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革命地标

打印

江西: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

1.jpg

上饶集中营烈士陵园概况

上饶集中营烈士陵园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南郊茅家岭,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分五大参观区:革命烈士陵园区、茅家岭监狱旧址区、周田监狱旧址区、李村监狱旧址区、七峰岩监狱旧址区。上饶集中营烈士陵园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并已获准成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交通便利,场地宽阔,环境优美,是了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行团体入团、入伍、入党仪式等活动和游览的好去处。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已获准成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国民党1941年1月初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同年3月在江西上饶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这里当时监狱四周架设起铁丝网,负责管理的是军统康泽系特务。第三战区特务团调遣一个加强排担任看守,监狱门外有荷枪实弹的卫兵日夜站岗。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还有部分从东南各省地方以上抓来的共产党员和其它爱国进步人士,共700余人。这些爱国志士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

2.jpg

集中营历史

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国民党1941年1月初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同年3月在江西上饶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1941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将皖南事变突围未成的新四军干部600余人,以及在东南五省被捕的共产党员、抗日青年和爱国人士八十余人囚禁在茅家岭的七峰岩(高干禁闭室)、周田(苦工营)、李村(高等软化所)等处,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上饶集中营。新四军军长叶挺就关在七峰岩的禁闭室。这里当时监狱四周架构筑了围墙、设起了铁丝网,岗哨林立、警戒森严,并在周围30里以内设置了内层警戒圈。负责管理的是军统康泽系特务。第三战区特务团调遣一个加强排担任看守,监狱门外有荷枪实弹的卫兵日夜站岗。爱国志士们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茅家岭暴动举行于1942年5月25日。1942年6月,日军占领上饶时,集中营迁往福建,途经福建崇安赤石镇时,被押的革命志士举行了暴动,史称赤石暴动。

3.jpg

名称来历

上饶集中营举世闻名,但这个名称的来历却鲜为人知。“集中营”是个外来词,汉语《辞源》里没有它的出处。《辞海》“集中营”条目的解释是:“反动派用来折磨、残杀革命者、战俘、劳动人民等的场所。被投入集中营的人,受到无限期的监禁、污辱虐待、非刑拷打和野蛮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设在迈丹尼克、奥斯威辛、布痕瓦尔德等地的集中营,用毒气室、‘杀人机’等大批杀害被监禁者。我国解放前,国民党在上饶、西安、重庆等地设立集中营,用各种极端残酷的手段(包括集体屠杀),摧残迫害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爱国人民。”可见“集中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法西斯纳粹分子,是个引进的名词。条目中所指国民党在上饶、西安、重庆等地设立的集中营,其本名原来都不叫集中营,“集中营”是后来我们的同志给取的名称。以前有关上饶集中营的资料中,提到上饶集中营的名称时就有这样的说法。那么,取各“上饶集中营”的“我们的同志”究竟是谁呢?

笔者通过多年的走访,终于弄清楚了给“上饶集中营”取名的“我们的同志”,原为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范长江当时任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华中分社驻在淮南天长县大开庄村,与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驻地盱眙县黄花塘村相距仅约一公里。全国最早的一本关于上饶集中营的书籍《上饶集中营》,由他主编定名于1945年初出版。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共顽固派阴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3月便将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650多人押送到国民党三战区长官部驻地江西上饶,囚禁在城南郊周田村,打着军政训练机关的幌子,冠冕堂皇地称之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军官大队”(简称“军官大队”)。周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部分,也冠冕堂皇地称之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司令部特别训练班”(简称“特训班”),囚禁皖南事变前后三战区特务机关从东南各省地方上搜捕来的共产党人和其他爱国进步人士80余人,以及5月间从皖南“特训处”移送过来的30余名皖南事变后被搜捕到新四军干部,共有110余人。“军官大队”和“特训班”,就是当时上饶集中营的本名。1942年4月,三战区长官部根据重庆国民政府关于在全国成立“战时青年训导团”的统一安排,将“军官大队”和“特训班”合并改编为“战时青年训导团乐南分团”(简称“东南分团”)。这“东南分团”便是此后上饶集中营的本名,直至1945年10月解散垮台。

囚禁在上饶的新四军干部、菜产党人和其他爱国进步人士,同残忍成性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顽强不屈英勇悲壮的斗争,并陆续有人利用生病、服劳役和外出活动等时机个别逃跑越狱,1942年5月25日和6月17日更是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空岭暴动和赤石暴动,冲出了牢笼。这些成功越狱出来的革命志士,大多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周折,重返了革命队伍新四军。

4.jpg

1944年秋末冬初,范长江得知一部从上饶个别逃跑和集体暴动越狱的同志来到了新四军军部,决定约请他们写稿,准备汇编成一本书,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揭露控诉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革命志士的法西斯罪行,记叙新四军干部和共党员人坚贞不屈的斗争事迹,用以教育鼓舞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东南分团”移闽途中深夜从石塘跳窗逃跑出来的原国际新闻社金华办事处记者季音,这时已分配在新华社华中分社资料室,范长江安排他协助资料室主任赵扬编辑这本书稿。

应约写稿的有赤石暴动主要领导者之一、皖南事前任新四军教导总队第四队指导员的陈念棣,赤石暴动越狱的原新四军军部副官处长叶钦和,赤石暴动越南华侨、参加新四军半个月就遇事变被俘的黄迪菲,茅家岭暴动主要领导者之一、原新四军三支队五团特派员李胜,利用囚徒剧团到铅山石塘演出之机越狱的新四军画家赖少其,季音和与他同时从石塘跳窗逃跑出来的庞斗华等,共十几篇稿件。文章里用的都是上饶监狱的原称,如“军官大队”、“特训班”、“东南分团”,或者用地名称为“周田监狱”、“茅家岭监狱”、“七峰岩监狱”、“李村监狱”、“石底监狱”。

范长江审阅了全部文稿,认为国民党反动派在上饶设立的监狱残酷迫害新四军干部和其他革命志士的情形类似德国纳粹集中营的法西斯暴行,提议将上饶的监狱称之为“上饶集中营”,书稿也取名为《上饶集中营》。分社参与此书编辑的同志都觉得这个名称取得好,恰如其他,一致表示赞同。

“上饶集中营”的名称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5.jpg

根据范长江的这个意见,文稿中上饶监狱的原称都可修改为“上饶集中营”。椐陈念棣2001年10月在北京家中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书中有篇他的文章《上饶集中营罪行》,原来他写的并不是这个标题,文中也没有“集中营”的提法,是范长江同志亲自修改定的题目,文中也将原称改成了“集中营”。

范长江自己也写了一篇综合性介绍集中营概况的文章,题目是《上饶集中营》,放在全书篇首(署名“长江”)。

书稿编好后,范长江还请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代政委的饶漱石写了篇《上饶集中营出版序》,序的落款时间是“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三日皖南事变四周年”。书稿随后交由华中新华书店出版发行。从此,“上饶集中营”的名称迅速传播开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mdb/2016-06-15/3842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6-15 关键字:革命地标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