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根先:“当代毕昇”王永民
“当代毕昇”王永民
——纪念五笔字型发明四十周年
全根先
王永民
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院士在其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中写道:“1983年8月,中国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创造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五笔字型在国际上的广泛影响,使王永民五次应邀赴联合国讲学,这种殊荣值得中国人骄傲。”
1983年8月28日,一项关乎中华文化前途命运的重大发明——“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在河南南阳横空出世,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英华大字典》主编郑易里先生在参加了鉴定会、观看了现场演示后说:“从今天起,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项发明的意义,一时还难以估计!”
“五笔字型”输入法为何如此重要,以至关乎我中华汉字之生死存亡、中华文脉之长盛不衰?简言之,文化乃一个民族生命之所系,而文字乃文化之基石。任继愈先生云:汉字乃中华各民族各地区共同使用之交流工具。若无通行之文字,则中央政令将不能通行于全国,中国或将分裂成多个国家。梁任公先生云:“我国文字,行之数千年,所以糅合种种异分子之国民而统一之者,最有力焉。”
文运关乎国运,国运关乎文运,自古皆然。古代苏美尔文、埃及文、印度文、玛雅文,均已不存,国衰文湮。惟我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汉字被多个民族、国家所接受,并形成“汉字文化圈”。鸦片战争后,因外敌入侵,政府腐败,民生凋敝,危机四伏,中国思想界由“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乃至提出“全盘西化”,文化自信顿无,汉字竟被视为“野蛮文字”矣。
西方学者观点直接影响到国人对于汉字之评判。黑格尔认为,中国文字很不完善,其文字对于科学之发展已成为一大障碍。黄遵宪云:“泰西论者,谓五部洲中,以中国文字为最古,学中国文字为最难,亦谓语言文字不相合也。”陈独秀云:“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瞿秋白则宣称:“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混蛋的中世纪茅坑。”于是汉字改革运动勃然兴起焉。
近世汉字改革运动,始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卢戆章出版之切音新字读本《一目了然初阶》。其后,王照、劳乃宣、蔡锡勇、朱文熊、江亢虎、刘孟扬、黄虚白等相继加入到这场“切音字运动”中。中华民国成立后,继续推行文字改革,开始了“注音字母运动”。五四运动前后,钱玄同、赵元任、黎锦熙等力主推行拼音文字方案——国语罗马字,流亡在苏联的中共党员瞿秋白等大力提倡汉字拉丁化。在延安、陕甘宁边区等革命根据地,汉字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新文字得到大力推行。新中国成立后,汉字改革运动在中央政府领导下迅速推进:一是汉字整理,即汉字之简化与规范化;二是汉语之拼音化。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革命元老吴玉章亲主其事,以期国运昌盛,文脉传承。
然事有始料未及者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文明正呈现前所未有之景象,正可谓变幻莫测,变化如神。1946年,世界上首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T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此乃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之伟大发明,标志着人类从此将进入信息化时代。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运算速度。其后,微电脑兴起并迅速进入学校与家庭,计算机几乎成为“文明”之同义词。就在此时,成千上万汉字能否进入计算机,却成为中华文化面临“卡脖子”最关键、最核心之技术难题。有人哀叹:欲实现科学技术之现代化,必先实行汉语之拼音化,不能让汉字拖四个现代化之后腿;甚至有人断言: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之掘墓人。此番消极言论,实不敢苟同!
面对信息化之滚滚浪潮,困扰于汉字输入计算机之重大技术难题,不知多少人为之终日忧虑,食不甘味,心余力绌,而望洋兴叹!据说,关于汉字能否输入计算机问题,世界上为此倾其全力从事研究与奋斗之学者、专家多达数万人,发表之研究报告、试验成果或专利多达六千余种,而终究未有圆满解决之最佳方案。那么,谁将是最后摘取这颗皇冠上璀璨宝石之人呢?
王永民先生,这位自称为“一介书生、半个农民”的南阳“奇人”,凭着一己之力,历经一千八百个日夜,终于攻克了这一世纪难题!
王永民者,南召县人也,虽出生于贫困农家,却似带有某种使命。其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依然猖獗,占据大片中国领土,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相继召开,世界巨头相聚,漠视吾国之正当权益。王永民先生自幼聪颖,禀赋超人,学业优异,受父亲熏陶而多有小小发明,其为母亲所造之单向转动即可纺线的纺线机,几可称为杰作。1962年,他以六门功课均分99.75之高分中学毕业,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毫无悬念名列南阳地区考生榜首。在中国科技大学,他沉浸于知识海洋,接受名师指点,诸如马大猷先生之电子学、严济慈先生之普通物理、华罗庚先生之数学、钱学森先生之力学,激发了他与多少莘莘学子之远大理想。
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似上苍有意锤炼之也。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以后,王永民先生被安排去辽宁农场种了一年半水稻,之后被分配到四川永川山沟里1424研究所工作。瘦弱的王永民由于水土不服,不幸染上了急性肝炎和肾结石。他在此工作八年,却害了六年病,梦想几近幻灭。1977年秋,王永民先生调回老家河南南阳,在科委任一名普通工程师,貌似前程渺茫,不曾想却是峰回路转。其时,国家正面临巨大而深刻之伟大变革,科学的春天来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却正向信息化时代阔步前行。而王永民先生所在南阳科委,却仅有一台日本人发明之汉字照相排版植字机。这台用于印刷之排版机,虽已应用较为先进之光电技术,本质上仍与铅字排印没有多少差别,工人需从硕大的字模盘上逐字挑选汉字,确认无误后方可照相在胶片上制版,效率极低。为了克服其中诸多弊端,王永民开启了汉字技术创新之漫漫征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永民先生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全靠手工抄写编拣,把《现代汉语词典》中12000个汉字逐一分解,做成12万张卡片,从数以百万计的统计记录中,归纳出六百多个组成汉字之字根。再根据对海量数据之分析,在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定量的《字根频度表》,创立了“汉字键盘设计三原理及其数学模型”。以此为理论基础,他不断精简字根,压缩键位,可谓摸透了每个字根的“脾气”,从180键、90键、62键,直至1982年6月,把输入键盘压缩到36键,可以对一万个汉字进行编码,重码只有70对,达到了当时国内汉字输入方案之最高水平。
1983年春节前,在河北保定华北终端厂的帮助下,王永民先生完成了使用英文原装键盘的36键输入汉字的上机试验。原本以为大功告成,可以敲锣打鼓地向省领导报喜了,可就在此时,他却获悉台湾已有了26键之“仓颉码”输入方案,自己的36键竟然是一个落后的设计!
为了不输给台湾这个“仓颉码”,王永民先生在风雪交加的保定市一个小旅馆里,接连几天几夜苦思冥想,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一种他称之为“末笔字型识别码”的奇妙方法:同时采用汉字的“末笔信息”和“字型信息”,得以大幅度降低汉字重码率,居然大刀阔斧地把原本36键砍掉其中11个键,依然遵从“三原理”,一举跃升为25键方案,仅仅用125种字根,在重码没有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完成了世界上汉字输入技术之“登顶一跳”!
这是何等了不起的成就!他居然把成千上万个汉字编码输入,与洋人的26键标准键盘巧妙地结合起来,中国人再也不必为汉字花费巨资专门制造“汉字键盘”啦!自仓颉造字以来,对汉字发展产生影响的重大进步,诸如秦朝李斯之统一文字、东汉许慎之《说文解字》、北宋毕昇之活字印刷术等,而王永民先生之“五笔字型”输入法,可以与之媲美矣!
汉字进入计算机,究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汉字成千上万之多,而不可替代的世界通用的输入键盘是26个英文字母键!也就是说必须用26个键输入上万个不同的汉字,还要快而准,容易学习,可谓是举世称难!王永民先生之所以能发明“五笔字型”输入法,完成将汉字带入信息时代之历史使命,绝非偶然,他人可以轻易取代!除了自幼具备的发明天赋,他还具有极为关键、不可或缺之学术基础与深厚学养。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的汉字键盘设计“三原理”及其数学模型,这是“五笔字型”发明的理论基础,不夸张地说,这是足以获得诸如诺贝尔奖等科学成就大奖的惊人创造!其“三原理”分别为:
一是相容性原理。键位设计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复杂过程。在只用25个按键情况下,把200个字根分为多少不等的25个“家庭”,每一“家”对应一个键位。分组困难在于:这些字根谁跟谁能“和平共处”于同一个键上,键入时能够互不影响,重码字最少。为了这个“相容性原理”,需要作千百万次的“字根组合”试验,才能从无数种组合中找出最佳组合。
二是规律性原理。字根安排在键位上“各自有家”之后,还要根据笔画特征分区划位,有规律性,便于记忆。然而,为了追求规律性,往往又要打乱原来初步实现的“相容性”,甚至要推倒重来!这是一个更高、更难之目标。
三是协调性原理。在初步实现“相容性”与“规律性”基础上,还要计算出“用这样一个键盘”,按照“编码规则”输入“所有汉字”时,左右手每个手指的负荷量。这个负荷量,必须与各个手指之灵活程度相匹配——“能干的”食指负担要重些,而“无能的”小指负担要轻得多,这样才能保证打字时“顺手”不累,越打越快。如果出现严重不符,就要重新调整各个键上字根位置,让字根“搬家”,而这势必又要部分打乱原已设计好的“相容性”与“规律性”。
这个“三原理”和“三目标”,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要同时达到最佳值,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实验过程,达到目标谈何容易!为了实现“多目标统一”,王永民先生在积累大量统计数据基础上,经过无数次试验,建立数学模型,最终完成了汉字输入键盘之最佳设计,成功地实现了与英文输入键盘“无缝对接”!他说:不运用如此复杂的数学方法,根本无法设计出“五笔字型”键盘。而“五笔字型”之所以能从数以千计之汉字输入法中脱颖而出,屹立不倒,一枝独秀,正是因为有科学理论与试验方法作支撑。有人作过两个重要假设:如果没有“五笔字型”,中国人的办公桌上,每台电脑都拖带一个专制的汉字键盘,会是一种什么壮观情景?如果“五笔字型”是外国人的专利,我国计算机产业将是一种什么局面?
真是不堪设想,想来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五笔字型”发明后,其推广之路却远非一马平川,而是充满荆棘。1983年9月27日,《光明日报》以头版头条对这一重大发明进行了专题报道,迅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专程到郑州录制了一期新闻联播,从而为“五笔字型”推广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1984年,王永民先生带着一台PC来到北京,在CC DOS作者严援朝先生帮助下,将五笔字型移植到PC上。王永民先生在中央统战部地下室,一住就是两年。当时条件极其艰苦,他连一天7元房钱都出不起。他穿梭于北京一百多个大大小小部委,早出晚归,讲解“五笔字型”,两年下来,逐渐被中央机关接受并普及开来。1984年8月,王永民先生应邀到纽约联合国总部,演示“五笔字型”输入法,每分钟输入生稿一百多汉字,令在场联合国官员大为惊叹!美国多家媒体都以“举世称难,今迎刃而解”,“中国软件大突破”为题作了报道。是年国庆,他光荣地以河南省国庆观礼代表团团长之身份,登上了天安门国庆35周年观礼台。
1985年,王永民先生应邀参加“计算机进入中南海(进海)工程”,“五笔字型”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逐步得到应用。1986年以后,“五笔字型”先后获得美、英、中三国专利,并出口至美国苹果、微软等公司,开中国电脑专利技术进入国际之先河。1987年与1988年,国家科委与国防科工委向全国、全军正式发文,要求推广普及“五笔字型”。期间,王永民先生又与王选教授签订了在照排系统中“免费使用”协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办公自动化与印刷技术革命之进程,二人可谓当代汉字信息化技术之“双雄”。
随着“五笔字型”输入法得到广泛普及,王永民先生于1987年7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了王码公司,其事业似乎一片光明。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他几乎以生命换来的这项重大发明却遭遇了肆无忌惮、难以抑制的疯狂盗版。当时,许多生产计算机和汉卡的厂商都预装了“五笔字型”,可就是不愿向王码公司支付专利款,有的甚至还盗版印刷他编写的“五笔字型”学习教材四处兜售,严重损害了其正当权益。为了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王永民先生与一些盗版者打了近五年的官司,最终却以败诉收场!更有甚者,有的厂商还发起了所谓“倒王永民俱乐部”,对日益得到社会认可、广泛应用的“五笔字型”进行趁火打劫,荒唐地再次起诉王码公司侵犯其所谓的“荣誉权”。结果,竟然又是王码公司败诉,须赔偿一大笔巨款。真是匪夷所思,颠倒黑白,公理安在?原创的发明遭到肆意践踏,法律的权威受到公然挑战!从此,王永民先生发明的“五笔字型”彻底地沦为“免费的午餐”。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各种“五笔”,全都是“采用”(19)86版五笔编码标准。
王码公司经营业绩自此出现断崖式下滑,一落千丈,公司银行账号、办公地点被查封。当年社会上还流传这样一句话:阳光、空气和王码,是中国“三大免费”使用之物。不仅如此,王永民先生还因团队成员不忠诚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使其境况雪上加霜。他认为,公司走下坡路最主要原因是法制不健全,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他说:“一审我们胜了,我去趟美国,这个案子又被翻了过来。”他还自嘲地说:“我是一介书生,不善于经商,不善于管理。”话虽如此,实在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莫大悲哀,令人扼腕痛惜,义愤填膺!
王永民先生在“五笔字型”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与阻力,不仅有来自厂商的侵权盗版,还有学术界的“非议”。而“非议”的一个理由,则是“五笔字型把汉字拆得乱七八糟”“破坏了传统”,不便记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关于“五笔字型”和拼音输入法,王永民先生说:“拼音是给汉字注音用的,它既不能代替汉字,也不能成为汉字的输入码!用拼音输入汉字,必然产生提笔忘字、不会写汉字!说拼音好学,是错误的!别忘了,你小的时候,学了多久的拼音!你小时候,只要拿出一个月时间学五笔字型,就绝对不会认为王码比拼音难学。”至于有人说“五笔字型”破坏汉字结构,拆字方法违反汉字书写规则,等等,是企图将“五笔字型”置于死地,王永民先生说,这显然是对“五笔字型”的故意曲解和刻意贬低,不是学术界的马户,就是编码界的又鸟,危言䇯听,不值一驳。王永民先生说,查询一下汉字的传承和各地方言就不难知道,拼音是不可能代替汉字的,汉字的本质和命根是字形,而不是拼音!由此可知,汉字的“形码”才是汉字在信息时代的根儿,才是汉字的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图形文字,在信息时代居然没有依“形”之“码”,这是不可思议的!
在王永民发明“五笔字型”前后,世界上大约有上万人在致力于汉字输入法研究,申请专利的多达6400余种,获得专利的汉字编码法就有1756件,为什么“五笔字型”输入法能在“万码奔腾”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码中之王”,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是科学的、实用的、高效的!
王永民先生是一个创新不断的学习者和开拓者。正如英国科学家、发明家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此同时,王永民先生没有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而总是在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1994年起,他陆续发明了“98王码”“阅读声译器”“名片管理器”等多项开创性专利技术。1998年,他发明了第一个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能同时处理中日韩三国汉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98规范王码”,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汉字键盘输入的“全面解决方案”及其系列软件,成为我国汉字输入技术发展应用的又一个里程碑。
自1996年起,王永民先生开始研究用数字键输入汉字方法,首创“首部余部取码法”,于2000年8月完成了“五笔数码”汉字输入专利技术,开发了“六键六码”和“九键六码”两套成品软件。2004年6月,经过五年研究,王永民先生开发完成了包含五项专利在内的数字系列汉字输入法,使我国普遍存在的手机、电话机、税控机等“汉字输入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人认为,王永民先生的“数字王码”,一举突破了在数字键上“简易、高效、灵巧”输入汉字难题,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手机输入法长期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被国内外专家和媒体评价为汉字输入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1983—2023年,整整40年啦!古老长寿的汉字,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度过了生死劫难,获得了新生,进入了信息时代,中华文化重铸辉煌!这件事无论如何称颂都是不过份的。这其中当然有被誉为“当代毕㫒”的功劳。然而有人说,五笔字型使用的人越来越少啦!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根本不符合事实的!君不见联合国总部、新加坡联合早报及图书馆系统、海外中文报业出版界至今天天都在普遍使用五笔字型吗?国内就更不用说啦!五笔字型是国家科委(1987年)、国防科工委(1988年)先后发“红头文件”向全国、全军正式推广普及的唯一的汉字输入法。现在,在我国的新闻出版系统,党政军机关,工商部门和科研图书系统等,都有大批的人员在工作中使用五笔输入法!好多位著名的大作家和领导干部,都是打五笔字型的!可以说,四十年来,五笔字型是世界上用户最多的一枝独秀的“形码”汉字输入法!尤其是当市面上错字泛滥,出现把“发表讲话”弄成“发飚讲话”的严重错误的情况下,国人普遍认识到:拼音是根本不能代替汉字的!倡导拼音代替汉字,就是要汉字灭亡!可喜可贺的是,重视和使用字形输入的人越来越多啦!连巜新华大字典》也已经把每个汉字的五笔字型编码,列为每个汉字的“义项”,成为汉字的“基本属性”!所以,某些人编造虚假信息,企图“用拼音代替汉字”,让提笔忘字不会写字继续泛滥下去,这是别有用心毫无事实根据的!我们坚决相信,随着国人对汉字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某些人鼓吹“拼音代替汉字”的阴谋一定不能得逞!而按照汉字的字形输入汉字的科学方法五笔字型,一定会发阳光大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是汉字信息化的唯一正确方向!君不见有些小学生,如果从小就学习使用依字形编码输入的汉字输入法,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社会性的“提笔忘字”吗?汉字文化要自信!汉字输入要自信!
王永民先生是中国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当之无愧的成就斐然、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1988年,国务院授予其全国十位“劳动模范”之一;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位杰出共产党员”之一。我国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汉语工具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中收录了“五笔字型”检索法。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中,王永民先生被誉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鉴于他对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2003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纪念邮票 “当代毕昇——王永民”,并与杨振宁、李嘉诚、贝聿铭先生等一起,荣获“世界华人21世纪极致成就奖”;2005年,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其“当代发明家”称号。2008年,王永民先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授予100位“改革先锋”,其中就有王永民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汉字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砥砺奋进、开创未来征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们又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依然十分严峻、错综复杂,一定要以史为鉴,以汉字文化传承为出发点,坚定文化自信,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值此“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40周年、王永民先生年届八旬之际,我想借用他在“五笔字型”发明15周年时所作的一首《蝶恋花》词作为文章结尾,步韵一首,以表达对这位当代大科学家、大发明家的一份敬意。
《蝶恋花》
王永民
十五春秋王码路。老去书生,冷热凭谁诉!
过眼烟云留不住。归来把酒约君晤。
华夏文明不老树。几度东风,广厦淋甘露。
万马奔腾杀声暮。红旗漫卷花开处。
《蝶恋花》
全根先
四十春秋推广路。久历风霜,业绩何须诉!
当代毕昇名永住。此生有幸同君晤。
华夏文明根本树。汉字危机,拂去如朝露。
休道英雄趋岁暮。霞光万道花深处。
2023年8月22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jswx/2023-08-22/8347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