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纪实文学

打印

陈映真走过的,恰恰是我们未来将要探索的道路

陈映真走过的,恰恰是我们未来将要探索的道路

李云雷

原编者按:1122日,台湾作家陈映真,在与中风斗争十年之久后,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无论是在陆在台,作为一个“坚定的左翼作家”,陈映真总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到了90年代,陈映真已经被年轻人淡忘了,成为了历史拐角中一个面目模糊的“统派作家”,直到近年来才被重新挖掘和认识,文学评论家李云雷认为,这恰恰是因为我们真正开始面临着当年陈映真所批判的问题。

李云雷强调,陈映真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虽然左翼的立场和超前的忧虑使得他在8090年代的台湾和大陆都遭受冷遇,但在我们真正面临文学式微之时,“底层文学”与“新左翼文学”的兴起,正是文学界所做出的反应。而在当今世界的整体格局中,新自由主义所建构的世界观与历史观正在瓦解,底层民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贫富极端分化的不满,以“民粹主义”或“文明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我们尤其需要重新认识20世纪的社会主义经验,重新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重新想象人类的未来,而陈映真所走过的路,也正是对这样的道路的探索,他的意义是属于未来的。

1.webp (1).jpg

陈映真

听到陈映真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内心感到一阵悲凉,虽然我并未有幸与陈映真先生谋面,仅有一点文字之交,但在我的心目中,陈映真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信任、期待的作家与思想者之一,伴随着他的离去,在这个日益纷乱复杂的世界上,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以信赖的知识分子,一个“时代的良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之后,社会各界和青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悲痛。

新世纪之初,中国大陆出现了“底层文学”思潮,我应人间出版社范振国先生的邀请,撰写了一篇文章《转变中的中国和中国知识分子》,分析介绍了围绕底层文学的争论,并在邮件中发去了曹征路《那儿》等代表性作品,我想编辑一本《〈那儿〉评论集》,也写信给范先生,问陈映真先生是否有可能写一篇文章。过了大约一个月,他就传来了陈映真先生的文章《从台湾看〈那儿〉》。在这篇文章中,陈映真先生结合他在台湾的经验,谈了左翼文学与艺术性、工人的阶级意识、外来文论的失效、光明与希望之必要等问题,让我们看到他的热情与理论兴趣。这篇文章是陈映真先生晚年最重要的文章之一,也是他很少的专门谈大陆作家作品的文章,或许在“底层文学”之中,陈映真先生看到了他所期待的中国文学,2009年大陆编选的《陈映真文选》也以此文收束。

2.webp (1).jpg

在我的心目中,陈映真先生是一面精神旗帜,他的意义在于文学,在于思想,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在于他对左翼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底层民众的深厚情感,对祖国统一的坚持与热望。

陈映真的文学,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具有重要价值,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无论是中国还是在欧美,文学在整个社会格局中的分量都在减弱,文化消费主义甚嚣尘上,很多人更愿意将文学当作一种消遣与娱乐。但陈映真的文学却并非如此,从最初走上文学道路开始,陈映真就将文学当作一种精神上的事业,是他直面世界、直面自我的一种形式,而陈映真最为卓越之处,不仅在于他继承了鲁迅的文学传统,而且在于他真正实现了艺术上的创造,他的《将军族》、《山路》、“华盛顿大楼系列”等作品,深刻地切入了台湾的历史与现实,让我们看到了幽暗历史的回声,以及人性在时代变化中的扭曲与畸变,至今仍是难以超越的经典。

陈映真不仅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有着自觉的理论意识与现实追求。是他为台湾打开了一个新的思想空间,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台湾的真实处境,以及底层劳工的重要价值,而他创办人间出版社、组建中国统一联盟等实际行动,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知识分子身体力行的风采与精神魅力。今天的台湾知识界,吕正惠、蓝博洲、赵刚、陈光兴等学者都在重新解读陈映真,陈映真为台湾带来了左翼的传统和“第三世界”的视野,而这,在今天台湾的现实环境与文化语境中,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陈映真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看到,台湾社会各界的议题虽然众多,但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议题,那就是底层民众的现实处境,在众声喧哗的文化泡沫之中,陈映真的声音可能会被边缘化,但伴随着现实的发展,更多有识之士将会在陈映真身上发现闪光的东西。

3.webp (1).jpg

1991年陈映真在“五一”游行中

陈映真在中国大陆的接受,有一个历史的错位,王安忆、阿城、张贤亮、陈丹青、查建英等人,对陈映真都有过或排斥或“误解”,当陈映真在反思跨国资本主义的时候,刚经历过“文革”的中国文学界与知识界,正在反思社会主义的“伤痕”,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但是,伴随着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年陈映真所批判的东西真的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的思想界也在重新认识陈映真,重新认识左翼文学传统,重新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底层文学”与“新左翼文学”的兴起,是文学界所做出的一个反应。而在学术界,虽然洪子诚、蔡翔等研究者已将左翼文学—社会主义文学推到了文学研究的最前沿,但是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中,在经历过文革的历史波折之后,“左翼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具有自明的说服力,在这样的时刻,陈映真作为“左翼文学”在台湾的传承者与创造者,以其精湛的艺术与精深的思想,让人意识到了左翼文学的创造性与生命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陈映真及其文学传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而这样的视野,不仅限于文学与思想界,也与当今中国的现实密切相关。在当今世界的整体格局中,伴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等事件,新自由主义所建构的世界观与历史观正在瓦解,底层民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贫富极端分化的不满,以“民粹主义”或“文明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我们尤其需要重新认识20世纪的社会主义经验,重新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重新想象人类的未来。这可以说是人类重新认识自身历史的时刻,也是人类重新寻找自身道路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重估一切价值”,需要反思“历史终结论”所带来的深刻影响,需要找到一条让底层民众可以发声的理论与实践的可能性,而陈映真所走过的路,也正是对这样的道路的探索。在这个意义上说,陈映真是一面精神旗帜,他的意义是属于未来的,他已经融入了一种伟大的传统,并将召唤未来的人们继续为公平和正义而奋斗。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jswx/2016-11-26/4126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11-27 关键字:纪实文学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