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共产党就是有一条棉被,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

共产党就是有一条棉被,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

司马平邦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历经“第五次反围剿”的大失败,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红军前面走,国民党后面追,战斗连着战斗,损失连着损失。至11月6日,湖南天气已经转严寒,一支红军小部队到达湘东南的汝城县,卫生部和后勤部驻扎在沙洲村,当地老百姓起初都对被国民党军阀丑化宣传的红军有误解,纷纷躲到山里,只有农妇徐解秀和她的丈夫留了下来,与红军直接接触后,他们看到红军的纪律严明,很快改变了对红军的看法。

1.jpg

  现实里1980年代的徐解秀

2.jpg

  电影里的徐解秀(童蕾饰)

  徐解秀,生于1890年,卒于1991年,老太太活了101岁,村里“过红”那年,她已经44岁。11月的湖南,夜里非常冷,善良的农妇邀请3个女红军到自己的家里住,与自己同睡一张床,丈夫则到外面的桌子上睡;徐解秀家里极穷,连被都没有,女红军拿出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四人合盖御寒——我们现在说这叫鱼水情,在她们那时,则是姐妹情。到离别时,3个女红军战士看着赤贫的徐解秀家连一条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就决定把被子留下,徐不肯要,最后,这条棉被被剪成两半,一半留下,一半带走。

  3个女红军说好革命胜利了再来看望徐解秀。

  当然,这个故事的结局跟很多红军长征的故事一样,那3个女红军最终都是一去无回,而徐解秀则一直把这个小故事保留到1980年代,已经年过九旬,她在风烛残年之时遇到了一位新闻记者,把故事讲出来,那半条被子还在,却一直没有等到它的3个主人。

  其实,如果你有机会走走红军走过的长征路,看一看当地的历史纪念地和纪念馆,如徐解秀与3位女红军这样的小故事实在太多了,其中的大部分,可能在当事人离世之后也都随之消失了,而这个半条棉被的故事,因为在1980年代被邓颖超邓大姐听闻,以及现在又被习主席知道,幸而留存了下来。

  历史,有时真的是需要“点拨”的,正如习主席所说,这个半条棉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当初的共产党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就是自己有一条棉被,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的人。

  如此一“点拨”,让一个几十年里仅仅是感动人心的小故事,被赋予了崇高的政治色彩,真有如一道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历史难题被人破解。徐解秀为什么在1934年之后,终生都在等待那3位短暂相逢的女红军呢?原因正在于此。

  现在,由这个小故事改编的电影《半条棉被》正在全国上映,拍摄方是潇湘电影制片厂,小故事终于变成了大电影,走出了汝城县的那个小村子,成为那段恢弘的革命战争史的一部分,它所要感动的不再只是徐解秀一家几代人,而是现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了解电影制作的人都知道,由一个历史小故事变成一部动用大量资源进行艺术创作的大电影,这中间一定要有一大段漫长的距离来跨越:戏剧性的困难,表演的困难,商业运营的困难,等等。电影拍摄是要有巨大成本的,无论你是红色故事还是别的故事,拍成电影若赔本了,不但赚不到吆喝,而且也不会有可持续性,观众不买账,可能反倒对不起这个故事。

  从这个方向上说,我更不愿意把这部电影《半条棉被》解读为主旋律,而概之以新主流电影,因为它最值得肯定处之一,就是在商业运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在现在的全国上映之前,它已经在湖南省的省内商业院线上上映过了,并且拿到了1000万的票房。大家不要小看这1000万,因为它只是在湖南省内上映,不涉及全国分账,有可能这样的票房已经让它完全收回或者是大部分收回了投资成本;其实,之前很多类似题材的电影,一下子就推到了全国的商业院线上,结果命运多是“一日游”,票房惨败;相比之下,《半条棉被》的发行做得就踏实得多。所以,有了这部电影,以后不要说红色电影不会做成好生意了。

  所以,现在这部影片在全国的商业院线公映,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二轮上映,既有了一轮在省内上映积累的兴旺人气,也有了收回成本,甚至可能赚到盈余的底气。我看这个套路是当年农村包围城市的电影版,可以叫做“湖南包围全国”。

  当然,好电影一定要做到一个“好”字,没有这个字,其它都是徒然。这部《半条棉被》是对得起这个“好”字的。

  历史中的真实故事,除了徐解秀这位活了一百多岁的湖南普通农妇,那3位女红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所以,在1980年代,当邓颖超同志了解到这件事后,曾经做过很大的努力,想找到那3位女红军,最后也没有结果,这亦成了徐解秀(童蕾饰)和她的家人的一大遗憾。

  但这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却把另一种诗情和意象留了下来,几十年来,这位普通农妇一直坚信,这3位女红军一定会再回转,年年岁岁都在张望她们的到来。

3.jpg

  《半条棉被》围绕徐解秀与3个女红军的人物关系的故事核心,把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出发长征之后1个半月里的相关事件,进行了梳理和串联,除了3个异路相逢的女红军外,还插进来诸多殊途同归(部队打散后重新集结),又各负不同使命的红军战士,让每个人、每一组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和内容,即使是途中收降并拯救的那对白军父子,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当小故事变成大电影,其实是一段细节和人物都颇具真实性的戏剧性重塑,故事里的女红军董秀云(陶慧饰),既是一个红军女护士,又是一个获得了女性解放的童养媳,她带着爱情和使命去寻找丈夫,走上长征之路,这是多么美好崇高的理想!同时,因为本故事的主角是4个女人,所以,电影在情节安排上又融汇了妇女革命、妇女解放的细节和意像(在研讨会上,这些巧妙高级的细节已经得到一致的好评),恰恰,这正是很多所谓红色题材主旋律电影最缺的,换句话说,这部电影完全可以被看做是一部女性解放主题的电影。

  除此之外,作为一部必须在商业大银幕上获得成功的作品,《半条棉被》在摄影、剪辑上的成功也是非常明显的,赤贫的人民,残酷的战争,悲壮的命运,还有崇高的理想,最终,都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精细品质的电影画面,用镜头语言向观众娓娓道来。你坐在电影院里,听那枪炮声响,看那刀光血影,一下子就被带回到七八十年前。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在湘东南那大好河山的背景下艰苦行进的是一支衣衫褴褛,却百折不回的红军小分队……

  说什么崇高,说什么伟大,说什么感动,其实看过了一部电影,你只要能一直深刻地记着这样一个画面就已经足够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20-12-16/6661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12-17 关键字:文艺评论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