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人民领袖毛泽东,迎难而上治水患
看历史:人民领袖毛泽东,迎难而上治水患
朱 江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无疑,中国这么一个大国,“难念的经”很多。其中,水患是大难题。
水,人类生存的第一资源,使得江河两岸成为人们居住的村落城镇的首选地。因此有了“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一说。
但是,我国的各条大江大河在滋养中华民族的同时,雨季时分也时不时地给两岸造成破坏,甚至经常带来毁灭性的伤害。1950年代以前,在洪涝灾害的巨大威力面前,中华儿女只有痛苦和无奈。
而且,老天爷一点都不体恤人间疾苦。就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建设新世界”的蓝图还没开始,1950年6、7月。当时,淮河流域发大水,1300余万人口受灾。
面对这样的大难题,人民领袖毛泽东为之痛心的同时,迎难而上,立刻行动!
流泪阅读了华东局的灾情汇报电报后,毛泽东批示:
“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请邀集有关人员讨论(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导淮两问题。如何,请酌办。”
随后再做指示:“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
在毛泽东的督促下,1950年8月底就召开了全国治淮会议,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为督促根治思想落地,毛泽东于9月21日再次督促周恩来:“治淮开工期,不宜久延,望督促早日勘测,早日作好计划,早日开工。”
为让大家重视,毛泽东还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就在淮河治理工程启动不久,尽管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且台湾海峡形势紧张,国内方方面面百废待举,为解决这个积压几千年的大难题,毛泽东亲自批示,把两个原准备投入抗美援朝的野战师集体转业,改编为水利一师和水利二师,开上治淮第一线,直接担任佛子岭水库和薄山水库的建设攻坚。
如此,以治淮工程为标志,新中国治理江河水患、兴修水利的人民战争,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铺天盖地地打响。
此后,毛泽东一直高度关注水患治理,发出相应的号召,给各地方政府、各相关机构压上了不可推卸的“治水”重任,为启动和持续开展各项治水工程垫定了基础。
因为深知治水之难,毛泽东亲临一线做调研。1952年10月底,毛泽东不顾身体疲惫和安全隐患,把组织上强行给他安排的休假时间用来考察黄河。
这次行动,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亲自去黄河下游考察,认真、系统、深入、科学,以实际行动带动大家深入实际,根治黄河隐患,发挥黄河效能。
在此期间,毛泽东多次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这句话后来广泛流传,成为一代人治理黄河的口号。
在指导治水工作中,毛泽东一方面强调要科学规划,全面规划;一方面强调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这就为治理水患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两大关键因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在毛泽东的亲自督导下,决策、资源持续到位,新中国二十多年的工程效果,远胜以前几千年的积累,水患治理成就震惊世界。到1970年代后期,全国流域性水患得到全面遏制。
这就是人民领袖毛泽东,迎难而上,带领中华儿女快速遏制了水患!这样的历史,不可忘记。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21-07-29/7047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