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延滨:以心灵叩问历史--读长诗《惊蛰雷》
以心灵叩问历史
——读诗人唐德亮的长诗《惊蛰雷》
叶延滨
瑶族著名诗人唐德亮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他努力创作,在民族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著作较丰,多次在全国各种文学评奖中得到褒奖,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多项重要的奖项。《惊蛰雷》是唐德亮最新的长诗力作,他说:“二十多年来,我总是不时在思考: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一下了就垮了?并因此上溯到一九八九年秋冬,东欧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像多米诺骨牌般轰然坍塌。这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是怎样发生、为什么会发生的?我苦苦思索、追寻。我又把目光投向东方,环顾中国,这个社会主义的高地,东欧、苏联垮台前后,西方国家早把矛头瞄准中国……所幸中国的社会主义大旗还在飘着。但中国也不平静。私有化、腐败、信仰失落、道德沦丧、拜金主义盛行、民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虚无主义等各种思潮冲击着这座社会主义大厦。我在忧虑:中国会不会重蹈苏东的覆辙?几千万先烈的鲜血会不会白流?这些思索与忧患时时撞击着我的心头, 终于促使我于2011年10月,决定创作这么一部长诗。
《惊蛰雷》这部长诗,试图从文化、思想、经济与历史人物的角度切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这是一个已经在诗坛取得名声和地位后,仍然关注时代和民族的有责任心的诗人所做出的思考与选择。唐德亮是个诗人,他对历史成现实的关注与政治家、学者们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同;唐德亮是一个关注现实有自己信仰的诗人,在这个多元和繁杂的时代,也许有人不赞成他的观点,也不完全理解和认同他的理念,但是我认为,这篇长诗是他真实内心的写照,是他对信仰、对真理的一次艰难探索,是值得关注和肯定的,也希望能引起关注和争鸣。
唐德亮没有按照教科书和上级文件来展开自己的诗路。他是按照内心的烛光指引,上下求索,涉古看今,目光也遍及全球各个角落。这是一次唐德亮式的天问之旅:“追踪屈子足印,我来到\汩罗江边。见三闾大夫\披发而行\背对沉沦故都\手持《天问》 遥对天国\叹君王之昏庸\哀民生之多艰\带着一个个解不开的问号\纵身沁凉的滚滚江心\驾青龙,排浪而去\留下一个节日\留下一曲悲愤的棹歌\留下一副滋养民族血脉的精魂\留下一条文学之河\二千余年,绵延不绝\越流,越大……”应该说,唐德亮这部长诗发端是清晰的,他找到了中国诗歌精神的源头,一代代中国诗人和文人正是从这个源头,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和人生坐标。于是我们跟着唐德亮去会见一个个中国历史上的有志诗人和志士仁人,以此为坐标,唐德亮找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的脉流,重温是为了前行,而忘却就是背弃,在我们今天匆忙的追波逐浪中,我们是否背弃了这一切呢?唐德亮的探索值得读者深思。
这部长诗是诗人唐德一次信仰之旅、文学之旅、也是心灵之旅。长诗一气呵成,诗人遍访中国历史上对社会进步产生“正能量”的著名作家诗人,跋涉及曾留下人类进步遗迹的世界各地,以信仰之烛引路,以心灵体语写作,以真理探求的精神反思自省,抒情与哲理结合,诗情与事理交融,谱写了一段段华彩乐章:“徒步陕北\浑厚的黄土高原\我探寻延安 那一片\真理的高地 那一座\真理的堡垒 那一盏\洞彻华夏 洞彻历史\点亮亿万民心的\精神之灯 \理想之灯\抗日之灯\光明之灯\胜利之灯\何等光焰夺目\暖亮心胸\我寻觅宝塔山,信天游,山丹丹\让清澈的延河水\洗涤 开始生锈的\思想 与发霉的灵魂。”在长诗中,充满了正气,也处处有辩证思维,在看到人与事的多面性的前提下,坚持追求与理想的方向,因此,在重新面对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时,常常会感受到诗人的内心的力量:“密州。我与苏东坡对饮\苏老说他欲乘风归去\却又高处不胜寒\还是人间好呵\与荆公变法唱反调\可是一生中的败笔?\贬谪。流放。豪歌。\杭州。黄州。惠州。儋州。\冷雨伴酒 方知\‘县吏催钱夜打门’\‘卖牛纳税拆屋炊’\社会之疾\民间之苦\酒醒了,诗也醒了\大江东去\淘尽王侯权贵\淘不尽你高大的身影\一路坎坷 千里风流\种一路诗树\结一路诗果\左看右看\都是一片蓊郁的壮美景观。”跟随诗人前行,我们就这样分享了诗情的美丽与理性的光彩。
在今天我们努力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中国梦的时候,唐德亮奉献了出的这首长诗《惊蛰雷》是一曲正气歌。唐德亮不是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他对历史的评价和解读完全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内心的写照,尽管我和你都有可能并不完全赞成作者对历史,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和判断,但我以为,不同的读者都会在这里读到同样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追求真理的不懈努力:“啼出团团殷红的鲜血\心底的颤音 不知\有多少人共鸣\有多少个知音 ?\我是自由奔放之魂\在太阳的轨道上\日夜飞翔 我看见\一种精神在万千身躯中\找到了它的载体\一种美丽的思想\已在万千颗健康的头颅中\筑巢生根\雷声!隐隐的\这是惊蛰雷。地球\睁开了惺忪的眼\它的心,咚咚地剧跳\春天打开了睫毛\山原在甦醒,蛰伏的草根\不知何时冒出了地表\托举一叶叶鹅黄的嫩芽\高加索的盗火者在复活\欧罗巴的幽灵在甦醒\凌空蹈虚的安泰在甦醒……”这是点睛之笔,直抵内心最炽热处,因此,我对书写这样一部长诗的唐德亮先生表达我的敬意,我希望这部长诗引出更多的思考,为我们的民族复兴,为我们的文脉丰盛,增加一点钙质,增加一分正气,增加一缕星光……
(叶延滨,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诗刊》原主编)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14-01-02/2442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