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教授观点巨变说明什么?
厉以宁教授观点巨变说明什么?
郭松民
11月13日,曾以一句“要顶住互联网的压力”而闻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来到了人民网“强国论坛”,和网友促膝谈心,交流对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在我看来,这对厉教授来说固然是一个艰难的转身,但何尝又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呢?显然,他认识到了,沟通要比“顶住”更有利于化解压力。
但厉教授观点的变化,要比姿态的变化更大,更彻底,也更让人欣慰。
比如,厉教授曾有这样一句被认为是犯了“众怒”的话:“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新周刊》2005年11月21日)而在这次交流中,厉教授则斩钉截铁地表示:“贫富差别扩大是不利于我们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的……”
再比如,厉教授曾说:“中国不应该建成福利社会,否则人们便没有危机感,不好好工作”,“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同上)这次他却改变了看法:“一定要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比如说教育的保障,比如基本医疗的保障,比如说养老的保障,还有生活最低程度的保障,还包括廉租房的保障……”
诸如此类的变化还有很多,我就不再一一举例了。梁启超先生有句名言,以今日之我反对昨日之我。显然,厉教授正在实践这句名言。梁先生当年说这句话,是为了砥砺自己不断进步,厉教授今天实践这句话,恰恰反映了他自己的不断进步,也反映了他敢于否定昨日之我的勇气。
也许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厉教授的观点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厉教授自己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一些经验不足,有一些当初考虑得不周到的地方。”毫无疑问,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厉教授的认识变化过程中,再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他正是根据实践中得出的新结论,修正了自己的“经验”和“考虑”。我想,所有真正关心中国改革的人,都应该举起双手,以最大的热忱欢迎厉教授的转变!
近年来,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追根溯源,还是因为他们的部分政策建议违反了中国国情。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局,重建公众对经济学家的信任?厉教授说:“经济学家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反思”。——这话说的是何等好啊!只有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经验不足”的地方;只有反思,才能找到“当初考虑得不周到的地方”;而最重要的是,只有反思,才能摆脱新旧土洋等形形色色的教条束缚,进而以中国自身的经验和教训为主形成崭新的中国经济学,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现在,厉以宁教授已经迈出了“反思”的第一步,表现出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怕否定自己的可贵勇气,笔者真诚期待更多的主流经济学家,学习厉以宁教授的榜样!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9283.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