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领袖风范

打印

刘少奇:毛主席的伟大,是在关键时刻,他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为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成为延安整风的学习文件

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爱国热血青年,纷纷从全国各地涌向延安。这一方面为中共的抗日队伍增添了大量新生力量,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一些青年把当时国统区的不健康的思想乃至一些不良习气和作风带到了延安。这种现象引起了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和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刘少奇重视。值得重视的还有,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经遵义会议所纠正的王明的“左”倾思想尚未得到系统、彻底清理,对党的建设仍然产生着不可低估的不利影响。

1939年在延安,周扬与毛泽东、刘少奇交谈。

在这种情况下,刘少奇认识到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发出的“要在全党开展一个学习竞赛”的号召的重要性。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着重提出的“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更是在刘少奇思想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他决定就此命题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研究和创作。

1939年7月8日和12日,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获得良好效果。后来,刘少奇将演讲稿整理成文。毛泽东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应当尽快发表。8月,《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解放》连续刊登,引起党、政、军等各方人员的热烈反响,成为后来延安整风的学习文件。毛泽东在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特地引证了该文的内容:“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有一种人的手特别长,很会替自己个人打算,至于别人的利益和全党的利益,那是不大关心的。‘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单行本。

“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收到巨大的成效。”“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252页、253页)

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刘少奇成为中共实际上的二把手。整风对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刘少奇有深刻的认识。在后来的每次整风中,刘少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49年9月21日,刘少奇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话。

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强调首先是整顿干部作风,密切党和人民的联系。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共八个要点,第六条为“整党及建党”,整风由此迅速转入整党。

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少奇在会上作报告,分析了革命胜利后党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闭幕当天,作了题为《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他指出:“现在虽然不像一九四九年以前那样随时有遭受反革命迫害的危险,但是战争还没有完结,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工作方在开始进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每天都在计划着要破坏我们的事业,企图在中国复辟。所以毛泽东同志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由于中国革命已经胜利,新的更伟大更艰苦的革命任务已经被提了出来,因此,今后共产党员必须比过去具有更高的条件,才能担负这些任务,否则,是不能担负这些任务的。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提高党员的条件。”会议通过《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对整党及建党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1951年3月28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报告中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4月9日,在会议上作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报告。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再次提到了“延安整风”的历史意义。他说:“组织全党干部在这个运动中,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详细地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检查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展开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就真正地提高了大批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觉悟水平和对于党内是非的辨别能力。大批干部认识了同实际脱节的教条主义的错误,也认识了同理论脱节的经验主义的错误,养成了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他们在党内外所进行的工作,就变得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了,工作中的重大错误就减少了。”

1957年4月,刘少奇和王光美在上海看望宋庆龄。此时正是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深入的、力度最大的“开门整风”,以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时候。在谈到了这次整风运动时,刘少奇对宋庆龄说:“孙中山先生很有魅力和才华,献身革命几十年如一日,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党。”宋庆龄点头表示赞同。刘少奇又说:“共产党吸取了这个教训,才领导革命成功了。现在,我们号召群众帮助我们整风,目的是使我们的党更好。”宋庆龄听后兴奋地表示:“党中央采取的这个态度很好,我相信党一定会越来越好。”宋庆龄当场表示希望加入共产党。

1957年4月,刘少奇、王光美同宋庆龄在上海。

刘少奇的话提高了宋庆龄对共产党这次“开门整风”的认识。在后来的反右派斗争中,正是出自于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特别是整风目的的深刻认识,宋庆龄发表了两篇旗帜鲜明的文章,一篇是1957年6月2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否认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使全国人民重陷于奴隶的地位》,一篇是发表于195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上的《团结就是我们的力量》。她在《团结就是我们的力量》中指出:“有少数人企图转移‘整风运动’‘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真正教育作用和纠正错误的作用。他们要利用这个运动来使我们的新的政治制度和我们国家的基础发生动摇。他们把攻击集中于为全体人民找出和开辟道路的共产党在我们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她在文中还愤怒地驳斥道,“有些反动分子说,八年来中国‘一事无成’,或是说‘一团糟’。生活本身就给予了驳斥!饥饿、贫困、孱弱的旧中国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怎么发生的?难道这些人的眼睛瞎到了这般地步,以至于连我们国外的最凶恶的敌人也不得不勉强承认的进步他们都看不出来吗?反动分子的谎言所激起的愤怒是不难理解的。依我看来,人民出来说话,把事情搞个清楚,是完全正确的。”(《宋庆龄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280页)

1957年5月22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刘少奇在发言中谈到开展整风运动问题时指出:我们党实行整风很有必要。现在党外有很多的意见,党内也有意见。相当严重地脱离群众,不整风,我们党就会慢慢地毁掉。党外人士的意见,百分之九十是正确的。有些不正确的意见,不要忙,不要一下子顶回去。现在大家都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真有假,包括党内,也是有真有假。国际有修正主义思潮,国内也有这种思潮,党内也有。我们让它放一个时期,然后准备反击。让修正主义改一下教条主义有好处,但是修正主义不能够克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也不能克服修正主义,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有许多人用修正主义反对教条主义,所以我们在整风中间要正确地区别。现在党内许多同志受到党外的攻击,这种攻击有好处,使我们的头脑清醒一点。我们国内各条战线现在都发生了重新改组的问题,各个阶级都有左、中、右三派。在斗争没有开展的时候,中派总是跟右派站在一起。因此,我们考虑做中派工作,要搞政治的“化学工业”,把中派和右派分开,让中派和我们结合,使右派孤立起来,办法是充分暴露右派。

邓小平在谈到“文革”时曾指出:“关于‘文化大革命’,也应该科学地历史地来看。毛泽东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文革”初期,刘少奇把“文革”看作是一次新整风运动,并希望取得成功。他说:“过去中央千方百计想寻找一条途径,以纠正、杜绝各级干部正在滋长起来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脱离群众现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一次尝试,希望文化革命是一个更好的机会。”他还说:“党用这种方式整风,过去没有遇到过,要观察几天再说。”

“文革”的失败说明那种“疾风暴雨”群众运动式的整风是行不通的。然而,改革开放后盛行的“一团和气”式的整风效果也需要总结反思。因此,党建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创新,是摆在全党、特别是党建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党内的团结和统一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中国处于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复杂而艰巨,面对的是异常强大的敌人和异常凶险的形势。刘少奇一开始就对党内团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视为党建的根本性问题。

1937年7月12日,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第三部分《党内团结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时,一开头就讲:“首先来讲一讲党内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来巩固我们党内的团结?因为在今天来说,我们党内的团结和统一,已经是比什么都还重要的事情,是解决党的一切任务的中心关键与决定因素。每一个忠实的党员,必须严重的来注意这个问题。”他还警告:“我们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的疏忽。个别组织中任何不团结的现象,都能给敌探汉奸反共分子利用,都能给党的工作以极大的损失,甚至遭受悲惨的失败。特别是党的中央及全党对于中央的关系之正确与适当的建立,是团结全党的中心关键。”他还批评了“只要我在政治上是‘对的’,我就可以不必服从多数或上级与中央了”的现象。他说道:“如果他不服从多数与上级,就会要自由行动,形成小组织,与多数和上级对立,引起党在组织上的紊乱与分裂。这就是在组织上破坏党。这就是绝大的政治错误。即使他在其他某些政治问题上是对的,也绝不能抵偿他破坏组织的大错。”

1937年,在延安出席中共白区工作会议时的刘少奇。

1942年3月中旬,刘少奇带领华中赴延安干部100多人,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启程,踏上了返回延安的千里征程。途中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帮助解决了山东军政领导人之间的一些分歧。事后,由于发现前行之路敌人封锁非常严密,刘少奇等暂时停留下来。

在此期间,刘少奇发现部分人员不大安心自己工作岗位,有些干部中存在不够团结的现象,决定利用停留待机这段时间,组织学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一次听取学习汇报的时候,刘少奇强调:“共产党之所以战无不胜,就由于能把千百万群众团结到自己周围。必须党内团结得很好,才能去团结群众。共产党如果不能把群众团结起来,任何工作都是毫无作为的。党内是否团结得好,又要看那些负领导责任的同志是否团结得好。”“团结,这是我们党的根本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处在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团结和统一就显得更加重要。建国之初的“高饶事件”,印证了这个重要性。而处于事件漩涡中的刘少奇的表现,体现了他对“党内的团结和统一比什么都重要”的一贯坚持。

“正当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时候,党内发生了高岗、饶漱石进行分裂党的活动、破坏党的团结的严重事件。”“(高岗)在1953年夏季全国财经会议期间及会后,四处活动,散布留言,攻击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破坏党中央的威信。同年九十月间,饶漱石在党的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也有针对刘少奇的非组织活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452页)

处于非常困难境地的刘少奇,仍然坚持认为,在党内出现矛盾和不同意见时,自己应该更加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必要时在非原则问题上作一些妥协让步,以维护党内的团结和正常的工作秩序。于是,他多次主动找高岗和饶漱石交谈沟通,以求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地为党工作。他在尽力排除干扰,协助毛泽东处理好党内工作的同时,多次在党的会议上强调全党同志要为维护党的团结而努力。例如在第二次组工会议的闭幕会上,他就说道:“我们绝不允许我们自己把眼光限制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里面,只关心本地区、本部门,而不关心全党。希望这一次到会的各地区党委的组织部长同志到处提倡全党团结一致的精神和为巩固全党的团结而努力。要巩固全党的团结,是要努力的,要做工作的。邓小平同志讲了,全党过去是团结的,今天也是团结的,那么是不是高枕无忧了,就看不到缺点了,或者看到缺点而把它掩盖起来呢?不是的,要努力,要消除我们的缺点,要做工作,要为全党的团结而努力!”

刘少奇在延安杨家岭窑洞。

为了维护党内的团结和统一,刘少奇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在1966年8月举行的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刘少奇在党内地位由第二降到第八。刘少奇在选举后当即表示:主席不在北京时,中央在“文化大革命”所犯的错误,主要由我负责;我说过的话,作过的事,我都负责,绝不推脱;其他同志所犯错误,我也有责任,我当遵守党的起码的纪律,不搞两面派,不搞地下活动,有意见摆到桌面上来。他还请求辞去所有职务(黄峥:《王光美访谈录》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第376至377页)尽管他在此前毛泽东召集的小会上表达了他的不同意见,但在正式的全会上能做出这样的鲜明的表态,完全可以说明他把维护党内的团结和统一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关于“文革”,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已经作出正式结论,在此不赘。但刘少奇用自己的政治生命维护党内的团结和统一,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仍然令人十分钦佩。如果再联系到周恩来在“文革”中的“相忍为党”,我们就不能不感慨刘少奇的女儿刘潇潇说的那段话:“我父亲他们那一代人是生活在中国内忧外患的一种环境中,父亲他们那代人确实是想做一些事情,让中国强大起来,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了这种理想,他们真是觉得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走进领袖世界》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 重庆出版社 2011年 第19页)

一定要跟随我们的领袖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的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刘少奇为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强调我们今天所说的“四种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团结就是力量,核心才是保证。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实践表明,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才一步一步向前,不断迈向辉煌。中国的领导核心,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理解。从宏观层面来说,是指中国共产党;从中观层面来说,是指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从微观层面来说,是指党的领导人,党的领导人是中央领导集体“一班人”的班长,既是领路人,又是带头人。因此,“核心意识”也是党建的核心问题。

早在延安整风期间,刘少奇就多次在学习会议上明确而坚定地指出:一定要跟随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他是我国英勇无产阶级的代表,代表着中国革命唯一正确方向。

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了刘少奇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个章程最为鲜明的特征是明确规定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319页)

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一起。

刘少奇言行一致,处处注意维护核心。解放战争摧枯拉朽,迅速恢复和发展新解放地区的生产成为重头戏。1949年4月,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代表党中央到天津调研。他在同天津资本家座谈时,说过一句“剥削越多越好”。中共华北局书记薄一波把刘少奇的讲话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主席认为(天津讲话)讲得好,只是觉得‘剥削越多越好’这句话不大妥当,不一定这么讲。他概括了十六个字,即‘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要我转告少奇同志。少奇同志对毛主席的这个科学概括极为重视,说,‘主席这样提,当然好,讲得很全面,今后就照此阐述’。这就是我们党实行‘四面八方’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由来。”(薄一波:《领袖 元帅 战友》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年 第55页)后来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刘少奇曾一度与毛泽东的观点有分歧,“少奇同志在合作化问题上的某些片面性,一经毛主席的指出,他就不再坚持,心悦诚服地接受毛主席的正确见解。”(同上,第60页)

1956年党的八大期间,刘少奇在会见外国党的代表团时,多次提到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核心作用。他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这件事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解决的。“遵义会议后,中央由毛泽东负责领导,形势稳定了。”“在王明统治时,毛主席被撤职,我也被撤职。遵义会议时,毛主席才恢复领导地位。”

“文革”开始后,刘少奇努力从“整风”的角度去理解“文革”,摸索对运动的正确领导,希望“文革”可以把“毛泽东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后,尽管思想上并没有想通,但还是努力从自身找原因。他说:“有许多重要事情虽然是经过主席才作出决定的,但是没有让毛主席充分考虑,而是例行公事经过一下主席,就轻率地作了决定,或者在作出决定之后再经过一下主席就发出了。因此,我并没有理解毛主席在某些重要问题上的真实意见……。(《黄峥:《王光美访谈录》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年第381页)“这期间,少奇对我说:‘主席对我是有限度的,但是群众发动起来了,主席自己也控制不住。’他还说:‘主席的伟大,不仅是在关键时刻,他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更重要的是有些设想暂时办不到时,不坚持己见。’少奇对毛主席的热爱是真诚的”(同上,386页)。这段时间,刘少奇多次对王光美,还有他们的子女说:“我绝对没有反过党,没有反过毛主席。”“不论过去和现在,就是将来也永远不反毛主席,永远不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王光美在访谈录中说:“仅是少奇晚年这一段的表现,也足以证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少奇同志自己做到了!”(同上,408页)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第310页)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正是有许许多多像刘少奇这样经过千锤百炼的优秀分子,才能在艰难曲折的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断战胜挫折,不断修正自身的错误,坚持前行。

今天,我们应该以刘少奇为榜样,牢记他的丰功伟绩,牢记他对我们党的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与时俱进地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24-07-14/8902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4-07-15 关键字:领袖风范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