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林芝“桃花村”的故事又更新了

作者:   来源:人民网  

8月,雅鲁藏布江畔,云雾缭绕,草木勃发,素有“雪域江南”美誉的西藏林芝,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位于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的嘎拉村,因春季盛开的山野桃花而闻名。2021年7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听取嘎拉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介绍,走进村便民服务中心、“绿色银行”兑换商店、卫生室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这是21日下午,习近平在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同村民达瓦坚参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聊家常。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转眼两年过去了,总书记来视察时的殷殷嘱托和关切期盼,在嘎拉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正转化成美好现实。

牢记嘱托过上新生活

“我今天跑车去了,这会儿还在市里,你们稍微等一会儿,我马上回家了。”最近,村民达瓦坚参跟着村里的运输队拉货跑车,忙得不亦乐乎。

循着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记者来到达瓦坚参家,两层气派而又敞亮的藏式民居映入眼帘。屋内,家具如新、家电俱全,这是一个温馨舒适的小康之家。

嘎拉村宽敞明亮的藏式民居。 人民网 李海霞摄

院内,果树繁茂。红透的李子挂在枝头,沉甸甸地垂下来,一阵风过,清香扑鼻。

“来来来,尝一下,特别好吃,这是我们自己种的,没有打农药,绿色健康。”有客来访时,达瓦坚参的母亲卓玛总是笑脸相迎。“桃子马上也熟了,到时候你们一定要来品尝啊。”

“总书记当时到我家做客,嘱托我们要教育好后代。”达瓦坚参乐于跟大家分享家里的好事儿。“我女儿普巴拉姆今年上高中,成绩不错,做家长的放心。儿子普布次仁马上要去拉萨体校,加入足球队了,他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要靠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

达瓦坚参和他的运输车。 人民网 李海霞摄

孩子的教育让人省心,达瓦坚参在外面工作也更有干劲儿了。现在他是村运输队的一员,每天都要去拉货跑车。“跑跑运输,土地流转租金,再加上养牛养羊,年收入能有30多万。”

达瓦坚参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家和才能万事兴。小辈们在外拼搏,老一辈便能享天伦之乐。卓玛脸上的笑容从未消过。接待客人、打理庭院、照顾小辈,她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现在过得很幸福。”她一笑,眼睛便眯了起来。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我们村不断投入资金,实施村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再接再厉。”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笑着说。

齐心协力做大村产业

嘎拉村又称“桃花村”,这里有漫山遍野的野桃树,每年春季,盛开的桃花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村民开辟了增收致富渠道。

因地制宜,依托桃资源,在“旅游+”上做文章,不断壮大村集体产业。“每年桃花节是我们村的大事儿,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此。今年春天桃花节期间,门票、民宿等收入加起来有将近400万,占到了全村集体经济的50%。”边巴介绍,“自从总书记来过之后,我们村的人更团结了,因为谁也不想‘拖后腿’。”

为了不拖后腿,边巴可没少做工作。“来的游客多了,需求多了,要求也更高了,我们不能止步不前。所以这两年,村里在打造桃花园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步栈道、改造民宿卫生间、建观景台、设置特产区等等。”他说,“而且,村里现在有20多家农家乐,让游客来了不仅能欣赏到好风景,还能品尝当地美味,体验特色民俗,来了还想再来,这也会促进二次消费,带动更多增收。”

桃花节期间,写真拍摄备受欢迎。 人民网 李海霞摄

“我们村集体选派村民开办旅游体验项目,通过夜校培训等方式促进桃花源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边巴介绍。2021年以来,嘎拉村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3万元,户均分红近20万元。

依靠党的利民惠民政策,积极构筑以桃花源景区为主,农牧民运输队和观光采摘园齐头并进的三大产业——当下,嘎拉村产业正蓬勃发展。

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嘎拉村把握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大好机遇,成立了农牧民运输队,自2021年以来实现创收1500余万元。“我们村现在有30多辆货运车,30多辆挖掘机还有20多辆铲车,有活儿的时候,大家轮流跑,都能挣钱。”村民达瓦旦增说。

暮夏时节,走进嘎拉村,仿佛走进一幅丰收的画卷。苹果、李子、杏子等水果挂满枝头,叫人垂涎三尺。气候条件优越,村民们又看到致富商机,自筹资金50万元建成占地100余亩的观光采摘园,年均创收70万元。

“春天可以来我们村赏桃花,夏天摘桃子吃,秋天还可以来杯桃花酒,多好呀!”村民央金笑着说。在大家眼里,桃树浑身是宝。

“去年,我们村经济总收入120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59万元。”边巴介绍,“今年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700多万,大家都很期待年底的分红。”

“实事求是地说,很多地方没有我们村这样好的资源。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想增收,还得远离家乡去外面打工。我们守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在家门口赚钱,一定不能浪费、破坏。”这是嘎拉村村民们的一致想法。

锚定目标下好生态棋

要推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良好的生态是最重要的前提。为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打造宜居的乡村环境,两年来,嘎拉村按照“整合资源,整村推进,村景合一”的思路,扎实推进小康示范村、美丽乡村、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党员带头做好违建拆除清理等工作,建设绿色篱笆、瓜果庭院,现在家家户户实现了庭院绿化全覆盖。”

嘎拉村干净整洁的村道。 人民网 李海霞摄

手植春光,万物盎然。每年村民们还会开展植树造林,尤其大力种植桃树。“人工种的桃树都是当地品种,乡土树种不会造成生态破坏。”边巴说,“今年我们种了3000多棵。”

等秋收结束后,嘎拉村就进入了养树护树期。修枝塑形、填土护根,这都是大事儿。“没有桃树就没有我们村的幸福生活。”村民次仁笑着说,“我们村是吃上生态旅游饭的典型例子,大家都看着呢,不能自己给自己丢人呀!”

除了植树护树,嘎拉村依托桃树发展起来的旅游经济,也离不开“绿色银行”的功劳。

“绿色银行”是嘎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项志愿服务品牌,设立初衷是借助“垃圾兑换积分,积分兑换商品”这一形式,增强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宜居的生态环境。嘎拉村以“绿色银行”发展为引领,不断传递生态环保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

嘎拉村还创新举措,建立绿色信用档案“绿色金融积分排行榜”,积分排名靠前的可在银行授信中增加贷款额度,目前已有不少人升级为“钻石卡户”,获批“惠农e贷”,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绿色银行”优惠。

“如今,村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村里的垃圾杂物大家主动收拾打扫,附近的山林村民自觉轮流巡护。不仅如此,嘎拉村还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每年流转土地100余亩、亩均租金1300元,有效拓宽了生态价值转换路径。”林芝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陈帝雄介绍。

从花开到结果,一株桃树的四季,就是嘎拉村村民一年的生活轨迹,他们围着桃树转,也围着幸福生活转。

林芝“桃花村”的故事,年年写年年新。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3-09-08/8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