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红旗飘飘

打印

宋庆龄:永远和党在一起

202253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强调要秉承宋庆龄先生永远和党在一起的信念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3127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宋庆龄同志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杰出的国际社会活动家,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久经考验的前驱,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她一生紧紧跟随时代脚步前进,为党为国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立下了永不磨灭的卓著功勋。

一、为推进民主革命事业,维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英勇斗争

1893127日,宋庆龄同志出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1908年入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宋庆龄同志受父亲宋嘉树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影响,青年时代就心系祖国的前途命运。在美国得知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后,她立即将学校中的清朝龙旗踩在脚下,挂上新的共和国五色旗,高呼拥护共和口号,满怀激情地欢庆四万万人民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

1913年,宋庆龄同志大学毕业回国后,即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1915年,她和孙中山先生结为革命伴侣。在并肩走过的10年岁月中,她担负处理孙中山先生同国内外大量机密函电来往的工作,参与起草许多具有历史性影响的电文、宣言,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忠实战友和得力助手。她跟随孙中山先生开展讨袁反段、护国护法等反帝反封建斗争。1922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遇险之际,她以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的赤诚言行,掩护孙中山先生脱离险境,表现了献身革命的坚强意志和卓越胆识。

在革命斗争屡受挫折的困境中,宋庆龄同志陪伴孙中山先生总结经验教训,探寻中国革命新出路。她赞同孙中山先生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所有革命力量中最为活跃的观点,为促进国共合作做了大量积极的、切实有效的工作。她参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磋商合作以及与列宁所派特使的多次重要会谈,支持、协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她坚决拥护大会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19253月,孙中山先生病逝后,宋庆龄同志坚定地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继续支持工农群众的革命行动,热情赞颂五卅运动中的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北伐胜利进军。她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斗争。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她与多名国民党左派成员以及毛泽东、董必武等中国共产党人联名发表通电,予以严厉谴责。714日,武汉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变革命前夕,她又发表严正声明,同叛逆者公开决裂,宣布不再参加国民党新政策的执行。她顶住巨大压力,坚决表示:我将踏着革命者的足迹继续前进我在这条道路上决不回头。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致宋庆龄同志信中所说:“1927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

为探寻中国革命的道路,19278月宋庆龄同志赴莫斯科(后旅居欧洲)进行考察和研究。19318月回国后,她坚决反对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不抵抗的投降政策。1219日,她发表宣言,掷地有声地宣布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揭露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以及它在民族危亡之际所进行的各种投降主义活动,确信:惟有以工农政策为基础的党才能为社会主义打下基础,才能粉碎军阀的势力并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这是宋庆龄同志政治生涯的重大里程碑。

二、团结海内外进步人士,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事业建立不朽功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宋庆龄同志力主抗战到底,指出:不是革命在中国胜利,就是帝国主义征服和瓜分中国。别的道路是没有的。”1932128日,日军进攻上海时,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她盛赞十九路军使世界知中国尚有不可侮之军队与民气,多次到前线慰问抗敌战士和伤兵,筹划救济工作,创办国民伤兵医院,被誉为敢死之救国女杰。她联络中外进步人士与知识界、文化界代表,于193212月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

19366月,宋庆龄同志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11月,国民党当局逮捕救国会负责人沈钧儒等7人。宋庆龄同志发表抗议声明,满腔义愤质疑救国如有罪,不知谁才没有罪?她还组织多方面的营救活动,亲自到江苏高等法院,要求与七君子同服爱国罪。她推动抗日救亡、争取人民民主权利的斗争,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

宋庆龄同志竭诚拥护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她主动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穿针引线。收到毛泽东同志希望她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作具体实际之活动的亲笔书信后,19372月,她出席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呼吁救国必须停止内争,而且必须运用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全部力量,并与何香凝等联名提出关于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提案。中国共产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7年七七事变后推动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她异常兴奋地表示:我听到这消息,感动得几乎要下泪。她真诚呼吁两党捐弃前嫌,诚信地友爱地团结成一体,同亲日派、顽固派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19411月,她针对皖南事变发表声明,严厉斥责国民党当局破坏团结抗战。10月,她针对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写作《中国需要更多的民主》一文,旗帜鲜明地维护来之不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宋庆龄同志积极争取世界人民对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支持,为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她把中国抗战与国际反帝反战斗争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中国抗战是对于全世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斗争中国不仅是为了它自己而战斗,并且也为了全人类而战斗19386月,她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向世界宣传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战,宣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英勇斗争,为中国抗战争取了大量国际援助,并想方设法冲破封锁,将募集来的大量款项和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送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援助建立国际和平医院。她先后介绍国际友人马海德、斯诺、白求恩、柯棣华等到抗日根据地工作。14年抗战岁月,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亲密战友。她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对国际友人说:中国有个共产党,我看希望就在这里。

解放战争时期,当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时,宋庆龄同志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支持人民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正义斗争。1946723日,她发表声明,要求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美国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这一声明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震动与响应,有力推动了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和高涨。她不惧反动势力的恐吓威胁,带领中国福利基金会(由保卫中国同盟改组)给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帮助。她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建立了不朽功勋。

194971日,宋庆龄同志热烈欢呼人民的胜利已在眼前,称中国共产党为我们的领导者,满怀激情地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受中共中央邀请,她9月到达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在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三、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不懈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同志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和国家名誉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开展并参与大量国务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宋庆龄同志时刻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遗余力。她多次深入工厂、农村,广泛接触群众,关心人民疾苦。她提出中国广大、分散、原始的农业必须现代化,工业必须转变为独立自主、生产多样化、机械化的现代工业,技术人员必须增多。强调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须跟着工业化的进展而相应地发展。她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同国际进步力量进行合作。在热情赞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她清醒地告诫世人:我们曾面临过、现在仍然还面临着巨大的物质和文化发展的问题,因此,要努力发展经济、教育和科学。

宋庆龄同志热心于少年儿童、妇幼保健和社会福利工作。她十分关心祖国新一代的成长,认为教育儿童是一项不能等待的工作,我们留给孩子的财富,不仅有物质财富,最宝贵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的优秀传统。她为此倾注了毕生心血。她在人生的最后一篇文章《愿小树苗健康成长》中,给孩子们留下这样的赠言:愿你们和小树苗一同成长,成长得挺拔、旺盛,经得起任何暴风雨和病虫害的考验,成长为栋梁之材,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接班人,为创造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超过前人的巨大贡献。她关心新中国的妇女工作,曾任第一至第四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她长期主持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以及中国福利会(由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工作,在救危扶伤、群众福利方面,做了大量有益于人民的工作。

宋庆龄同志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她以自身崇高的威望和特有的感召力,与许多海外同胞、海峡两岸同胞广泛联系,交换意见。她严正指出:中国只有一个。那就是由中国人民在1949101日建立的中国。她真诚呼吁:台湾同胞能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为伟大的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共同发展建国大业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宋庆龄同志关心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她先后访问苏联、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尼和斯里兰卡等国,多次参加国际性和平会议,积极发出和平与合作的倡议,引起世界各地强烈反响和共鸣。她曾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她为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特别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宋庆龄同志坚定跟党走,在病危中仍不忘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19815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一致决定接受宋庆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久以来的夙愿。5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八次会议作出决定,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529日,宋庆龄同志逝世。

四、国之瑰宝,风范长存

宋庆龄同志是国际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被誉为国之瑰宝。在亲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她总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不停息地探索追求,不停息地战斗奋进。她的丰功伟绩、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我们纪念宋庆龄同志,就是要学习她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坚定信念。永远和党在一起,源自1958年宋庆龄同志在中国福利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这既是她庄严的承诺,也是她一生的行动写照。在面临严峻斗争的每个重要关头,她始终坚定地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并与党的领袖缔结了牢不可破的革命情谊。直到生命的尽头她仍初心不改,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我们纪念宋庆龄同志,就是要学习她始终同人民在一起的真挚情怀。在革命战争年代,她与人民并肩战斗,高喊中国最大的力量在于中国人民大众已经觉醒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她欢呼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团结奋斗。

我们纪念宋庆龄同志,就是要学习她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宋庆龄同志认为救国为国人共有之天职,为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她力促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为了争取国际力量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她以高度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明确表示: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新的、强大的和民主的中国,将来会给你们更多的帮助。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她殚精竭虑,深情呼吁: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业还没有完成,哪一个中国人不应感到身有责任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我们纪念宋庆龄同志,就是要学习她胸怀天下、维护和平的博大胸襟。宋庆龄同志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清醒认识到和平必须建筑在一切民族平等和各国建立互利关系的基础上。她说:我们爱好和平,需要和平,但是绝不祈求和平。革命战争年代,她积极参与国际反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她为鼓舞被压迫人民从事争取胜利的斗争奔走呼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今天,我们纪念宋庆龄同志诞辰130周年,缅怀她的光辉思想和伟大业绩,就是要继承宋庆龄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来源:《人民日报》2023127日第5版,原标题《永远和党在一起——纪念宋庆龄同志诞辰130周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hqpp/2023-01-27/7989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1-28 关键字:红旗飘飘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