风险,要求“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薛澜指出,这些部署关乎顶层设计,旨在尽快补上疫情暴露的“短板”,从全局、基础和源头层面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保障国家生物安全。通过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发现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形成对风险的“全链条”管理,今后对风险成因的认识会更警觉、更准确,预见性更强,应对风险也会更主动。

  另外,习近平高度关注干部队伍防风险能力,要求各级官员“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表示,各级官员处于决策指挥系统的关键位置,思想认识、知识储备决定其是否能驾驭全局、把握大局;工作方法、专业能力决定其是否能科学判断形势、摸清规律;工作作风和担当精神决定其是否能深入一线了解内情和风险所在,不怕担责敢于拍板。

  “干部队伍防风险能力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方能为预见并应对风险、预防处置突发情况、调度配置各类资源和有效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戴焰军说。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0-03-11/6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