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葛元仁:信念的力量:看电视片《榜样》有感

编者按:葛元仁同志的这篇短文又一次证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学马列,在市场经济中信仰迷茫,精神颓废,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二十大要求“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此文所回顾的革命历史对每个党员开展“自我革命”可以起到参考作用,特推荐于此。

电视片《榜样》向我们展示了在当今“金钱第一”的社会中,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在各自不同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了人民现实的或长远的利益全心全意地工作、奉献着,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树立了榜样,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行为对于净化社会空气,鼓舞人民的士气起到了积极作用。那么这些“榜样”的“榜样”又是谁呢?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王进喜、焦裕禄……,是革命战争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是无数为了人民利益流血牺牲的烈士——他们有些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更不要说获得了什么利益了。

最近到井冈山开会,参观了黄洋界战场、毛主席住过的“八角楼”……。我一边看一边想,在当时敌强我弱,红军被几十万国民党部队围困、“清剿”,甚至在看不到胜利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坚持着、奋斗着。中央苏区的红军鼎盛时期有30多万人,长征出发时有8万多人,到陕北时只剩了2万多人。

联想到今年8月在广西兴县开会参观的红军长征途中“湘江战役”旧址,为了突破湘江,牺牲了三万三千多红军,这些穿草鞋,戴斗笠的普通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忍饥饿,战严寒,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

尤其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其中不少人,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本可以生活的很好,毛主席已经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候补执行委员,代理宣传部长,官位不可不谓高;朱德当时是旧军队的旅长,完全可以作地方军阀;彭湃家是大地主,他留学国外,回国后却烧掉了自家地契,领导农民闹革命……他们根本不必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去“闹革命”,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案是因为他们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呢?

因为它是科学的真理!

马克思本来是博士,在资本主义国家完全可以谋取一个安稳的职位,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却放弃了“赚钱养家的机会”穷尽皓首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为什么贫困的原因。他自己居无定所,被资产阶级的德国政府逼迫的迫流浪到他国,孩子病了连医药费都拿不出来,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死亡。但他不放弃初心,经过孜孜不倦的大量调查研究,参加工人运动,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理论,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科学结论,并且指出了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与传统的所有制进行彻底决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彻底决裂,才能建设一个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列宁的父亲是沙皇俄国一个省的学监,生活富足,但他为了俄国老百姓的利益,研究了世界上各种学说,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只有建立一个组织严密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实现马克思的理论,为此他被大学开除,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甚至被赶到国外,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最终领导俄国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树立了榜样。

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榜样开始了自己的革命历程。毛泽东同志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社会主义强国,成为了第三世界的“榜样”。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敌人的重重包围封锁中,从弱小到强大,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不移。这种信仰来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这个信仰的实质,就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才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虽然我们是普通党员,但我们每个人是整个共产党机体上的组成部分,群众是通过我们的行动来看共产党的。因此要作一个合格的党员,优秀的党员,首先要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自己的信仰,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的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做彻底的决裂,否则必然走向反面。

苏联共产党在列宁、斯大林之后,就是背叛了建立在阶级斗争上基础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最终被人民所抛弃。从十八大以来揭露出来的大量贪官污吏,无一不是背叛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为掌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巧取豪夺,把人们创造的财富据为己有,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这些人也是“榜样”,是反面的“榜样”,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引以为戒。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22-12-21/7925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12-22 关键字:文艺评论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