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装着人民,可以干成大事,石家庄这块土地能够隆起为文艺的高峰。”在我市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会召开期间,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辑刘润为,他高度评价我市文艺工作者十余年如一日,对“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可贵坚持,针对某些作家文艺家缺乏定力,在各种文艺思潮的乱花飞絮中,六神无主,智乱神迷,“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的行为,谆谆告诫:“没有坚定的操守,什么也干不成。”
刘润为的讲座,跨越历史和现实,在听者面前铺开一条饱含人民性的中国文艺的大道。“人民是文艺的第一创造者。人民在从事劳动生产的同时还创造了大量文艺作品和文艺半成品。”从上古劳动者的逸响绝唱《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经典诗篇《木兰辞》的问世,“功劳应当归于人民群众的原始创作。”反映远古狩猎活动的《弹歌》,反映农夫艰辛劳作的《七月》、反映士兵征战生活的《采薇》、反映青年爱情生活的《关雎》等,都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及,这些发端于生活,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深厚人民情怀的传世之作,带给我们悠远绵长的艺术之美,深入心灵的艺术享受。
但人民成为文艺的主人,却并非一帆风顺。“在剥削阶级统治的旧中国,基本的文艺资源被少数富人、贵族所占有,人民不仅被剥夺了文艺表现的权利,而且被剥夺了文艺享受的权利。这无疑是对于历史的颠倒。”刘润为老师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化积淀,足以让听者欣然会意,拨开历史的迷雾,把“人民”二字,深深印在心里。“从延安时期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成为文艺的主流。”“一切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一切由人民主导,一切归结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延安文艺运动昭示给我们的大道。”在这一大道上正道直行,不被别的什么旁门左道所诱惑、歪曲,“社会主义文艺才能从繁荣走向更大繁荣”,从而“保障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辉煌的现实。”
十余年来,行进在这条无比宽广的社会主义文艺大道上,石家庄市文艺工作者用文字书写时代、用画笔描绘人生、用歌声振奋民心、用舞姿传递真情、用相机凝聚感动,创作出大批优秀作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主席周喜俊创作的电视剧《当家的女人》,“在乡村世界用良知拾拣人性的真善美”,连续11年在央视及各省卫视久播不衰。她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时占经为原型,用七年时间创作出戏曲、报告文学、长篇小说、评书、电视剧《当家的男人》等近200万字的系列作品,把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石家庄典型人物和优秀文化,推向了全国。陈承齐的油画《赶考》、康志刚的长篇小说《天天都有大太阳》、程雪莉的长篇纪实文学《寻找平山团》等,无不是在石家庄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理念下,推出的精品力作。
已故著名作家贾大山,更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典范。他一生深入家乡生活,结交百姓朋友,体察群众情感,创作出真实反映地域风情和百姓情感的《取经》、《花市》、《村戏》以及《古城》系列等众多脍炙人口、享誉全国的传世之作。沿着“贾大山之路”,我市作家始终追求高尚情怀、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创作出一批关注时代、关注民生、体现责任意识、注重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作队伍、潜力十足的文艺评论队伍、无私奉献的基层文艺管理队伍,为我市文艺事业的生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品创作从深入生活做起,是石家庄文艺界的优良传统。不为世俗功利所累,不被物欲喧嚣所扰,不被争名逐利所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才能挖得到生活的宝藏。作家艺术家的发现之眼,离不开对生活的主动介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吴冠中为代表的中央工艺美院200多名师生下放到获鹿县的李村劳动锻炼三年,他们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使被动的劳动锻炼,变成主动的生活体验,创作出一批国际国内公认的艺术精品。去年周喜俊在完成市里分派的革命老区帮扶工作任务期间,敏锐发现了这一题材,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和切身体验,已完成近3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沃野寻芳》。如果没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没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没有开阔的眼界和过人的胆识,怎能开掘出创作的宝藏?恐怕只能空余“身在宝山不识宝”的遗憾。
创作源于积累。关于知识积累,刘润为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验:读书分几个层次,属于方法论性质的书,学习之后一辈子都要用,可以以此为核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等;第二是经典层次的书,学了受益终身,如我国古代的《孟子》、《庄子》等,西方如黑格尔、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著作,及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掌握熟练,可终生受益;第三个层次是一般性经典,如《红楼梦》、《巴马修道院》、《红与黑》等,要多看些能登大雅之堂的经典作品;第四类要看的是属于找材料性质的书,可以从中找一些材料用,没必要系统学习;第五类是加强修身养性的书。
值得称道的是,在读书治学过程中,刘润为的零散时间利用得相当好,比如下班途中,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读书要看方法论通不通,方法论不通,读再多书也不行。”他对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演绎推理等多有涉猎,读书信条是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迷信前人、洋人,提倡“读什么书都得问个为什么”,“读书不要贪多,也不要吃夹生饭,要读熟”,否则“脑子就成了各种书的跑马场,杂而不透,不能发挥人的思维的创造性”。刘润为坦言,他的价值观最早得益于小时候父亲提供的各种小人儿书、连环画,如《杨家将》、《岳飞传》等,从中体会到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关于读书之乐,刘老师答得极为痛快:“读书,那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这不禁让记者想到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冯巩曾说过的话:“从艺者没有天赋干不了、没有勤奋干不成、没有文化干不大、没有人格干不长。要永远记住我们的生活作品比荧屏作品更需要责任担当。”是啊!人民是艺术的灵魂,能否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体现着文艺作品的根本价值所在。深耕生活大地,高扬中国精神,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作品,才可做到轰动一时并传之后世。
市文联组织召开大型创作会议,邀请名人名家讲座,是在人才培养上的育树工程,精彩的名家讲座让大家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在创作中自觉增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持久性和敏锐性,更好践行“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让文艺大道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