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今天,我们如何保护“雷锋”?

作者:毕诗成   来源:人民日报  

 有了好的社会土壤和制度保障兜底,再给人一个向善向上的梯子,才能最大程度激励人们攀登人性的高峰

  广州市政府日前通过《广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将见义勇为牺牲的奖励标准由30万元提升到100万元,保安、辅警等负有约定义务的人员也被纳入见义勇为奖励范畴。

  在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的时候,此举可谓为这个日子送上了一份大礼——是送给广州市民的,也是送给全国人民的:给广州的好人是看得见的好处,给全国的善心人则是一个制度保障的信号,是强心针和助推器。

  过去一段时间里,“人心冷漠”这四个字曾一次次刺痛国人神经,老人倒地要不要扶也成了令人纠结的难题。这些事件释放的信号,似乎是国人道德底线在滑落,中国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已经丧失。但我们又深深地知道,这绝不是事实。大多数国人的心仍是热的,人心向善的基础并没有动摇!一次次大灾大难前人们的善举已毋庸赘言,就说这两天石家庄3岁女孩失踪事件,媒体与市民全城大搜索,数十万人自觉转发寻人消息,最终在9小时后成功解救这名女孩。一个个普通市民就是这则动人故事的主角,谁还能说现在雷锋少了?让那几十万石家庄市民情何以堪?

  不仅善行没有减少,人们对善行的赞美与认同也没有减少。在河南清丰,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大学生孟瑞鹏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有上千人自发赶来给英雄送行。他们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见义勇为者的赞誉,这何尝不是人心向善的生动注解。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拥有绝不缺乏善心的民众,为什么还会担忧人心冷漠、社会风气不佳呢?这个难题,孟子是这样回答的,他说人性本善,人天然有仁义礼智四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善人,只有知道“扩而充之”的,才能真正成为仁者。或许,“扩而充之”,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命题。

  怎么扩充呢?当然少不了媒体的担当。资讯发达的时代,媒体人更应该坚守道义,让英雄享受到应得的荣耀。在今天,说“学雷锋做好事”这个话的人似乎少了。有些较真的人可能会问:学雷锋是要学他的什么精神呢?事实上,对这种精神我们一点儿都不陌生,它就是——公益精神、社会担当。通过媒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转换为365天的公民常识,“学雷锋”才会成为更多人的自觉选择。

  而最少不了的是制度的保障,因为制度起到的是兜底的作用。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比较高的奖励标准,路见不平的时候,人们就都会去见义勇为了;但它起码让人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多了一分底气。这就是政府最该干的事儿。

  永远不要将人心渲染到哀鸣的谷底,我们的社会温情是足够的,需要的是让人们勇敢表现出来的兜底式保障。如何让人们的善“扩而充之”,是我们今天应该好好思考的命题。坚守道义、播撒爱心是蛰伏在人心底深处的情怀,有了好的社会土壤和制度保障兜底,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再给人一个向善向上的梯子,才能最大程度激励人们攀登人性的高峰。今天这个社会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无论何时,人与人互助前行,仍然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进步动力。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gongchandangren/2015-03-05/3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