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十大气质
毛泽东的十大气质
唐双宁
气质,语出宋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的外在行为总和,一般是指人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人的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率真与理智的统一。
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诗人和书法家,毛泽东的天资特别是他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磨练,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气质,对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特殊作用,也影响和感染了几代中国人,甚至超出了“中国人”的范畴。对毛泽东的气质可以作如下的初步探讨:
1
英雄气质
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可以说是他特征最为鲜明的气质。无论是广大人民群众、毛泽东的战友抑或他的敌人,都不能不承认毛泽东身上存在的这样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可以用英才盖世、英俊威武、英姿焕发、雄才大略、雄视天下、一代雄杰等词语来表达,甚至怎么表达都不过分。还在毛泽东十三岁就读东山学堂时,一首“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就呈现出一种少年“霸气”。
他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不知令多少人折服,同时也不知令多少人看出江山最后的归属。据李银桥《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回忆,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当他率领300人同百倍于己的国民党部队在陕北捉迷藏时,竟敢于冒险同追捕他的国民党部队相向而行,大有十万军中探囊取物的气概。抗战后期,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一时间全世界“谈原子弹色变”,延安的《解放日报》也在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
毛泽东得知后,立即将《解放日报》负责人叫到窑洞进行严厉的批评。他知道原子弹的厉害,他更知道信心的重要。此后,他多次谈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1947年6月他转战城南庄,国民党飞机投下炸弹,在尚未爆炸一些人连拖带拽拉他进防空洞时,他偏要指着丝丝冒烟的炸弹说“还可以打两把菜刀嘛”。
这就是浑身充溢着英雄气质的毛泽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三大战役后,卫士给他梳头,发现他头上生出一根白发,他自叹到:“打了三大战役,害的我白了一根头发”。真不知他这是一种“成本核算”,核算为打胜三大战役生了一根白发而认为“值得”,还是一种“惋惜”,惋惜自己为打了个“三大战役”而生了一根白发?
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信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柱石。今天,毛泽东的这种英雄气质,是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气质。
2
天下气质
天下气质就是胸怀天下,忧乐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如果说英雄气质反映的是一种豪气,天下气质则是在英雄气质基础上又平添了一种境界,一种责任。项羽是英雄,但他的境界定格在“不能锦衣夜行”上;梁山好汉是英雄,但他们的境界定格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上;唐宗宋祖是英雄,但他们的境界定格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上;而毛泽东的境界,是追求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追求人类的自由平等幸福,是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青年毛泽东辞别父母留下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充分反映了毛泽东从小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抱负。还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他就发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呼声。
1936年,这两幅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合影。
此后,从上海建党到安源罢工,从农运讲习所到挥师井冈山,从反围剿到长征,从抗战胜利到解放全中国,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切的一切,原动力都是毛泽东的“天下气质”。天下气质的背后是担当、是境界、是责任、是胸襟,也是对大势的把握和驾驭。毛泽东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气质同他的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3
求真气质
“求真”就是追求事物的本源,就是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源于社会责任的一种自我加压。求真气质是毛泽东从小养成并在求学和以后的革命实践中日异鲜明的气质。学生时代,在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等各个主义的选择中,他认定了中国革命的出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毛主席转战陕北。(一九四七年)
苏联十月革命通过城市暴动取得胜利,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照搬苏联经验,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无数次失败的教训,促使毛泽东不断思考和探索,寻求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秋收起义的目标本来是打长沙,这是上级的指示、中央的决定。
但在如此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打长沙无异于以卵击石。“求真气质”促使毛泽东进行新的思考,寻找新的目标,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继之开辟了中央苏区,并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主席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一九四八年)
长征中,面对左倾错误路线指挥下红军遭受的挫折,“求真气质”促使毛泽东在担架上,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直至遵义会议上不断力争,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轨道。抗战中,面对“亡国论”、“速胜论”等思潮,“求真气质”促使毛泽东冷静分析中日力量对比,从战术到战略,从军力到人心,从国内到国际,最后以一篇《论持久战》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理论基础。“求真气质”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甚至包括他后来的失误。失误,也是他在“求真”,也是他“求真”的代价。
4
善事气质
善事包括善学、善思、善谋、善断、善处(处理实际问题)等多个方面,它反映的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超越于“自发”的“大自觉”。
善学,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从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善学”不仅指“学”,更包括“善”。
毛泽东的“善学”就是善于从各类书籍中吸取他人的智慧。他从《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启发出军事斗争的灵感,从《资治通鉴》中学习到治国的经验,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学习到立场、观点、方法。这些是读有字书。
他还善于读无字书。还在湖南一师的时候,他就多次和同学好友结伴“游学”,从现实生活中增长知识和智慧。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他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不刻板、不教条,学用结合,学用相长,真正是学到了家、学到了真谛。善思,他思维开阔,或纵情于天地万物之间,或驾驭于古今风云之上,忽天马行空,忽独辟蹊径,常常能想别人所不能想,思别人所不能思。他的思维大到政治上把昆仑“截为三截”,小到从科学上认定“基本粒子”还可再分。
1953年5月30日,毛泽东与李敏、李讷、刘松林及身边工作人员在北京玉泉山。
1977年,在夏威夷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美国著名微粒子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提议,把科学家新发现的构成“夸克”和“层子”的更基本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毛泽东。这一提议被大会通过。
这个提议的起因是,1955年,毛泽东同钱三强等人曾有过一段对话:
毛泽东问:“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
钱三强回答:“是这样。”
毛泽东又问:“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这一问把这位科学家问住了,因为当时世界上认为,质子、中子是最小的基本粒子。
停了一会儿,钱三强说:“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是最小的,不可分的。”
毛泽东微笑着说:“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中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反正我信。”
后来,毛泽东当着于光远和周培源又提起这件事,并引用了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在国际科学界,有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科学概念的,也有用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新的科学发现的,但几乎没有用政治家的名字命名的。
毛泽东是一个例外。而且,这,个命名是由美国人提议,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提议,在世界的物理学会议上通过,在美国的国土上通过,这不能不令人叹服,这也不能不说是世界对毛泽东“善思”的“认可”。
善谋,毛泽东的善谋表现在对复杂矛盾的判断上,表现在对眼前事务的前瞻性分析上,表现在跳出局部范畴的大视野大思路上。
在军阀割据中,他认为军阀与军阀之间的“几不管地带”,正是给中国革命发展留出的空间,并借此谋划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他思考新的世界划分方式,改变了传统利益格局中东西两大阵营的划分,谋划出“三个世界”的理论,彻底打破了原有世界格局。
善断,是基于对复杂事务的深刻判断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胆略,一种魄力。毛泽东的善断表现在每当革命处于危亡时刻,在他人无法找到出路的时候,他总能及时提出自己独到的主张并大胆决断。遵义会议后,面对敌人的四面围堵,毛泽东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决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甩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是当时红军指战员的真实心声,也是对毛泽东“善断”的由衷感佩。
毛主席在江苏视察。(一九五四年)
善处,即与人共事的能力。毛泽东一生面临各种复杂情况,见过各种场面,国际怎么处,国内怎么处,与敌人怎么处,与朋友怎么处,与自己的同志怎么处,与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怎么处,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怎么处,顺利时怎么处,不顺时怎么处,处于多数的时候怎么处,处于少数的时候怎么处,他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的一句名言就是: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不啻于“善处”的最好诠释。
党内有“善学”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成了教条主义;有善学善思善谋者,但由于种种原因,缺少善断的魄力和善处的能力。由于“五善”兼具,使得毛泽东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这不是偶然,而是全党在革命斗争选择中的一种“必然”。
5
自信气质
自信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一种坚定的自我价值体现,一种积极的意识表达。
毛泽东自信气质贯穿一生。他曾多次引用少年时期的诗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用以倾述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自信。
毛主席在北京郊区农村视察。(一九五四年)
如果说青年毛泽东的自信是一种志向和责任,那么参加革命后,实践斗争的锤炼又使他增加了一份能力和智慧。因为他找到了施展抱负的舞台,就是农村根据地;找到了在这个舞台上演出大剧的功夫,就是武装斗争;找到了这出大剧的脚本,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1945年,在风云莫测、险象环生的背景下,毛泽东毅然应老对手蒋介石之邀到重庆谈判,坦然赴之,从容应对,平安归来。试问,此举非大智大勇者焉能处之,非充分自信者焉能为之?
毛泽东的自信气质表现在革命实践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政治上,他坚信“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生活上,他畅游长江吟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的自信不是自我的盲目乐观,而是源于他对人类历史发展根本规律与最终归宿的洞察,源于他对社会矛盾的深入了解和精确判断,源于他对历史和哲学的理性思考,源于他为了崇高理想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智大勇。他的那句“当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
毛主席在杭州。(一九五四年)
6
率性气质
“率性”是一种“真性情”,是一种自我情感的天然流露。毛泽东是一个本真的人,处处表现出敢爱、敢恨、敢为、毫不做作的率性。毛泽东访苏,因为同斯大林意见不和,几天不得见面,毛泽东就冲着苏方大喊我一天就是三件大事“吃饭、睡觉、拉屎”,发泄自己的不满。毛泽东喜欢游泳。赫鲁晓夫来访,本来是一场十分正规的外事活动,需要西服革履,正襟危坐,毛泽东却拉着赫鲁晓夫套上救生圈去游泳池里“会谈”。尼克松来访,本来这是惊动世界的大事,毛泽东却要和尼克松谈哲学问题,“正事”告诉他“同总理谈”。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到父母墓前行礼致敬。
毛泽东的率性气质更多地反映在生活上。1958年毛泽东在上海看《白蛇传》看得入迷,完全进入其中。据警卫回忆,毛泽东看到法海阻挠白娘子、许仙成婚时,在剧场当场站起来指责。当时由于他肚子大看演出时松开了皮带,以至于裤子掉了下来,害得警卫员急忙帮他提裤子。演出结束同演员握手时,毛泽东用两只手同“青蛇”握手,用一只手同“许仙”和“白蛇”握手,却没有理睬“法海”。
毛主席在北戴河。(一九五四年)
毛泽东的“率性”很难用“好”和“不好”,“对”和“不对”来解释。毛泽东就是毛泽东——只能这样理解。
7
幽默气质
幽默是一种寓含着“哲学思考”的乐观人生态度,是严肃话题的诙谐轻松表达。它通过机敏、睿智、自嘲,调侃、风趣的语言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思考。毛泽东可以说是语言表达大师,通过他的幽默气质,常常把复杂、紧张、刻板的问题简单化、趣味化,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毛主席和陈毅同志在北京。(一九五八年)
1929年他为红四军制定《教授法》时曾特别提出“说话要有趣味”。在谈到和朱德的关系时,他风趣地说“你是‘朱’,我是‘毛’,我是你身上的一根毛,没有朱,哪有毛”,一句幽默的笑谈道出了两人的深情厚谊。
1939年7月7日,华北联大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在演讲中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当时联大将迁到抗日根据地去)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在这里,毛泽东引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神话故事,借题发挥,十分精炼地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概括成“三件法宝”,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毛主席在河南农村视察。(一九五八年)
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重庆各界邀请毛泽东演讲,突然有人提出“假如此次和谈失败,国共再度开战,毛先生有无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机智巧妙地回答:“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蒋先生的‘蒋’字,乃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了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位草头将军而已。我这个‘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民众意愿和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此言一出,掌声雷动。毛泽东就是这样经常不经意间运用“幽默气质”的“四两”,拨开压顶的“千斤”。
毛主席在庐山。(一九六一年)
8
倔强气质
倔强就是性格的刚强不屈。它展示的是一种执着,一种坚韧,一种毅力。
在革命事业上,毛泽东一生克服了许多困难,从参加建党,到秋收起义、到井冈山、到长征、到陕北、直至到“北京赶考”夺取全国胜利,经历了许多的曲折和危险,但他始终矢志不渝,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从已知的文字记载和毛泽东大量诗词文章中都可见到他的刚强,也可透过刚强看到他的倔强。
论资历,毛泽东是党的“一大”代表,早期曾经做过党内事实上的二号人物,但后来又多次降职,甚至被误传“开除党籍”。毛泽东几度沉浮,但都不曾灰心丧气。可以说毛泽东身上的巨大能量和对理想目标追求的意志力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革命期间,有的人害怕了、有的人逃跑了、有的人叛变了,而毛泽东却始终思考着、坚持着、战斗着,这当然主要是毛泽东的历史责任感,是他的革命理想和信心的支撑,同时也是他的倔强气质使他能做到不妥协、不屈服。
毛泽东革命斗争中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毛泽东从小就喜欢和人拧着做、对着干,并且越摧越坚,越压越硬。
13岁时,因为同父亲发生争执,父亲要求他下跪,他就威胁要跳池塘,最终以“一膝下跪”达成妥协。据服务人员回忆,在一次吃臭豆腐的时候,筷子夹不上,越夹不上他偏越要夹,好像同臭豆腐赌气,最后干脆一口把整个臭豆腐吃掉。
毛泽东喜欢挑战别人没有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他不听劝阻游长江、游湘江、游珠江,他还要游黄河,还要从头至尾考查黄河,甚至还要到密西西比河游泳。这些都反映了他敢于挑战一切的刚强和刚强中透出的倔强。
1976年5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书房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布托
9
风雅气质
毛泽东一生饱读,成就了他的风雅。
毛泽东手不释卷、信口拈来,他的风雅不是矫揉造作,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真本性、纯天然的风雅,是大气度、雄万端的风雅。
毛泽东一生创作诗词百余首,既有“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柔肠,又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
既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浪漫,又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慨叹;
每一段柔肠、每一段豪情、每一段浪漫、每一段慨叹无不透视着他的风雅。
人们最为叫绝的词作《沁园春·雪》,以其撼动山河、摇曳历史的气势,不但打赢了国共两党的文坛政治大战,而且成为中华诗词宝库中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千古绝唱。
据回忆,毛泽东早年在湖南安化拜访一位老先生时,老先生写了一幅上联摆在桌上:“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毛泽东随即写出下联:“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其语中的内涵让老先生顿然亲近有加。
在井冈山革命处于低潮时,当行军打仗人困马乏,吃不上喝不上许多人悲观失望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用诗一样的浪漫语言预言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一生不但创作了大量诗词,而且留下了许多墨宝,成为近现代攀上狂草高峰第一人。
1999年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国书法》杂志和几家媒体举行了一次类似于全民公投性质的活动,评选百年十大书法家。通过专家评选和无记名投票,毛泽东被列为第五,列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之后,与沈尹默并驾,排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李叔同之前。郭沫若诗赞毛泽东“泰山北斗,诗词余事”。诗词是毛泽东的余事,书法对于毛泽东就是余事的余事了。
毛泽东的风雅来自于他的浪漫情怀和高度自信,来自于他的文学功底和人生驾驭,这种风雅是黑暗岁月里民众看到的天边朝霞,是枪林弹雨中人们嗅到的战地黄花。
10
平民气质
毛泽东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一生保持平民本色。毛泽东的平民气质首先表现为他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还在毛泽东幼年的时候他就同情弱者,乐于助人。一次毛泽东的父亲买猪,并付了定金。等毛泽东去赶猪的时候,猪价上涨,毛泽东感到心里不安,自作主张退还定金,觉得不应“赚心灵不安的钱”。
工作中,毛泽东也许是平民气质使然,他一生倡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常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向下级学习,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这种平民气质使他能体察下情,了解实际,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大量著作,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毛泽东的平民气质表现在生活上,他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感戒备森严、警卫重重,把自己和群众隔离;他更反对走形式,讲排场,比如众所周知的他最爱吃的就是“红烧肉”,最爱穿的就是“布鞋便装”。他生活上不讲究,衣服破了可以补一补再穿,走路累了捡一根树枝可以当拐杖。到莫斯科访问,他要苏方专门打掉坐便,换上蹲便。“坐便”对他可能不舒服,但可以显示“高贵”。毛泽东的平民气质决定了他宁可要“舒服”,也不要“高贵”。
毛泽东平民气质的本质是他始终把自己置身人民的一分子,和广大的劳动者打成一片,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体会他们的温饱冷暖。他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交谈、每一个玩笑,平民气质都使他赢得人民更多的尊敬和爱戴。
今天,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时候,我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的气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代表,毛泽东的气质可以说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从一般性讲,毛泽东的气质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与传统美德;
从特殊性讲,毛泽东的气质展示了个人的独特魅力和人格风采。
毛泽东特有的气质同他的革命理想、革命理论、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使其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可否认,毛泽东后来的失误,除了其他原因以外,同他的个人气质也有一定关系,但孰重孰轻,毋庸置疑。
如果不怀有偏见,都应当承认毛泽东的气质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特殊法宝”。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他是一位伟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伟人定位越来越将被历史所证明。而毛泽东的气质,在一定意义上成就了这位伟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20-12-22/6676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