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学习语 | 笃定信心、稳中求进

作者: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微信公众号  

  《求是》杂志近日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文章将“预期”和“信心”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和发力方向,纲举目张,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部署。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体悟。

2022年4月21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中国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要努力克服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抓好各类风险防控,抓好安全生产,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保持人心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2022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2023年2月16日,习近平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2022年6月17日晚,习近平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并致辞。新华社记者 陈嫱 摄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实现了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的双重目标。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的演讲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22年6月17日,习近平在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只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抓住历史机遇、赢得发展先机。大家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多献务实之策、多谋长远之计。

  ——2022年7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年前夕,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笃定信心、稳中求进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稳”和“进”要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

  ——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要抓好在建项目复工和新项目开工。要稳定居民消费,发展网络消费,扩大健康类消费。要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要在金融、用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渡过难关。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

  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蓬勃兴起,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3-02-22/80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