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纪实文学

打印

陈先义:兰州有一群兰考“吉普赛人”

沿着陇海铁路线一路向西,过了潼关,你就会发现,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有河南人的聚居地。说话河南口音的人较多。

据说,在西安火车站方圆数公里之内,遇见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或者小小磨擦,只要撇几句河南腔,不管是豫东腔或者豫西调,便没有化解不了的疑难。因为这里超过半数甚至更多都是河南人。

从西安再向西,经宝鸡、天水、兰州等大小城市,都有这样的河南人“部落”,当地人叫这样的聚居群体为“梆子”群体,因为河南人都会哼唱几嗓子正宗的河南梆子戏。久而久之,这种文化融入当地,成为地道的“老陕儿人”和甘肃人、青海人、新疆人等。

河南人到底为什么大量西迁,这是一种人口迁徙学的大学问,非—篇短文能完成,就像山东人闯关东,就像山西人的走西口,广东、福建人的下南洋,河南人的求生创业之道从清末至今,就是一路向西、向西。

至于为什么河南人向西,大致经历这么一个历史过程,第一是因为清末民初,随着陇海铁路大动脉的通车,人口稠密、多灾多难的河南人,便搭上火车,自然到地广人稀的西部去闯生活。久而久之,便融入了当地。

1938年,当蒋介石扒开花园口,黄河泛滥,上千万河南人失去家园后,无家可归的河南乡亲便一路向西找亲人、寻活路。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批的河南青年支边建设,成为新一代西部人,这是—次主动的西迁。宋代时有一句著名的话,说有水井的地方便有柳永的词在流传,今天祖国大西北也有—句类似的话,大陇海向西沿伸处,便有河南人定居处。据说,河南豫剧在新疆,最繁盛时期居然有75家豫剧团。

最近有机会在甘肃兰州一带采风,就遇到了许多这样的河南人群体,其中一个正是我的正宗的乡亲,他们都来自兰考,因为相拥集中聚居,又对兰州乃至甘肃贡献巨大,人们亲切地称这样—个群体为兰考“吉普赛人”。这个群体都来自一个村庄,即兰考南彰乡的蔡庄。

不过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支边不同,这个被称为兰考“吉普赛人”的群体,完全是自发的一个个从中原故乡来到西部的。

二十多年前,那个时候兰考还没有实现脱贫,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己经促动了一批创业者不安分的心,一个名叫刘新峰的蔡庄人,最早带领一批在甘肃无亲无故的兰考乡亲来到了兰州郊区,对于他们来说,这可以称得上投身西部的背水一战。

这批青年们,他们初来西北,身无分文,房无一间,孤身创业。但是他们有一种敢拼敢闯的韧劲。如“部落”的“大哥”刘新峰就曾对大家说:我们两手空空而来,但是我们有兰考人的纯朴和诚信,我们有用不完的力气,有创业的激情。就是这群年轻的群体,他们中当初有加工鞋帽的,有做小买卖的,有做各类建筑材料的。最后他们在刘新峰的率领下,大部分人都不约而同的进入同样的产业,即建筑材料业的生产和销售。

不必详述这批兰考“吉普赛人”每个人的创造,只说其中一个名叫刘兵的青年,如今不过四十上下年龄,他创建的兰州易林天彩软膜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在整个甘肃首屈一指,如日中天,不论业绩还是产值,在整个甘肃成为同行企业的“大哥大”,加上其它兰考青年数十年来创建的各种建筑材料的行业,在整个甘肃甚至西北五省的基础建设中,已经在发挥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

晚秋初冬季节,大西北已经寒风袭人,但是走进刘兵的易林天彩公司,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在这片可以用平方公里来计算的土地上,现代化厂房林立,进进出出的运料拉货的车辆络绎不绝。而在见首不见尾的巨大生产线上,几乎全部机械手、机器人在工作,甚至很难看见人影。

我忽然想到,这样只有在长三角、珠三角才能看到的高度现代化的企业,如今在祖国的大西北荒漠戈壁上正创造着历史奇迹。这是兰考蔡庄人创造的。

一边参观,—边在思考,创造这个大西北建材行业的,应堪称翘楚的大型企业的人,该是一个怎样气质非凡的天才。可当与刘兵等兰考“吉普赛人”面对面而坐,我忽然惊讶地发现,这个个头不算高,却寡言少语的人,竟然了具有惊人的创业天赋,满脑子装的想的就是创新和发明。还有对国家市场和大西北建设战略发展的理性判断。

他说,大西北地域辽阔,当内地建材建筑市场高喊“饱和”减速时,这里依然是买方市场红红火火,基础建设一派生机。祖国大西北正处在崛起的大道上。所以,作为西北建材生产的领头羊,我的理想是为大西北提供一流产品,为国家建设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提供最现代化的生产,从涂料、保温材料到各类建筑材料,易林天彩不需要任何别家提供,一应俱全。作为来自兰考的蔡庄人,他们在为西部建设创造奇迹。现在己经有了8条现代化生产线,明年,政府又辟出500亩土地,又一条高智能高产值的生产线又将闪耀祖国大西北。

已经很晚了,刘新峰带着几个痴心创业的青年谈兴正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们都是闯荡甘肃多年的人,都是最早来甘肃的兰考蔡庄“吉普赛人”。谈起他们的创业史,每个人都有无尽的话题,刘林林、刘钦涛、刘明明、刘伟臣、刘浩立、等等,这些—个个激情饱满的创业人,说到为什么敢于赤手空拳闯西部,刘新峰说,咱们老家兰考—个八十多万人的县,人均不合一亩粮田,又缺乏资源,按照兰考这些年的传统习惯,前些年,一说创业脱就是到沿海出力打工,可以吗?当然可以,但是,仅仅靠打工尚不能彻底摆脱贫困,最根本的还是要创业。而我们蔡庄人认为最好的选择是走向大西北,为什么?

—是国家号召要开发西部,我们理所当然要响应国家号召。二是一张白纸才能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东部沿海虽然机会多多,但作为来自贫困地区的兰考人,大机会不多,更多的是出力气的简单劳动人。蔡庄人不滿足于简单劳动,于是他们先后从北京、广东、浙江的—个个打工者变成了开发西部的创业者。三是有志者到荒漠戈璧去奋斗,方能显英雄情怀。

我惊讶地发现,这些貌不惊人、没有喝过多少墨水的兰考人,竟然具有如此宽广的家国意识,竟然能谈出如此深刻的道理,这不仅让许多高级知识分子自叹不如。

我还发现,这群先是四处漂泊打工最后定居甘肃及兰州的创业群体,他们都是兰考人,且都是南彰乡蔡庄人。他们都姓刘,皆为同宗同族的亲眷,兰考蔡庄的大批村民已经迁徙西北这片无艮的荒原。

所以,当地人习惯称这样一个群体叫兰州的“兰考蔡庄”。但是,许多知识分子更习惯称他们是漂向西北戈壁的兰考“吉普赛人”。因为兰考名气更大,如今这个群体就像落地生根的蒲公英一样,正在为西北荒原创造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一种文化,这群来自兰考被戏称“吉普赛人”的中原农民,必将为中国当代的人口迁徙学想供研究的模本和文化现象。

但是这群蔡庄人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追踪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步伐,努力进行着新的创业。比如怎么学会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怎么学会智能技术用于企业发展,怎么尽快学习掌握电商理论用于营销,一个叫刘钦涛的青年企业家,本来在原建材行业颇有成就,但是他在对当地物产研究中发现,兰州兰山一带的百合生产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这些三年生五年生甚至九年生的农产品,是生物保健品中的黄金。作为大西北甘肃兰州的地标产品,怎么通过深加工获得更高的利润,为当地种植户带来更加丰厚的效宜,刘钦涛在经过详细考察和研究之后,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保鲜、加工和营销方略,他的远程目标,在第二故乡造富一方。

一个浓眉大眼名叫刘浩立的青年,一直被我们同去考察的他的姑姑张爱真调侃他安了假眉毛的小伙子,不仅帅气十足,而且颇有思想内涵。他说,创业发展也不能一根筋,要吃一个,夹一个,看—个,免得市场处于困境时你手足无措。这个颇得毛主席军事战略精髓的小伙子,他看—个的行业便是在西北拓展互联网现代手段营销,他说是看—个,其实已经付诸行动,公司已经成立,员工已经到位,秣兵厉马,正待出征,他隐秘地告诉我,他第一季度的计划产值两千万!

我闻之颇为惊叹,不知道这些胸有成竹的青年人的内心,还有多少创业者的秘密。

谈兴正浓,一个长像和青年毛泽东极为相似,身高一米八二的青年,他叫刘伟臣,当大家都说他可以走向文化战线去演特型演员时,大家都以为亲人间的感慨戏言,没有想到他早已经注意到并且在培养自己的艺术才华,并且力争在艺术天地有所作为。不管刘伟臣未来能否走上艺术的大舞台,但是他这种不怯不颤敢冲敢试的精神,着实让我们尤衷的佩服。

企业家刘兵的弟弟刘林林已经荣幸当选为甘肃省临夏州商会会长,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已经在大西北成为优秀企业家的榜样。

这就是在西北拼打的兰考“吉普赛人”。

刘新峰这样告诉我,说兰考来的创业者是吉普赛品格,其实大家都已经定居荒原,家乡兰考如今已经很美,但在创业大道奔波多年的蔡庄,他们更愿意拼打创新的体验。他们形散而神聚,团结奋斗,诚信守法,勇于创业的品格,成为一种可贵的精神。他们不仅把中原文化与西北文化融为一体,更重要的也把兰考人秉承的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的焦裕禄精神,带到了自身的创业实践。前途是光明的,兰考人的精神将伴随创业者的足音,就象吉普赛人的美妙音乐,洒向祖国西北。

致敬,向胜利不断进发的蔡庄人!

致敬,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兰考人和兰考精神!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jswx/2022-10-14/7805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10-15 关键字:纪实文学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