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心所向 >

网友

打印

邋遢道人:因改革而堕落的足球,能靠“深化改革”救命?

因改革而堕落的足球,能靠“深化改革”救命?  

   

斯洛文尼亚一比零胜了阿尔及利亚。没看完,觉得伤心,人家斯洛文尼亚只有200万人,没有半个郑州市大,顶上上海或北京一个区的人口,挑上二十几个人就参加世界杯了,而且还能赢一场。这让13亿中国人很没趣。  

   

想起十年前,中国足球起码在国内是很风光的。光足球专门的报纸就有两份,一个足球记者就拿100万年薪,电视上报纸上只要说体育就是足球。非足球转播不看,非足球新闻不听,非杨晨不嫁……2002年进入世界杯决赛达到顶峰。可很快,2006和2010年世界杯干脆小组都出不了线,到现在,足球几乎淡出了很多中国体育爱好者的视线。这让一个刚刚获得奥运金牌第一的大国国民很无趣。  

   

中国足球是中国第一个职业化体育项目,而且至今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比较彻底职业化的项目。改革以来,体育职业化一直是所谓体育运动改革的主要方向,一个职业化,一个奥运战略,基本就是90年代以来体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所谓职业化,就是由钱花不完的企业出钱、出面组织球队,搞一套转会规则确定队员职业身份,组织全国职业联赛。90年代开始,先是男足,1995年是女足开始职业化。男女篮分别在九十年代后期和新世纪开始职业化。男女排尚未真正职业化。  

   

职业化给中带来好处了吗?带来了,体委的总结都是这样写的。中国男足1992年职业化, 2000年踢进世界杯。女足1995年职业化,1996年奥运会亚军。男篮1996年职业化,中国就出了姚明、易建联等世界级球星。可事实是,职业化后10年开始,这些项目没有一个不倒退。  

   

中国男足第一个职业化,也是职业化程度最深的项目。可到现在中国非常多体育项目从落后走向世界前列,很多传统优势项目保持继续领先情况下,足球是下滑最严重的体育项目。记得八九十年代,中国在亚洲起码还算个一流队,在3名出线名额情况下,动辄还接近出线。一次小组赛输给香港,差点暴乱了。职业化8年后进入世界杯,从此一蹶不振,现在连续两届小组未出线,大家都没觉得不正常。  

   

1995年,足协正式创办女足职业联赛。5年后,2000年悉尼奥运会小组赛没有出线,2001年亚洲杯半决赛不敌朝鲜,首次没能晋级决赛。2002年世界杯不敌加拿大无缘四强,2004年雅典奥运会遭德国8球羞辱,2005年东亚四强赛垫底……直到本次亚洲杯获得第四名,首次缺席女足世界杯。  

   

男篮1996年职业化,此前11届亚锦赛中国队10次摘桂,职业化第二年将5连贯宝座交出。2007年到2009年,连续两届将冠军交给伊朗。今年如果姚明不能打,恐怕还难说。  

   

比较坚决的职业化项目,怎么都是先荣后辱呢?其实,所谓先荣,也是非职业化前的积淀,而后辱,才是中国职业化的一般表现。  

   

中国体育组织方式是所谓举国体制。什么是举国体制?就是政府设立到县一级的体委系统(城市设到区),各区县都设各种业余青少年体校(一般根据教练情况设),与辖区各中小学校队挂钩选择队员,业余训练。体委负责组织各种业余体育比赛项目。同时,省一级设专业队,代表省参加全国性体育比赛。  

   

在国外,职业队的青少年队员来自两个部分。一个是自身学校培养,在二、三队训练;一个是低等级联赛队员转会或非职业联赛的选拔。中国目前俱乐部青少年队员主要是自己培训和足球学校中选拔为主了。  

   

我们可以比一比选拔基数。举国体制青少年队员是省队从各级业余体校选拔,选拔基数很大。因为所有中小学中比较优秀的队员都经过体校系统训练。比如河南,100多个县区都有体校,以足球为例,每个年龄段起码有80个以上20多人的队,2000多队员。而目前中国基本以省为单位的足球俱乐部,自己培养队员和足球学校队员,每个年龄段不会超过100个。有些省连足球学校也没有。当然,国外由于有很多级别的全国和地区联赛,在开展比较多的项目中,有非常多的业余俱乐部,等于是职业加业余,因此选拔基数很大。业余体校队员基本相当于其他国家所谓“注册运动员”,那么河南等于每个年龄段有2000以上,一些足球比较热的省份,如东三省,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等,一个年龄段会有三四千人。这样全国有6、7万。而其他国家,如日本一个年龄段足球注册运动员超过5万。中国现在这种体制就惨了。2008年亚青赛(U19)决赛,刘春明执教的89年龄段国青队将代表中国参赛。这些队员将是下届奥运会主力。但是这些队员只能从720左右人中挑选,因为这个年龄段在中国足协注册就这些人。(上一届是1550人)。日本各俱乐部能从5万青少年中挑选,中国从不足千人中挑选。中国国家队员/可挑队员=1/32;日本为1/2273,是中国71倍。与当年举国体制相比,大约相差100倍。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足球上不去,而且将永远上不去的体制性因素。也是职业化的项目很快下滑的原因。当年杀进决赛的主力队员,无一例外的是各地少年体校毕业的学生。包括姚明、易建联和夺得奥运亚军的中国女足队员,也无一例外的是少年体校学生。  

   

体校体制为什么不能与职业化合作呢?简单的很,钱从哪里来,队员的前途去哪里。体校的队员是不收费的,国家白给运动服、场地和器械,教练国家出钱。俱乐部学校和足球学校是收费的。让一个不收费的学校给赚钱的单位送人,怎么算钱?因此无法接轨。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体校收学生,不管家里穷还是富,只要潜质好就收了。足球学校和俱乐部学校要收费,那么穷人孩子就麻烦。起码有一半小孩子就算有天赋,也是不可能去踢球的。  

   

中国青少年体育活动已经只有功利目标了。小孩子上足球学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当职业队员,挣钱,挣大钱。家长不会因为一个小孩喜欢踢球就让他放弃其他机会去上足球学校的。现在的中学生参加学校各种体育专业训练只有一个目的——上体育学院或上大学加分,没有功利的体育再也不会有了。  

   

1977年贫道如果不是老娘逼着考大学,当时就是河南省棒球集训队教练了。前几天碰见一个老队员,说他在训练隔壁12中几个棒球队员,贫道就跟着去看看。草场上总计5个学生在练习传接球,一集合,教练介绍我说:这是你们祖师爷。一个学生回去拿个手套陪着贫道传传球,30年不玩了,开始有些生疏,很快就熟练了。我问那个老队员:只有这几个学生怎么组队?(最少10个队员)他说不组队,这是为考学训练的。说上届他培养的学生有2个考上重点,3个上了大学。这5个学生早有家了。当然,他不会白给这个学校训练的,但我没问。  

   

七二年贫道在中学教体育,三届全运会75年开,体育组 施 老师以前是省棒球队队员,他就和省体委商量好在74年初在我们学校组织了个棒球队(女垒是16中为主)。贫道那时候年轻,跟着他混。买了十几双手套,用水曲柳自制了十几根球棒,十几个棒球缝了又缝。当时河南省没有棒垒球专业队,中学也就我们学校、三中、十六中开展。但,学生们很上劲儿,觉得很好玩。最后河南参加三届全运会棒垒球队员就是我们学校和16中高中生组建的。虽然名次不好,但还是赢了几个省。现在河南男女队总教练就是贫道当年学生。我们学校每天早晨、周末、寒暑假不间断训练的包括田径队、男篮、女篮、棒球队、足球队。这些项目基本都进全市中学生比赛前四名。当然,很多学生是“兼职”的,既跑中长跑又打篮球还是足球守门员。三年体育教学中,我校给八一田径队和国家田径队送过两个队员,其中一个是直接从学校走的。不同学校强项不同,这主要与教师有关。  

   

没有中小学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一些集体项目,或者说涉及队员较多的项目确实很难培养出来好的运动员。  

   

就看看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就知道不要再指望足球有什么前景了。  

   

体育职业化并不见得就是体育标准做法。实际上,国外也不是每个项目都是职业化的。所谓职业化,实际就是将该项目搞成像古罗马角斗一样,具备观赏性,让大家高兴。罗马角斗是职业化体育的鼻祖。这里面,钱是关键。当年角斗学校表演角斗也是要花大价钱的。只是这钱是凯撒出的,让罗马公民高兴的。现在的职业化就意味着运动员靠运动项目挣钱,俱乐部也靠这挣钱。但是,只有少数项目能成为很多人愿意观看的项目,大多数项目并不具备多少观赏性。因此,认为职业化就是体育项目方向本身就不周延。  

   

别看韦迪上任12天就表态:坚持职业化改革方向“坚定不移”,5年足球恢复亚洲一流。足球因改革的堕落要靠深化足球改革来重生,恐怕没什么希望。别看赢了法国,赢了韩国日本。等到正式大赛,还不会有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798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深化改革  足球  体育  职业化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