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国家博物馆里的马克思与毛泽东
国家博物馆里的马克思与毛泽东
郭松民
前两天,因为想看看《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体展览》,来到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1-3号展厅的“真理的力量”展览非常好,图文并茂,还有从德国、荷兰租来的马克思珍贵手迹以及各种文字、各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令人印象深刻。
但我今天要说的不是看“真理的力量”的观感,而是在国家博物馆其他展厅的“奇遇”以及引发的感想——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
毛主席既是中国的马克思,又是中国的列宁,当然,他更是中国的毛泽东!
希望届时能够在国家博物馆看到足以同“真理的力量”相媲美的关于毛泽东生平的展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名“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后来又分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我觉得“中国革命博物馆”这个名字非常贴切。
因为博物馆的最终功能,是要增进参观者的文化、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
新中国是革命建国,共和国不是“自然延续”出来的,而通过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摧毁旧世界,廓清了场地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革命的正当性决定了共和国的正当性。
所以,专设“中国革命博物馆”以强化观众对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领袖的认同,是完全正确的。
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同时取消,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世纪初,中国刚刚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是主旋律,抑或主流精英的美丽幻想吧?那时候也没有人预见到今天的贸易战、美航母舰队闯南海之类的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革命”不再是我们的骄傲,而似乎更像是一种“前科”,令主流精英们在西方人面前自惭形秽。更名“国家博物馆”也是算是一种痛改前非的表示吧?
一件事物,最理想状态是名实相符。如果不行,有实无名也可以,其次无名无实,有名无实是最不好的。
更名“国家博物馆”,虽然不叫“革命博物馆”了,但如果能够正确地、充实地展示中国革命,倒也没有大碍。
但一走进国家博物馆前大厅,就感到有几分失望。
下面这一组群雕,摆放在大厅显著位置,标题为“红军长征中的将领们”。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毛泽东主席,仅仅是“将领”之一?
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吗?这是对革命历史的正确表述吗?
如果毛泽东主席仅仅是“将领”之一,怎么解释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又怎么解释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这样一组群雕,向那些对中国革命一无所知的参观者,讲述什么历史呢?
迎门的展览大厅里正在进行“领袖·人民——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展览。
在进入展览大厅最醒目的左手第一的位置,看到这样一幅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
我对中山先生是敬重的。但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是“国民革命”,他闻名遐迩的“总理遗嘱”,劈头便是“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国民”和“人民”的概念是不同的。“国民”的概念内涵含混,外延也庞杂;“人民”的概念,内涵外延都很清晰。
“人民”这一政治词汇尽管并非毛主席的发明,但“中国人民”从自在的状态转为自为的状态,最后凝聚成磅礴的力量,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靠的却是毛主席的“人民革命”,靠的是毛主席、共产党对人民的动员、教育、组织。
展览的名称既然叫“领袖·人民”,为什么不把这个位置留给毛泽东主席?
“领袖·人民——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展出的作品不少,优秀作品也很多,不一一品评。
总的印象是,如那组“将领”群雕一样,作者们的心态是暧昧的。
毛泽东主席在革命历史上的地位过于重要,所以无法回避,但又实在不想让他突出,于是就让他淹没在众人中吧!
但我还是过于善良了。
作为全部展览,带有结束语性质的,是这幅画——
这幅画标题为“世纪智者”,画中全部是“百余年来160余位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智者”,梅兰芳在其中,齐白石在其中,毛泽东主席不在其中!
他们什么都没说,他们什么都说了。
毛泽东主席不仅缔造了人民共和国,也缔造了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精神——为人民服务!
这段时间,很有一些朋友为范冰冰获得“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奖而感到困惑。
其实,有什么好困惑的呢?真正“国家精神造就者”被弱化、被屏蔽、被剔除了,范冰冰就过来补位了,不是吗?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jswx/2018-06-09/5081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