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说,在毛主席面前,世界各国领导人都自信不起来!
基辛格
20世纪60年代末,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敌对的中美双方都开始考虑改善两国关系。
1969年初,尼克松入主美国白宫,他试图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
1971年7月9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基辛格访问有两个任务:一是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二是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
这两项任务都得以顺利完成,确定了尼克松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1972年1月3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黑格准将率先遣组到北京,带来尼克松和基辛格的重要口信说:
“由于苏联企图继续包围中国,美国对中国的生存能力表示怀疑,为了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以维护中国的独立及其生存能力,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强尼克松总统的世界领袖形象。”
毛泽东得知口信说:“包围中国,要他们来救我,那怎么了得!顶回去!无非尼克松不来,不来就不来嘛!22年不来了,再等22年。尼克松不来,土克松、砖克松也会来。”
经毛泽东审批的中方答复说:“我们认为,任何国家决不能靠外力维护其独立和生存,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的保护国或殖民地……
一切妄国孤立、包围、遏制、颠覆中国的阴谋都只能以可耻的失败而告终”,“期望通过访问加强尼克松作为世界领袖的形象,我们难以理解,一个人的形象取决于他自己的行动,而不是任何其他国家。我们从不认为有什么自封的世界领袖。”
黑格听了很是尴尬,答复说:“我是一个军人,可能没有准确地传达尼克松总统的意思。”
中美双方起草联合公报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基辛格认为应按国际惯例突出会谈共同点,哪怕是含糊其辞的,而以陈词滥调掩盖分歧。
周恩来不同意基辛格的看法,反映给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说:“各说各的,明确写出双方分歧,同时写出双方共同点。”
基辛格得知后说:“这岂不是告诉全世界,中美双方在吵架么!这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难以接受的。”
周恩来说:“众所周知,中美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际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20多年的隔阂不可能消失于一旦,在此情况下签署那既不说真话,也不打算遵守的陈词滥调式的文件,那是不可取的。”
基辛格说:“我们不回避双方的分歧,签公报又有什么意义?”
周恩来说:“用漂亮的外交辞令掩盖分歧的典型公报,往往是‘放空炮’,是祸根。公开摆明分歧,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通向未来的第一步。”
双方争论结果,还是按毛泽东主张办。
基辛格说:“也许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可以解决我们的难题,这就是中方草案的奇妙之处。”
《上海公报》被称为世界外交史上的天才之作。
毛泽东高超的外交智慧令人叹为观止,难怪基辛格后来说:“世界各国领导人在毛泽东面前是自信不起来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18-12-15/5404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