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茅于轼的狂吠”与“五十年后的农业”

作者:孙锡良   来源:红色文化网  


茅于轼的发泄与五十年后的农业
   
    茅于轼这个人自改革开放以后,不时的都会冒出一些所谓的新观点,其实也不新,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挥霍论者(他自己称为消费经济),简单说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来年与儿孙”,近来,由于他对房地产商的极力维护眼看有些力不从心了,所以开始不计后果的到处发歪论,渲泄情绪,如果他有本事用其它办法把他的金钱主子地产商救活,我不但不批他,而且还要佩服他有能量,但他要是再次发起“以地生财”的老调子,我就得毫不留情的批评这个为 老不尊的所谓教授,我肯定他是接近要疯了或者是要…了。

    18亿亩耕地的问题,我其实以前也发表过评论,我主要批评政府在此问题上的说一套做一套,其实中国的18亿亩红线早已经被越过了,我们依赖的耕地其实正在以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速度反向行驶(我指的不是比率上的相同,而是速度上的可怕),现在中国提18亿亩耕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是一种安慰,以前就不说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如果落实,估计占用耕地为300万亩,这不包括地产商和农民自用地的损失,按政府的说法,我们是“先补后用”,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大家放眼看看自己的周围和自己能看到的地方,有哪个地方是先补后用的?谁能拿出来这种案例晒晒?这种可怕的疯狂地消蚀土地的作法将祸患无穷,茅于轼的挥霍论已经在中国横行了三十年,还要横行多久?

    五十年以后,我们这个地救(不止是中国)到底什么产业最吃香?也许大家不相信,我斗胆做个推测,我认为农业将毫无疑问的成为五十年后的最赚钱产业。

    五十年后,人类的人口将接近80亿,而有效耕地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约15%,从人类科学的发展来看,除非人类愿意接受对身体有害的“人造产品”,否则,不可能解决粮食的供给问题,现有作物的产量增加即使能跟得上人口增加的速度,也仍然有巨大的缺口,因为什么?因为更要命的是,未来人类不光是依靠土地种粮食,而且要依靠土地获取能源,地球下面的能源50年后基本接近枯竭状态,而人类对能源的需要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以上,那么,能源哪里来?靠核能解决一部分,靠太阳能、风能解决一部分,但是,大部能源不得不靠植物中提取,这是人类一个绕不开的课题,必须依靠可种植的能源,至于种什么、怎么提取是科学要解决的问题,这条路是无论如何要走的。土地是有限的,人类对土地的依赖是无限的,今天,我们都不把土地当回事,以为农业是弱质产业,是赔本产业,是靠扶持生存的产业,五十年以后,人类必然出现“视土地如生命”的一幕。

    茅于轼可以做自己的学问,做不好学问也没有关系,可以退休善虫,但不要做为害子孙的坏事,不要充当地产商的咬人吠(有点重,但必须说出来),没有人当你是经济学家,你的头衔只有极少数人承认,13亿中国人决不能把子孙后代的18亿亩耕地当作你炒作的工具,有本事你就直接让中央把地产商的房子全买下。

中南大学,孙锡良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