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五次给美国下强硬指令!
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从此,美国当局耀武扬威,为所欲为。但是,有一位伟人却对美国当局下过五次命令,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第一次:不得越过三八线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围歼了朝鲜人民军主力部队,朝鲜战局急转直下。美军欲上演追击穷寇的好戏,威胁到了中国的战略安全。毛主席此时向美国发出不得越过三八线的警告。然而联合国军统帅麦克阿瑟却置若罔闻。这位美国著名军事家、五星上将,刚刚不久,在东南亚创造了横扫日军如卷席、1:40消灭日军的战绩,正踌躇满志,哪里听得进毛主席的断喝。
他于10月7日率军越过三八线北侵,扬言要到鸭绿江边过圣诞节。志愿军三次战役后,美军被迫退回到了三七线,汉城被攻克。
麦克阿瑟吃了苦头,丢了颜面。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除了职务,灰溜溜回老家养老去了。
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动用了细菌战,也没有能够越过三八线。在世界舆论面前落了个“细菌将军”的臭名而被解职。
第三任统帅克拉克重用了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在三八线附近的上甘岭做文章。联合国军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志愿军阵地猛轰,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山头生生削掉一米多留下了“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典故。
经过43天的战斗,美军在世界舆论面前承认无法攻克上甘岭。乖乖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美军止步三八线。
后任美国三位总统小布什、克林顿、奥巴马,都到三八线拿着望远镜上演过望线兴叹的戏剧。
第二次:不得越过十七度线
1961年,美国发动了侵越战争,南越、韩国、澳大利亚、泰国、新西兰、老挝都参加了战争,美军出动了海陆空65万将士,是历史上美军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战争。
可毛主席说话了:美军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
这次,美国严格遵守了老人家的教导,不仅地面部队没超过十七度线,就连战斗机也设置了17度线提醒装置,生怕一不小心飞过了。
从此,越南战争就成了战争泥潭。17度线不能过,灭又灭不了,进进退退,纯粹就是拼消耗。
6万多人死亡、30多万人受伤。这样的窝囊战美国再也打不下去了,于是就有了尼克松、基辛格1972年访华,请求老人家放他一马,体面回家。
1973年1月27日,美国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光荣”地撤退走了。
第三次:给美国黑人人权
长期以来,美国存在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制度,黑人不得居住白人区,不能上白人学校,不能担任政府公职,甚至不能和白人同乘公共汽车。
60年代,美国著名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因领导自由乘车运动,受到联邦调查局通缉。被迫于当年9月起流亡古巴。期间,罗伯特.威廉两次致信毛主席,要求毛主席发表声明,支援美国黑人反种族歧视斗争。
1963年8月8日,毛主席接受罗伯特.威廉的要求,发表了《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美帝国主义种族歧视的正义斗争的声明》。
罗伯特.威廉在接到声明后于8月14日在古巴发表长篇文章《毛泽东的美国黑人解放宣言》称:“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各国人民发出的支援在战斗中的我们人民的呼吁,是一个新的解放宣言。”“从来还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的领袖向全世界发出过这样的号召。”
第四次:撤出东南亚和台湾
美国在二战期间,伤亡了40多万将士,消灭了日军,占领了东南亚菲律宾、泰国、印尼,并继续入侵越南、柬埔寨、老挝,直接威胁了新中国的战略安全。
1970年5月20日毛主席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声明。
1971年基辛格秘密来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刚下飞机,就看到了机场的大标语:打到美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接下来,尼克松全盘接受了毛主席要求美国撤出台湾、东南亚的条件。
尼克松水门事件下台后,继任者福特总统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全面撤军事宜。
第五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美帝国主义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其实是纸老虎。
《上海公报》中赫然载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欺负弱国。”
1973年2月17日23时30分,毛泽东会见基辛格。
谈话中基辛格问:“主席现在正学英文吗?”
毛泽东回答:“我听说外面传说我正在学英文,我不在意这些传闻,它们都是假的,我认识几个英文单字,但不懂文法。”
基辛格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恭维毛泽东的机会:“主席发明了一个英文字。”
基辛格马上对号入座:“纸老虎。对了,那是指我们。”
能够让美国领导人被呵斥为“纸老虎”,还高高兴兴地认账,全世界唯毛主席一人!
原题:这才叫任性!毛主席五次给美下强硬命令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16-01-22/3603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