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陈先义:电影《我本是高山》何以恶评如潮?

《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在开拍以后,不断在视频上在网络上加大宣传,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因为张桂梅这个人物,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太大,印象太深,人们都希望看到一个人民教师的正面形象.因为现在教育领域问题太多太大,如果做个横向比较,它与医疗战线一样,都是百姓反响最为强烈问题最多的行业。因此,人们都希望看到一个盼望已久的共产党的人的灵魂工程师的形象。因为张桂梅的偶像是江姐,是英雄,她是一个有信仰的共产党的人民教师。

加上扮演主角张桂梅的是前一段演了臭名昭著、内容极其糟糕的《隐入尘烟》的那个女主角,人们希望她能这这部《我本是高山》中矫正自己原来的糟糕形象,演一个高大上的人民教师来。

但是,一旦电影公映,观众便大失所望,甚至有的观众有几分恼怒。为什么?因为人们期待的那种人民教师的形象没有出现,出现的张校长展现的故事,是贫困山区的女孩上网吧逃课、母亲酗酒等等魔幻情节,张校长办校的全部动力和精神寄托不是承继江姐那样一心为人民为信仰的英雄精神,而是仅仅局限在对亡夫的追念和对鬼神一样的魔幻寄托上。因为在编剧看来,那样高大上的东西落了俗套,只有写庸俗的人性,才能合于大众审美。

因为张桂梅几乎所有事迹都已经为大众所了解,张桂梅是这个样子吗?

观众回答,生活中的张桂梅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

张桂梅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具有善良之心的人民教师。她确实非常怀念她的丈夫,但绝非儿女情长,比如在纪录片中她回忆亡夫的时候,是他与逝世的丈夫演唱《毛主席来到我们农庄》,观之催人泪下。同样,张桂梅的爱人也是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张桂梅在丈夫去世后,以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来不断鞭策自己,用作对丈夫的缅怀和纪念。但是,电影编剧在表现张桂梅对毛主席歌曲的回忆时,却十分生硬地十分荒唐地改成了跳华尔兹舞,且问一句,你们这里到底是对毛主席不满还是对张桂梅夫妻演唱毛主席觉得太不赶趟?如果这都不是,那么只能说明你们对那些西方的狗屁华尔兹太过于崇尚,生硬地安在我们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师身上。要这都不是,那就是你们对于我们的英雄从骨子里瞧不起,你们从立场上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站在人民对立面的人去写人民的英雄,也只能写成这个样子,太难为你们了。

类似这样的让观众恼怒的问题,可以说充斥电影全篇。一个被人民大众喜爱尊敬的英雄人物,在编剧眼里,弄得不仅不可爱,而且平淡无奇。观众会说,再怎么样,你张桂梅不也就是一个为了追念个人亡夫一己私情的表演吗?你不也是对孩子们的培养仅仅出于莫名其妙的人性关怀吗?你不还是没有逃脱西方价值观的要求吗?如果说印象,这就是这部电影给大众的基本印象。没有得到期待的审美享受离开影院,这就是《我本是高山》给大众的审美感受。

特别让人想到另一个问题,前一阵子在提到张桂梅时,我们的媒体在宣传时,常常把张桂梅比喻成“中国的特雷莎”。这个一听让人恶心的比喻不知有关部门思考过没有?特蕾莎是一个体现西方价值观,符合资本主义本质的一个人物,这与我们的英雄张桂梅格格不入。用这样两种价值观完全对立的形象作生硬的类比,可以说不伦不类。这部电影,贯穿的就是这个思路。这些年,提到英雄,西方世界都是在无限拔高自己的人物,而我们却在矮化我们的人物,让我们的人物去政治化、去革命化、去英雄化,好像英雄人物的表现都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有些写抗美援朝的电影,人物写的很高大,很英雄,但是就是不写英雄的思想来源,观众看到的是打打杀杀,很是热闹,但就是没有受到思想的洗礼,某个电影中展现的大英雄杨根思不就是给观众这样的印象吗?有些人,羞于写思想,羞于提政治,羞于写阶级,好像一这样写,就说明你很浅薄,甚至怕人说你左。弄得我们很多作家以写“华尔兹”这样的细节,以善写人性为光荣,以善于向西方靠拢为荣耀。弄得有些影视作品啥在思想价值上成了四不像。

这就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这样的高格调的主旋律电影弄成这个样子,当初怎么审查通过的,是因为题材的高大上而网开一面,还是审查人本身就是这样一种思维,这非常值得议论议论。长久以来,我们一些号称影视界被追捧的头面人物,言必称好莱坞,言必称西方,把那些西方院校的所谓西方文艺价值观理论,拿来糊弄我们的政府官员。我们的不少官员又不是什么专家,也不太读书,已经分不出什么东西方,只要赚得票房,年底有个好看的几百亿数字,对上就好交代,就认为完成了任务。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

二是现在影视行业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我们很多作家已经不会写符合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的主旋律电影电视剧了。一写就要想到什么男女、什么人性、什么感官刺激等等,被资本牵着鼻子走走惯了,资本对票房的追求成了一切问题的着眼点。因此才有了《我本是高山》这样不伦不类的作品,这样类似的作品现在多了去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再不引起重视,已经严重危害我们的文化安全了。

最后,再啰嗦一点,市场可不是万能的。文化是产品,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商品,但是它绝不同于摆在超市货架上的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它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它附加的功能有娱乐的意义,但绝不等于娱乐,它要传达思想观念和政治诉求。某种意义上,它与发表在党报上的文章具有同等的作用。但是,这些年,就是我们不加选择地在各个领域引进市场机制的这些年,却完全忽略了文艺作品的意识形态功能。什么都是商品,什么都由资本说了算。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文化文艺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我们虽然不能像管理党媒、央媒那样事无巨细地过问,但是纯粹交给资本,贻害无穷。

为什么现在文艺进退失据,就是投资人都是资本家,出了钱了就要发言。就要求说了算。比如,它要求《雷霆战将》的女兵必须超短裙,师长必须穿西服,你导演不听行吗?有人投资某电影,他要求把他三亲六故小情人弄个角色,你不干人家就撤资,这样一种生态,你还谈什么搞出高品格的作品。放任资本介入文化,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牵涉到文艺政策。这些年在这个问题上尤其值得反思。眼下这个情况,把文化完全当生意做,只会问题越来越多,这就是《我本是高山》结果变成了“一堆土”的原因和思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23-11-23/8505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11-24 关键字:文艺评论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