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纪实文学

打印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访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故居有感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访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故居有感

张文木

张文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访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故居有感

2019年6月13日,笔者来到井冈山,在瞻仰大井村毛泽东故居时和这身后两棵树合影。这两棵树一棵学名是南方红豆杉,另一棵是椤木石楠。据导游讲,这两棵树非常有灵性。井冈山斗争期间,毛泽东在白屋居住时,经常在两棵树下读书纳凉、指导战士训练。1929年2月,毛泽东率红四军转战赣南,敌人窜到大井村将白屋烧了个精光,两棵树也被烧焦。然而,这树并没有死。1949年毛泽东领导人民取得了天下,两课树此时神奇般的活了过来并长得枝繁叶茂,浓荫盖地。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两课树第一次开出了如银如雪的白花欢迎毛主席。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两棵树绿叶脱得精光、树也枯萎了。后经抢救,才得以再生。

张文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访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故居有感

无独有偶,前几年笔者曾到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蒋介石故居观光,来到“丰镐房”院内,据导游介绍院内的“报本堂”前原种植两课桂花树,一课为金桂,一颗为银桂,为宋美龄亲手栽种。两棵桂花树长年茂盛,金秋时节,更是桂香扑鼻。2003年10月,东厢房一侧的银桂日渐枯萎,与井冈山大井村那两棵树的命运不同,此树也经抢救,却无力回天,枯萎而死。半月后宋美龄竟驾鹤西去,终年106岁。

张文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访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故居有感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在毛泽东心中,人的生命与树的生命是可以相互感知的。1951年,当彭德怀向他汇报完毛岸英牺牲经过后,他站在窗前久久凝视院中的垂柳,低声吟诵的就是南北朝时庾信写的《枯树赋》。不知是否受到这两树灵性的感动,毛泽东晚年对南北朝庾信的《枯树赋》尤为偏爱。1975年毛泽东曾让江青把清人注释的《枯树赋》送至中南海大书房;1976年周恩来、朱德相继故去,再加上唐山大地震的触动,毛泽东常沉浸在《枯树赋》的意境之中,病重卧床时仍在背诵《枯树赋》,“直到他不能讲话为止”。当时,他让张玉凤读了两遍《枯树赋》后,自己又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来,他一字一句艰难地诵读到赋的最后,

【“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胡长明:《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75页。)】

在返回的飞机上,望着窗外的万里云像,感而慨之。正是:

【昔人已去远,斯树仍守望。夏荫影迷离,秋雨思念长。故地忆旧事,天地红缨枪。有情在正道,无情是沧桑。】

以前只听过人各为其主,今见树品亦不输让;以前只知士为知己者死,今又见树亦为悦己者容。风闻者莫不扼腕,目睹者莫不唏嘘。笔者思绪万千,浮想联翩,记之以文。

2019年6月15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jswx/2019-06-19/5719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6-20 关键字:纪实文学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