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中美如何开辟“更好的未来”——新华社连发四文深度解读总书记重要讲话

作者:   来源:新华社  

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深入阐释中方发展对美关系的立场主张。这是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以来,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北京同美方人士面对面交流。

这场春暖花开之际在北京举行的重要会见,牵动全球目光。中方如何看待中美关系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新华社围绕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的重要观点,连发四篇评论,从树立正确战略认知、拓展互利合作空间、拉紧人心民意纽带、中美共赢则世界赢四个维度,论述中美关系如何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树立正确战略认知

去年旧金山中美元首会晤,习近平主席提出“五个共同”支柱,撑起中美关系“旧金山愿景”,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共同树立正确认知”。本次集体会见,习主席再次强调“树立正确认知”对于中美关系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充分体现了对中美关系“症结所在”和“当务之急”的深刻思考。

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美国,美国也无法依照自己的好恶改造中国,这就需要尊重彼此的选择。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前,中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以卓越战略眼光和非凡政治勇气,确定了一个中国原则,打开了尘封多年大门,让两个长期隔绝大国开始了全面交往。45年来,中美关系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砥砺前行,合作领域之广、利益交融之深、辐射影响之大,达到前所未有程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美关系近半个世纪风雨兼程,如同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以更开阔的胸怀看待差异,以相互尊重的态度接受不同,这是历史沉淀赋予两国关系的本源启示。

以合作面主导认知,中美关系就能朝好的方向发展;以竞争面主导认知乃至以竞争定义全部关系,中美对抗性就会不断增强,甚至会滑入“新冷战”的深渊。树立正确认知,消除战略误判,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有统计显示,自二战结束后的70多年间,在国民党与共产党谁能赢得中国、朝鲜战争中国是否会出兵、中国是否会西化等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重大战略误判达6次之多。也有人认为,21世纪美国最大的战略误判,很可能是把中国视作新的冷战对手。

为何美国屡屡看不透、判不准中国?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关键在于忽视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时常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虽经历兴衰沉浮和外族入侵却延续近五千年而从未中断的文明大国,低估了中国人民对改造自身命运、谋求自由解放的民族自尊和主体意识。这次习主席集体会见的,除了美国工商界人士还有美国战略学术界代表,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从最高层面推动中美智库交流,树立中美正确战略认知,减少战略误判的思路和努力。

构建正确战略认知,是发展中美关系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主席指出,只要双方都把对方视为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最近一段时间,中美高层互动、民间交往有所增多,两国关系保持止跌企稳的积极势头,这符合两国人民利益和世界普遍期待。“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这是包括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艾利森在内的许多与会美方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人士的共识。

原文阅读请戳:新华时评丨树立正确战略认知——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系列评论之一

拓展互利合作空间

过去几个月,在“旧金山愿景”的积极指引下,中美各领域各层级沟通互动更加频繁,两国在政治外交、经贸财金、执法禁毒、气候变化、人文交流等各领域保持沟通,取得了进展。这次面对面交流,习近平主席亲自向美方人士介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阐释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就中美关系同大家深入对话,体现出对两国经贸合作的高度重视,表明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一以贯之。

历经风雨总向前,是中美两国跨越半个世纪经贸合作的真实写照。50多年前,在起草象征中美关系破冰的“上海公报”时,其中的“贸易与交流”部分还只是美方认为的“边缘领域”。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推动双边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今天,中美两国是世界经济两大“火车头”,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两国贸易自建交以来增长了200多倍,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两国友好往来日益频繁,利益交融日益紧密,经贸合作也从“边缘领域”成长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历史反复证明,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中国经济是健康、可持续的。去年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超过30%。中国市场已成为美国跨国公司推动全球创新的“沃土”。黑石集团、彭博集团、联邦快递、高通公司……参加集体会见的一众美国工商界代表都是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通过深耕中国,他们既为中国发展作出贡献,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今天的中国,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满自信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双方应从过往汲取启迪,在各自发展中相互成就,拓展互利合作空间,汇聚相向而行的力量。

原文阅读请戳:新华时评|拓展互利合作空间——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系列评论之二

拉紧人心民意纽带

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旅行是偏见、偏执和狭隘的死敌。与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交流,到中国实地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亲眼看看中国发展现状,有助于美国民众更加清晰、全面和真实地了解中国,为双边关系发展积聚更多理性、积极的声音。

去年年底以来,两国民间往来越发活跃,一批人文交流合作项目蓬勃开展,续写两国人民友谊,持续推动务实合作。中国苏州、成都、泉州、宁波等市组团赴美访演,费城交响乐团、美国芭蕾舞剧院等来华演出;中国北京大学乒乓球队访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队访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青年学生代表团、犹他州友好代表团、马斯卡廷中学学生代表团相继来华访问;两国直航航班有望增至每周100班……这些都表明,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中美人民交流合作的根本愿望不会改变,中美关系走向光明的未来必然依靠人民。

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一代友好相处,中美关系就有希望。中方正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倡议,为两国青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搭建桥梁。日前,作为中方邀请美国青少年访华学习交流计划的新一批成员,来自美国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和斯特拉孔中学的24名学生刚结束了在中国的访问。当越来越多两国青年相知相亲、携手同行,这些善意涓滴汇流、双向奔赴,将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助力中美人民友谊之树葱郁长青。

中国有句话,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美方应当同中方相向而行,为两国人民交往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通过面对面接触交流不断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关系稳下来、好起来、向前走。

原文阅读请戳:新华时评丨拉紧人心民意纽带——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系列评论之三

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为了中美关系“更好的未来”,在观念层面,要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合作共赢心态。对一些抱持“你输我赢、你兴我衰”观点的美国政客来说,尤其要摒弃“西方中心主义”和殖民文化影响,走出“美国特殊论”和冷战思维的历史惯性,因为“全球南方”已经觉醒,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崛起,世界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为了中美关系“更好的未来”,要顺应全球发展的潮流,拥抱中美各自的成功,通过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追求中美共赢和世界共赢。去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间,双方在政治外交、经贸金融、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军事安全等领域达成20多项共识。不管是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还是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无论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还是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美合作大有可为。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中美合作的律动越来越强烈。在华盛顿,两国农业部门达成设立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组的共识;在上海,苹果公司向中国供应商伙伴推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新成果;在昆明,云南大学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们热烈交流,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视角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虽然星巴克面临中国本土新势力崛起的压力,但“倒逼”之下,也开发出更多新品、下沉至更多县区。虽然有美国官员鼓噪,中国新能源产业“过剩产能损害美国企业和工人”,但美国30人团执行主任斯图尔特·麦金托什仍然期待,“有朝一日可以选择购买中国比亚迪公司制造的电动汽车”,因为这是“一条通向更少污染的未来之路”。在市场竞争中各自成长,在多领域合作中共同发展并为世界创造更多福祉,当是中美关系“更好的未来”的模样。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如何互动,左右着国际合作的风向、牵动着百年变局的走向。中美竞斗,世界紧张;中美合作,世界受益。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与困境,国际社会不但冀望中美两国能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以双边关系之稳定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更冀望中美两国能够以大国之合力为世界贡献更多公共产品。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箴言亦可用于当下的中美关系。若始终怀有追求两国共赢和世界共赢的“光明的心”,中美便定能照亮前路,也定能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原文阅读请戳:新华时评|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系列评论之四

总策划:吕岩松

总监制:任卫东

策划:倪四义 邹声文 郭建业

监制:薛颖 尚军 魏建华

统筹:叶书宏 闫珺岩

主笔:叶书宏 许苏培 樊宇 谢彬彬 郝薇薇 高文成

海报:鲁豫

编辑:郑汉根 李蓉 朱晟 许晓青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j/2024-04-01/8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