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是“维”不出来的,而是“为”出来的
“稳”是“维”不出来的,而是“为”出来的
云淡水暖
“维稳”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不知道起于何年何月,“维”者,“维护”、“维持”是也,从“稳定”这个大局上说,“维护”、“维持”是正面的愿望,这没有问题,“稳定”是谁都追求的。当然,普通百姓的追求很实际,并不高远,无非是稳定的生活,稳定的职业前景,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物价,稳定的晚年保障…..,一切一切的细微的稳定因子,构成整个的社会架构的稳定。
从历史来看,中国底层百姓的容忍量是很大的,传讲悠久的“知足者常乐”这一民间格言,从来是人们面对生活困境的心理武器。尽可能让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稳定,带来的是社会的稳定,尽可能让每个人的心理不失衡,整个社会就减少了冲突的诱因。
但是,“维稳”口号的提出并且“维稳”行动的强化,实际上表明“稳”已经失衡,需要进行干预了。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干预总是有“慢一拍”的感觉,比如,各地频发专拣幼儿园、小学生下手的残暴凶杀案,就引发新一类的“维稳”,各地赶紧采取了有特色的维稳措施,有派警察进驻校园的,有上学放学期间校园门口由警察巡逻照看的…。
从为校园惨案“维稳”的情形来看,“维稳”的成本是很高的,也是很被动的。校园凶杀案的凶手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因为心理失衡走向极端,本是“弱势群体”的一员,却对准更加弱势的孩子下手。正是这种普通人群中突发的事件,才防不胜防。
还有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湖北省厅级官员的夫人,被负责“维稳”的“专班”警察殴打的事件,据说这些“专班”是专门对付“访民”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维稳”让基层警方受到了何种巨大的压力,都已经失去理智了,或者说,基层警察都心理失衡了。
然而,草民以为,“维稳”的“维”单靠动词属性所赋予的打击、反击、防范,对于“稳”的求得,是远远不够的,即便付出更大的代价,也是难于达到真正的“稳”的。
草民认为,如果把“维”字的同音字“为”(不是去声)拿来一用,恐怕会更加有效果,这里的“为”取“作为”的含义,为了“稳定”要有“作为”,什么样的“作为”呢,再把“为”转一个音,叫做“为人民服务”,只要把一切工作的基点尽可能放在“为人民服务”或者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长期以来,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被演绎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在现实中往往被扭曲为“效率独霸,罔顾公平”。在现今的标准下,所谓“效率”就是以发财的速度,资本积累的多寡为准绳的。谁搂钱的速度快、数量多,谁就是“成功人士”,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公平”,只是“兼顾”而已,“兼顾”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能“顾”当然好,顾不了就干脆不顾,于是,无论单位、个人,满眼只见效率,不见公平。
没有公平或者说缺少公平的社会是失衡的社会,失衡的社会带来失衡的心理,失衡的心理带来失衡的行为,就是“不稳定”。
但是,据主流经济学家说,这种不平衡的状态还不够,还要扩大,比如说收入差距,还要继续拉大,按照理性经济人的理念,拉大收入差距带来的是“财富创造的动力”,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不让这样的差距拉大,反而“不公平”,因为埋没了有本事搂钱的“人才”。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不是“好猫”,就看它爪子上的“老鼠”——放在现今的社会语境下,就是金钱,有没有钱、钱多不多。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哪怕是贪官污吏,也是把私自的利益用权力量化成金钱来追求的。
教育以钱为导向、医疗以钱为导向,住房以钱为导向,“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于是“为人民服务”被异化成“为人民币服务”,为了钱多多的,什么责任感、道德感、公平感可以少少的乃至于趋向无,也即是不择手段。这个标准下的社会很现实地展示出来:能够摄取到大量钱财的只是少数,如果按照钱的多寡论英雄,钱少的,赚不到大钱的,就是“失败者”。
在这个语境下还有一个概念,叫做“马太效应”,钱越多,摄取财富的“效率”就越高,就出现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的同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群体的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少这样的怪现象。
“为人民服务”和为“效率服务”中都有一个立足点问题,“为人民服务”的立足点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特别是底层的劳动人民,“为效率服务”的立足点,就目前的财富分配状况来看,只能是为少数人服务,因为买得起顶级奢侈品的群体,表明其“效率”极高。
有一个词儿很有迷惑性,叫做“民营”,字面上看,似乎“民”皆有份,其实不然,是有钱的“民”才有“营”,没有钱的民只有被榨取的份,这一来,带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平衡的架构,可以“营”的民站在高端,没有“营”的民被排挤在社会的低端。一部分“民”穷奢极欲,一部分民倍感生存压力,社会就失衡了。
所以,根本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站在绝大多数人的立场去工作,去努力,就是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老百姓是讲道理的,是明大义的,你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他们岂有不自觉地站在稳定的立场的道理,“人民战争就是无穷的力量”,靠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发自内心地参与“维稳”,“维稳”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何愁不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7257.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