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领袖风范

打印

岳青山:基辛格眼中的毛泽东真值得看——纪念毛泽东诞生125周年

基辛格眼中的毛泽东真值得看

——纪念毛泽东诞生125周年

岳青山

岳青山:基辛格眼中的毛泽东真值得看——纪念毛泽东诞生125周年

这几个月宣传改开40年“伟大成就”的高潮背后,也伴随或夹杂着另一股“虚无”前三十年的恶浪。这就是我国那些铁心要把中国推向美式资本主义的“公知精英”,借着宣扬改开辉煌成就之机,极力把共和国前三十年丑化得一无是处,将毛泽东彻底“粉碎”。此时此刻,我们不妨看看基辛格这位美国重要的政要、举世闻名的中国通,是怎么高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勋,也许会能更好地“恢复”历史的真实。

基辛格是美国安全顾问、举世闻名的“中国通”,在促成1972年尼克松破格访华,打破了中美历史坚冰,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先后访华多达9次,其中毛泽东接见他就达5次之多,并称他“是中国的朋友”。他眼中的毛泽东,还真值得好好看看。

一、“同毛泽东谈话,像面对着来自另一世界的神灵”

在基辛格眼里,面对毛泽东,活“像面对着来自另一世界的神灵”,并“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会见一位出名和掌握大权的领袖人物时,人们往往分辨不出在多大程度上倾倒于他的人格,又在多大程度上敬畏他的地位和声望。毛泽东站在那里,他的周围都是书。他在中国人当中身材是高大魁伟的。他微笑地注视着来客,眼光锐利。他的整个神态似乎在发出警告说,他是识透弱点和虚伪的专家,想要欺骗他是徒劳的。或许除了戴高乐以外。我从没有见过一个人像他这样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成为凌驾整个房间的中心,而这不是靠大多数国家那样用排场使领导人显出几分威严的方法,而是身上发出一种几乎感觉得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他的一生是传奇式的,没有任何外在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第257页)】

基辛格多年后谈到毛泽东时又说:

【“毛泽东几乎从来不自己独白,这与我见识的其他领导人相反。他也不像其他政治家那样,要旁人给他准备讲稿,然后记下来装着即席讲话。或照本宣科。他轻松自如,似乎随随便便引导着苏格拉底式谈话,从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思想。他在玩笑中夹带出自己的主要论点,牵着对话者转来转去,找机会插几句时而富有哲理、时而冷嘲热讽的话,总的效果来了,同时却又回避的义务。他的话指点了一个方向,却不规定前进的道路。毛泽东有时也下几句断语,这个断语使听者猝不及防,造成一种略带迷惑、又略带威胁的气氛。这种情况,像面对着来自另一世界的神灵,他偶尔掩开未来帷幕的一角,让我们瞥一眼,但从来不允许我们看全貌,这全貌唯有他自己才看得到。”(第315页)
“毛泽东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唱片艺术家身上的一种‘颤流’,我得承认自己对此完全感觉不到。但是毛泽东却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

二、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在世界上站起来谈何容易”

基辛格眼里,毛泽东“彻底”结束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破坏了“旧制度”,“彻底”结束了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建立了“代表中国有史以来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但“对于1949年的新中国来说,在世界上站起来谈何容易”!

基辛格说:

【“1949年,从农村奔涌的洪流席卷城市,它将中国带进了新时代。它的领袖是一位巨人—毛泽东。他强势而冷峻,是诗人也是战士,是预言家也是旧制度的破坏者;他建立了新中国”(《论中国》第86页,以下凡本书,只注页码)
毛泽东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宣布他对国际事务的基本态度。他在新成立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用下面的话结束了中国对当时的国际秩序的态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对于1949年的新中国来说,在世界上站起来谈何容易。当时它贫穷落后,国力军力薄弱,它的意愿和思想还难以令世界上比它富贵得多,尤其那些科学技术比它先进得多的国家所接受。当中国初登世界舞台的时候,美国是主要的核大国(苏联刚刚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二战”结束后的中国内战中,美国选择支持蒋介石。日本刚投降,美国即抢在共产党军队的前面,把国民党军队运送到中国北方重要战略城市。然而,毛泽东的最后胜利,证明了美国对华战略失败,华盛顿痛心疾首,随即展开了一场关于:‘谁丢掉了中国’的大辩论。”(第91—92页)】

他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再次走向统一,共产党执掌的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论其结构,它是一个政体;论其实质,它代表中国有史以来一种新的崭新的世界;论其战略地位,它与十余个国家接壤,边界绵延,但又缺乏足够手段同时对付所有潜在的威胁。”(第83页)】

这个“崭新的世界”是工农劳苦大众“执掌的中国”,“代表中国有史以来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三、毛泽东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寸土不让”,“而且总的说来取得了成功”

在基辛格眼里,毛泽东建国后坚定地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保卫国家安全,“寸土不让”,坚定不移,“而且总的说来取得了成功。”他“不惧和比自己强大的国家交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最捉摸不透毛泽东的中国的战略动机”。“冷战头30年间北京大部分军事行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甚至表现得令人匪夷所思”,“也让对手们时局失算、手足无措”。

他是这么说的:

“当共产党1949年夺取政权时,西藏、新疆、内蒙古的一些地方,还有与缅甸接壤的地区还没有解放。苏联在东北保持着势力范围,包括在战略要地旅顺港驻着占领军和舰队。毛泽东对于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领土—台湾、西藏、新疆、内蒙古、喜马拉亚山脉的边界地区和北方地区—奉行国内的政治准则—寸土不让,而且总的来说取得了成功。(第92—93页)】

这是毛泽东“不惧和比自己强大的国家交手”的结果。

他说:毛泽东的战略继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

【“正是这些最传统的方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最捉摸不透毛泽东的中国战略动机。从西方战略分析的角度来看,冷战头30年间北京大部分军事行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甚至表现得令人匪夷所思。不惧和比自己强大的国家交手,在朝鲜半岛,在喜马拉雅山人烟稀少的山区,在乌苏里江畔的冻土地带—新中国在军事上所采取的对抗以及所呈现的态势现状,使得几乎所有的外国观察家都深感意外、大惑不解,也让对手们时局失算、手足无措。令外部世界惊诧的是,任何国家或集团,无论属于哪个意识形态陈营,只要中国政府意识到它在中国周边布下了太多的‘棋子’,毛泽东就要冲破包围圈。”(第95—96页)】

这里所谓“在朝鲜半岛,在喜马拉雅山人烟稀少的山区,在乌苏里江畔的冻土地带—新中国在军事上所采取的对抗”,即毛泽东建国后打的三次卫国战争:抗美援朝,珍宝岛保卫战,以及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之战。

特别是毛泽东领导和指挥“在朝鲜半岛”战争的胜利,是和美国纠集的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的大战,这是二战以来世界上发生唯一一次“小世界大战”。美国硬是被赶回三八线以南,中国则“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基辛格对此有过详细评论,值得一读:

基辛格坦承,美国和联合国要“以武力统一全朝鲜”,把战争摧到鸭绿江边,是完全打错了算盘。他们原来认定“中国没有能力出兵和美国对阵”,断定“北京会接受美军进入这个过去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

他说:

【“1950年9月,麦克阿瑟在仁川取得惊人的胜利……仁川登陆后,杜鲁门政府决定继续其军事行动直到统一全朝鲜。他以为北京会接受美军进入这个过去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进入北朝鲜领土继续作战的决定在10月7日联合国大会决议正式授权,……这项联大决议授权‘采取一切有组织的行动’,‘以在朝鲜这一主权国家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政府’。当时联大认为中国没有能力出兵和美国对阵。”(第123页)】

殊不知,毛泽东不同于别人。“中国绝不可能默许美军挥师朝鲜边境”。基辛格说:美国和联合国

“这样的观点与北京对国际事务的看法南辕北辙。美国刚一开始对台湾海峡行进干预,毛泽东就把第七舰队的部署定性为对亚洲的‘侵略’。中国和美国彼此战略意图的错误解读使冲突一触即发。美国试图迫使中国接受它的国际秩序,即国际秩序需要以联合国这种的国际组织为基础,没有别的选择。而毛泽东一开始就无意接受一个中国没有参与设计的国际秩序……
中国绝不可能默许美军挥师朝鲜边境,因为朝鲜是历史上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特别是日本就是以朝鲜为根据地占领满州,侵略中国北方的。况且美国出兵朝鲜在战略上还意味着中国在台湾海峡和朝鲜两面受敌,所以中国就不会袖手旁观……结果导致了两年的战场厮杀和20年的敌对疏远。”(第123—124页)
“任何研究军事的人都不会想到,刚打完内战,喘息未定,主要靠缴获国民党的武器来装备自己的人民解放军和一支在核武器撑腰的现代化军队作战。不过毛泽东的军事战略确为常人所不及。”(第124-125页)】

战争的结果咧?

中国志愿军硬是奇迹般地把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从接近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以南,逼得美帝国主义第一次在没能取得战争胜利的情势下签订停战协定,使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尝到了战争失败的苦果。

基辛格说:

【“这就是美国第一次参战的落得的结果。美国无法调和政治和军事目标,这也许会使其他有意向美国挑战的亚洲国家相信,美国国内难以接受没有明确军事结果的战争——10年后在越南旋涡中,这个难题再次尖锐地出现。
也不能说中国完全如愿以偿,至少在通常军事意义上是这样。毛泽东没能像中国的宣传机器起初宣称的那样,把朝鲜全境从‘美帝国主义’的魔掌下解放出来。但是他决定参战是为了更大、更抽象,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目的:使‘新中国’经受战火考验,彻底颠覆中国一贯的软弱和被动的形象;向西方(一定程度上也向苏联)证明中国是天下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为了保卫国家它将不惜使用武力;确立中国在亚洲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毛泽东新思想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它的战略思想,更在于藐视世界强权,敢于走自己的路的坚强意志。
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的中心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对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记忆成了后来美国对越南战略的一个重要制约。”(第138-139页)】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地位”,“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令僻好战争的美国,在以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的里不敢轻易动武,为全世界人民争得了几十年和平时期。为中华民族樹立了难以逾越的伟大历史丰碑。

四、“台湾问题成了中美国关系的痼疾,只要美国把台湾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其余一切免谈”

在基辛格眼里,毛泽东的政治原则—寸土不让,在台湾问题上,更是立场铁定,毫不含糊。

他说:

“杜勒斯在日内瓦会议上拒绝和周恩来握手,既表示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反映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毛泽东的态度与杜勒斯并无二致。台湾问题成了中美国关系的痼疾,只要美国把台湾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中美两国对抗就在所难免。中美关系注定难有进展,因为对中国来说,只要美国不同意撤出台湾,其余一切免谈;美国则坚持除非中国放弃武力解放台湾,否则不谈撤出台湾。
因此,第一次台海危机后,中美两国对话以失败告终。因为只要一方坚持基本立场,就没什么可谈的。……从1955年到1971年的16年间,美国和中国的驻外使节共举行了136次会谈。唯一实质性的协议是1955年9月达成的,该协议规定中美国双方准许内战时期被困在对方境内的公民回国。
在那以后的15年间,美国政策的重心一直是要求中国正式宣布对台放弃使用武力。1963年3月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在外交事务委员会听证时说:“我们年复一年地搜寻共产党中国愿意放弃武力解决争端的任何蛛丝马迹。我们也寻找它不再把美国视为头号敌人的迹象。中共的态度却一直是敌对和僵硬的。(第152、153)】

就这样,中国同美国较量、斗争长达二十来年,终于迫使尼克松承认了“一个中国”,承诺从台湾撤军,这才有他1972年7月的访华,实现中美关系出现历史性突破。

基辛格说:

【“1971年2月2日,尼克松根据我7-10月的访华会谈,归结出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很全面,同时也是美国的底线。这五项原则是: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声明美国不支持台湾岛屿内的独立运动;美国不鼓励日本插手台湾问题;支持和平方式解决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支持继续推动正常化。”(第267-268页)
我和乔冠华草拟了《上海公报》剩下的最后一节。其关键只有一段,但为了写这一段,我们开了几乎整整两个夜车。这段内容是: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其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这一段话把几十年的内战和敌意化为北京、台北和华盛顿都可以接受的一个原则。(第268-269页)】

五、毛泽东在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抗的世界中为中国争得了“一个不容小觑的大国地位”。

在基辛格眼里,毛泽东接手的中国,原本“是一个被战争躏躏摧残的”、四分五裂的国家,他“以顽强的意志把他们打下的江山变成一个世界大国”,在同超级大国的较量中,为中国确立争得“一个不容小觑的大国地位”。

他是这样说的:

“毛泽东接手的是一个被战争躏躏摧残的国家,是他结束了国内的派系斗争,带领中国在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抗的世界中稳步前进。他煞费苦心地让中国参与到了一个个交汇错综的地缘政治圈中,却又不受其束缚。经历战争、紧张局势和他人怀疑眼光的洗礼,中国蒸蒸日上,在苏联解体后依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兴国家。毛泽东为中国发展奠基付出了代价,中国成功依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坚忍的毅力,以及他们的耐心和凝聚力。或许作为领导者,毛泽东常为此焦虑忧心,但也正是这些构成他宏图大业的基石。
毛泽东在迟暮之年还有意挑战美国对世界秩序的设计图,坚信在明确了战略以后要明确战术。”(第315_3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10年中,国家领导人以顽强的意志把他们打下的江山变成一个世界大国。(第174页)】

就这样,

“毛泽东推翻了传统的旧中国,以其断壁残垣为最终现代化建筑基础”(第317页)。】

没有这个“为最终现代化建筑基础”,也就谈不上后30年现代化建设的“辉煌”。

六、毛泽东的胜利源于他对“中国人民的韧性、能力和凝聚力的信心”

在基辛格眼里,毛泽东“一直相信中国人民最伟大”,相信人民,依靠人民,这就是毛泽东取胜之本。

他说:

“毛泽东坚信他的‘继续革命’将会成功,这一信念有三个来源:意识形态、传统以及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对中国人民的韧性、能力和凝聚力的信心。事实确是如此。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都能坚持其民族精神不坠。……
换了毛泽东,这完全不可想象。他的革命基本上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革命若要对世界产生影响,也只能通过中国人民的努力和榜样的力量。毛泽东一直相信中国人民最伟大。”(第100页)】

基辛格以“核讹诈”为例,生动而有力地证明,毛泽东面对“核讹诈”能那么令人惊讶的“泰然自若”,就是源于他坚信“人民战争”,兵民乃胜利之本。

他是这么说的:

1950年韩战伊始,杜鲁门就曾对中国挥舞过核武器,毛泽东不屑一顾。1969年夏天,苏联在中国边境上陳兵100多万,又一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苏联的中级层官员在世界各国他们相识的同级官员询问,若苏联先发制人,攻击中国的核设施,他们各国会如何反映?”】

然而,毛泽东令人惊讶地“泰然自若”!

基辛格说:

【“面对大国核战争的威胁,很有些空城计的意思。从一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在与两个核大国的三角关系中周旋,它们各自都有能力对中国构成巨大的威胁,假若它们联手,中国则会遭到灭顶之灾。对于这一形势,毛泽东的应对办法是人民战争。他宣布不懼核威胁,公开表示不怕牺牲,说它会保证共产主义胜利能够更快到来。毛泽东关于核战争的言论是否出于真心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显然成功地使世界各国相信他并非虚张声势——经受住了对他声誉的最终考验(当然中国不完全是‘空城’,它最终发展了自己的核武器,尽管其规模比苏联或美国小多了”(第93-94页)】

基辛格还特别指出:当苏联正式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之时,美国曾向中国撑出“核保护伞”,毛泽东并不以为然,竟然“还带洒脱灰谐”地表示:“有人要借我一把伞”,“我们不要,我们不要核保护伞”(第286页)

这是因为,毛泽东“坚持一个主张,以维护中国的行动自由与国家尊严,那就是他们不需要保护,中国有能力应对一切可预见的危机,必要时也可以孤军作战。”(第284页))“毛泽东的应对办法是人民战争。他宣布不懼核威胁,公开表示不怕牺牲,说它会保证共产主义胜利能够更快到来。”(第93-94页)我问他,“如果他们就扔炸弹不派兵怎么办”?毛泽东的回答是,“怎么办?也许你可以召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会让他们把我们打垮,他们也会耗尽实力。”(第283-284页)“这番豪言壮语可能是有意掩盖中国的脆弱面,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对全球大战这一实际梦魇的严肃分析。”

总上可知,在基辛格眼里,毛泽东像是一位“另一世界的神灵”;他领导的中国革命打败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其国外的战略是宣告“中国人民已经站了起来”,但“在世界上站起来谈何容易”,毛泽东说到做到了;“国内的政治准则——寸土不让”,“并总的说来取得了成功”,实现了除台湾外中国领土的统一;毛泽东完全出乎美国的战略预料敢于出兵抗美援朝,让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苦果;在与美、苏两个核大国三角关系中纵横捭阖,为中国争得了“一个不容小觑的大国地位”,毛泽东的胜利源于他“一直相信中国人民最伟大”。反观我国的某些“公知精英”却极力“非毛反毛”,悢不得将其彻底“粉碎”,凸现其诚如马克思说的,是多么“可鄙、可恨和可恶”!历史如铁,公道自在人心,这“人心”,终会将他们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18-12-25/5422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12-26 关键字:领袖风范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