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标志——白果树
何家冲位于大别山北麓河南省罗山县铁卜乡境内,景区以红色旅游为主要支撑,集“红、绿、俗”旅游资源于一体,是兼具爱国主义教育、野营观光、登山探险、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多种旅游活动功能的旅游景区。
1996年,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何大湾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标志--白果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何家冲被省委宣传部等6家单位联合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何家冲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大别山鄂豫皖红色旅游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何家冲处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南部,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旖旎,景观类型繁多,民俗旅游资源丰厚,具有浓厚的豫风楚韵民俗文化。其独特的人文文化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堪为红色旅游的经典。
何氏祠: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何家冲红色革命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军摇篮、长征出发地。早在1926年,中国共产党就在此建立了农民协会。1929年建立了赤卫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后,何家冲是苏区的游击区。红四方面军西撤后,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和鄂东北省委坚持斗争的主要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何家冲为豫鄂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内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始建于明代,原为何氏宗族祠堂,占地面积2678平方米。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军部机关设在这里,并在此召开了重要的何家冲会议,进行长征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重新整编了部队,任命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高级将领。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奉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由何家冲出发,拉开长征的序幕。并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十五军团,胜利完成长征,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1935年10月19日,红二十五军与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会合,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赞扬红二十五军长征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徐海东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李先念题词:“红二十五军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何家冲题词。
白果树:见证红军将士出征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标志--白果树(学名银杏),距今有800余年的历史。就是这棵800岁的银杏树见证了当年3000将士那慷慨与悲壮的一幕--
1934年11月16日,电闪雷鸣,暴雨倾盆,银杏树那心一样形状的叶片在雨中闪着金黄色的光,红二十五军2900余名将士聚集在此,站在那面“中国工农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大旗下。每个连队前面由掌旗兵举着本连队的旗帜,旗帜后面是士兵方阵。大雨打湿了红军战士单薄的衣服,雨水顺着他们的脸颊、身体流到地上,但所有人都是一动不动。“出发!”一声命令,浩浩荡荡的队伍顺着山沟向西开去,奔向桐柏山区。银杏树已经800多岁了,在朝里的树干上,一道深深的裂痕清晰可见。地方百姓回忆说,“红军出发的当天,这棵银杏树遭受雷击,树干中间裂开一条大缝,红军队伍离开时,村里鸡不叫,狗不咬,他们都是亲人哪!可第二年红军长征胜利时,这条裂缝里又长出一条新枝,真是神奇,我们村的人都说是红军感动了天地”。
景区内红军医院旧址--何大湾,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6672平方米,现存房屋50余间。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留下了大批的伤病员,为救治伤病员,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红二十五军军部医院,直到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时停止。
红色游: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何家冲景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为“红军长征出发地”,“山水红星村”,“豫南山水休闲乡村”。
经科学规划、开发,该景区已经形成闪闪红星门、长征诗碑题词、摩崖石刻、三星荷塘、英雄桥、湿草地、誓师广场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大型雕塑墙等40余个景点。目前,旅游区建设已具规模,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较为完善的综合性旅游配套体系,年接待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观光的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及相关收入有9000万元。
罗山县旅游局局长潘茂盛介绍说:下一步,何家冲景区将向纵深开发,景区开发面积扩展为10平方公里,进一步丰富景点建设,增设游人能参与互动的游戏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豫楚文化;加大环境整治、宣传营销力度,提高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红色旅游精品、国家3A级旅游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豫南民俗风情园、豫南花果山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mdb/2014-03-17/2531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