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领袖风范

打印

刘仰:屠呦呦瑞典演讲不忘毛泽东—毛泽东与中医药发展

  【小编按】屠呦呦近期赴瑞典领奖,再度引发关注。她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演说中引用了毛泽东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屠呦呦说,青蒿素正是从中医药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她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中西医结合,挖掘中医药的合理之处加以发展,正是毛泽东一贯的主张,他始终把人民的健康安危记挂在心(还记得他听闻某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夜不能寐”的由衷兴奋吗),推动了传统医药学的新发展,并借此建立了新型的全民医疗体系,惠及全国百姓。

  这里选取毛泽东关于医疗问题作的两次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指示,其一就是屠呦呦引语的来源,屠呦呦提到她1959年到1962年参加的“西医学习中医班”,就是在毛泽东的这一指示下敲定的;第二条即著名的“6·26指示”,提出“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更是打破了千百年来医疗服务为上层精英垄断的弊病,意义深远。

  结尾附上学者刘仰的一篇文章作参考。

  (1958年毛主席在审查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一日)

  尚昆同志:

  此件很好。卫生部党组的建议在最后一段,即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学习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 负责办理。我看如能在一九五八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七十至八十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一九六○年冬或一九六一年春,我们就有大约二 千名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此事请与徐运北同志一商,替中央写一个简短的指示,将卫生部的报告转发给地方党委,请他们加 以研究,遵照办理。指示中要指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指示和附件发出后,可在《人民日报》发表。

  毛泽东

  十月十一日

  (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毛泽东书信选集》)

  “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1965年6月26日与医务人员谈话,后称“6·26指示”)

  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年。华佗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 够了,主要是在实践中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和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 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只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人是农民。那种做法脱离群众,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不为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

  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谓尖端,高、难、深的疾病研究上,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预防,如何改进治疗,不管,没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农村,重点在农村

  还有一件怪事,医生检查一定要戴口罩,不管什么病都戴,是怕自己有病传染给别人?我看主要是怕别人有病传染给自己。(医务人员:有些是应该戴的,例如做手术,不戴,怕医生口腔、鼻腔的细菌传染病人伤口。)要分别对待嘛!干什么都戴,这首先造成医生与病人之间的隔阂。今后城市的医院应该只留下毕业一两年的医生,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把好的都放在农村。 “四清”运动到一九六八年就扫尾基本结束了,可是“四清”结束,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并没有结束啊!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五卷)

  附:

  毛泽东对医疗制度的批评

  刘仰

  近几年来,大众对于医疗卫生的现状有诸多不满。这不禁使我想到当年毛泽东对于卫生部和医疗卫生制度的批评。我们现在讲的医疗卫生制度,基本上都 是学习西方现代医学的成果。这种医疗体系,从一开始就存在隐含的难题。当今中国人面对的医疗现象,其实很早就存在。最关键的就是,西方医疗体系,医治成本 较高,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的。

  毛泽东曾经把卫生部称为“城市卫生部”。言下之意,当时的医疗卫生只能覆盖占人口15%的城市居民。这一现象与户籍制度有关。自从二元户籍制度 建立后,公费医疗的覆盖范围,只针对城市居民,农村则长期缺医少药。即便在城市,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也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在毛泽东 看来,当时的医疗系统更主要的是为少数有特权的人服务的,因此,毛泽东还给卫生部取了另一个名字,“老爷卫生部”。

  应该说,毛泽东对于医疗制度的不合理现象,看得还是很准的。但是,这一问题的本质,并不一定是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的态度,也不完全在于他们见利忘 义的价值取向,而是现代医学本身带来的必然现象。现代医学从诊断到治疗,成本都很高,经常需要借助各种大型、特殊的设备。以至于现在的很多医生,离开了大 型、专用设备,似乎已经无法诊断、治疗了。同中医的“望闻问切”相比,现代医疗高消耗、高成本的特点,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只能为少数人服务。

  现代医疗的高成本还体现在医生的培养上。医学院培养合格毕业生的时间,比一般大学都要长。对此,毛泽东说:华佗读的是几年制大学?李时珍又是几 年制?毛泽东认为,培养高精尖的医疗人才的确需要,但是,应该把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放到广大群众急需的基本医疗上。毛泽东提出,基层的医生,不需要 太高的学历,主要应该从实践中学习提高。毛泽东也考虑到这样的基层医生,有可能水平不够高,但是他说,这至少比没医生好,至少比“巫医”、“神医”好。

  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于医疗事业的一个基本看法是,医疗事业首先应该实现公平和普及。从这个角度看,毛泽东的这一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是完全一 致的,只不过在实现这一目标上,解决的手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在医疗资源的公平覆盖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最后形成了现在的解决方 式:提高全社会的财富总量,从而能够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相对公平地分配到每个公民的头上,以应对现代医疗的高成本。由于中国的现实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 同,因此,提高财富总量的方式,在中国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实现的,这也就是后来赤脚医生在中国农村普及的原因。

  近几年来中国医疗出现的问题,首先就是违背了公平和普及的原则,以为靠市场化就能解决医疗资源的公平配置问题。却没有充分考虑到,由于现代医疗 高成本、高消耗的特点,靠市场化几乎是无法实现公平和普及的。再加上市场化中出现的趋利性,使得医疗卫生的现状更加不能令人满意。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未来 的长远目标是不是靠提高社会财富总量能够达到,是另一个话题。就当前来说,如何在过渡阶段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卫生水平,才是最重要的。让每个人都能享 受现代化成果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公平、普及的医疗保障。因此,中医在今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再说一件毛泽东对于医生的看法。毛泽东对于大夫看病总是戴口罩很看不惯,他认为,这是医生怕病人传染,于是,不管病人得什么病,医生都要戴口 罩。毛泽东说,这种习惯容易造成医生和病人的隔阂。事实上,不管中国还是外国,以前,医生治病都没有戴口罩的习惯。戴口罩的确是欧洲以肺结核为主的传染病 肆虐后才形成的制度。现在,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医生一般都是区分不同的对象和场合,决定是否戴口罩,这与毛泽东的意见是一致的。

  (刘仰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09aa6.html)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15-12-13/3540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只等闲 更新时间:2015-12-14 关键字:领袖风范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