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战将》的真正丑陋在哪里?
《雷霆战将》的真正丑陋在哪里?
谭吉坷德
“亮剑3”、“以王近山将军故事为模板”、“英雄版战争史诗力作”、青春偶像实力派等拥有一系列噱头的《雷霆战将》翻车了。
制作方的回应是:主要剧情都经得起历史考证。可见围绕《雷霆战将》细节技术流的批评并没有触及痛处,他们还没有看到自己的丑陋。
这是以商业猎奇的名义对共和国最无底线的背叛;这是用娱乐化的借口把商业爽片和严肃历史勾兑到一起;这是影视精英用自己的审美在强奸大众;这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同“主旋律”最无耻的“乱伦”。
伪历史剧就是《雷霆战将》最大的丑陋,也是最大的欺骗。这是已经死掉了的“抗日神剧”披着新马甲对抗日战争再一次人神共愤的亵渎。
《雷霆战将》同《八佰》一样都自称是对历史的还原,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对中华民族八年浴血光荣的解构。他们同“抗日神剧”一样,都是我们文化中抹不掉的污点。
电影是生产价值观的行业,文化才是实现终极控制和影响的工具。放弃文化主权,就是动摇国本,就是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前提是要符合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和对历史的敬畏。
既然是抗日战争的历史,那就和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关系。把苍井空弄成苍老师也许是影视圈的权力,但是要用一场假装的抗日战争来冒犯那段民族历史,就要问问中国人能不能改变记忆。
抗日战争最大的意义就是一个穷山沟里走出的政党将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整合成为人民,走出了100多年来的精神孱弱,唤醒了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为这个濒临死亡的古老国家注入了活力和激情,让中华民族重新站立起来。它是新文明的号角,是新中国的前奏。
这一重大历史意义很多年来已经被解构得七七八八,整个文化领域重构抗日战争价值观的力量大到令人瞠目结舌。那些掌握和控制话语权的人发疯般的要抹去抗日战争的历史价值。这是所有“抗日神剧”包括《雷霆战将》能够拱出地面的意识形态背景。
在这个背景上,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一个幽灵,那就是资本。文化等于资本是中国影视圈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资本一直在指引着一个民族凭着快感去回顾历史,直到只有快感再无历史,更没有了民族精神意志。这和八旗子弟抽着鸦片回顾祖先荣光没啥两样,这些影视作品看起来更像是邪教现场。
在这一邪教现场中演奏抗日战争的主旋律,再现那场宏大的人民叙事史诗。这和在北极冰面上种水稻一样,不是蠢的可爱,而是蠢得可恨。
中国影视文化是买办文化和殖民文化的杂交品种,凡是能够凝聚民族精神自尊的一直在被彻底否定;凡是诱导人们灵魂堕落的一直都在得到最无微不至的呵护和鼓励。
他们通过话语优势打造了一个真理并形成了群体认同,那就是被市场喜欢的就是真的好的。他们成功地把速食文化变成了票房佳肴,并且成功地让观众群体失智,在这种“奶头文化”面前失去了想象和分辨能力。
这就是我们相当长时期内的舆论环境。18大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已经成为了一条落水狗,但还不是死狗。他们常常会像鲁迅先生讲的,倘不注意,它就会耸身将脏水洒向人们。《雷霆战将》正是这样。
说到底还是一个话语权问题,还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悖论中舆论和文化管理能力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昂扬的民族精神来鼓荡我们的灵魂,才是这一切后面的最大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有目共睹,但我们对西方的文化逆差却很少有人关注。好莱坞事实上是美国和西方的总文化部,打造出了资本世界巅峰状态的价值观。面对这种价值观,我们的民族文化显得十分弱势。
《河殇》的源头在100多年前鸦片战争的炮声里。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文化就存在着跪舔西方的肥沃土壤。经济上的买办思维和文化上的臣妾主义其实就是一个东西。
这不是《雷霆战将》一部电视剧的问题,但它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雷霆战将》和《金刚川》都告诉人们,如果不高度警惕,伪历史剧、伪壮烈,伪英雄主义一定会像“抗日神剧”一样迎来一个大爆发的时刻。他们用“抗日神剧”把抗日战争小品化之后,正在斗志昂扬地走向抗美援朝题材这一高地。
好消息在昨天传来。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徐麟“坚决防止资本操控舆论的风险”的讲话令人耳目一新。这一讲话同蚂蚁金服落幕、《雷霆战将》下架一起传递出了最高级别的态度。
特朗普让全世界看到了西方价值观的不牢靠和脆弱,在他的努力下,美国这块树立了200多年的牌坊正在摇摇欲坠。美式文化的普世性衰退到了100年来的低点。没有一种文化是永远先进的。新文化的定义者是谁,好大的话题,好大的机会。
“人类M运共T体”中一定要有相应的文化秩序。中华民族的新文明体系需要一种精神的永恒和复活。我们或许正走在寻找自己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摆脱殖民文化的羁绊,打造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性格和气质特征的现代先进文化的入口处。
追求这一终极关怀的启蒙精神,通向这一高光时刻的道路还很艰难。前提是必须要把影视圈这个大染缸中的所有资本杂碎扔进垃圾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所以,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现代先进文化必须在攻击中前进。
这也许是一切历史虚无主义影视文化葬礼的序曲。民间面对《雷霆战将》的咆哮说明国人的热血未冷,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崛起最坚实的根基。
再见,《雷霆战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20-11-22/6619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