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
受苦受难盼解放
张思德同志于1915年阴历3月初六生在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的韩家湾一户贫苦的佃农家里。
仪陇也是朱德总司令的家乡。六合场座落在磊巴山,四周群山环绕,绿竹成荫,风景十分秀丽。可是,在旧社会,张思德一家人生活非常苦。张思德一家几辈都受尽了地主的压榨和剥削。他的曾祖父叫张经合,在韩家湾实在活不下去了,就跑到陕西的汉中谋生,活活累死在那里。父亲张行品也成年给地主扛长活,打短工,后来也流落他乡。张思德生下来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一粒米也没有了。他的母亲重病在身,小思德饿得拼命呼喊,吮吸破了妈妈的奶头,也吸不出一滴奶水。没办法,妈妈拖着重病的身子,走东家,串西家,要来一把半把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谷娃子不到7个月,妈妈就去世了。妈妈去世以后,张思德的婶母刘光友收养了他。张思德6岁就下地干活,割草、挖野菜、拣蘑菇、采松果,什么都干。可是,仍然缺衣少食,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张思德的父亲从外面回来,又租种了地主范有万的几亩地,父子俩辛辛苦苦整整干了一年,可是,谷子上场的时候,地主范有万的狗腿子拿着大斗来收租,一五一十量了个够,交完租子就剩下2斗不满的粮食。这还不行,地主范有万还要收回租种的地。张思德的父亲跟地主讲理,说:“不是讲好了,一租3年吗?我们把田种肥了,又想收回!”地主范有万说:“不收也行,明年加一成租子。”地主的心多狠啊!父亲没办法,带着全家离开了韩家湾。可是,旧社会天下乌鸦一般黑,有钱人都是一样黑心肝,穷人哪有活路啊。张思德那时虽然人小,也恨不得把狗地主这些吃人的恶魔统统砍死,把暗无天日的旧世界推翻。
张思德从小受苦受压迫,懂得了爱谁、恨谁,后来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长征路上尝百草
1933年10月,张思德怀着保卫家乡,解放穷人的信念,参加红军当了一名通信员,并且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当了特务连的班长。
1936年夏天,张思德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翻过大雪山,从下口驿一带进入了草地。茫茫的草地看不到边,看起来很平坦,但都是沼泽地,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潭。一路上,战士们互相搀扶着,彼此鼓励着,忍受着,坚持着一步一步向前走。
张思德那时候在通讯营当班长。他已经3次负伤,两颊深陷,面容憔悴,两只脚被腐臭的泥水泡得红肿,身体非常虚弱。草地行军本来就很艰难,再加上送信、传令,更加吃力。但是,张思德的眼睛分外明亮、步伐更加坚定。每次来了任务,他总是拔腿就走。在泥沙没过脚踝的草地上,每行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张思德作为班长,为了使别的同志减少体力消耗,遇到任务总是自己承担。有一次,张思德又要自己去传送一道命令。副班长实在忍不住了,拉住张思德说:“班长,你总是这样不成啊!还是轮流去吧!”张思德解释说:“咱们班好多同志岁数小,不能让他们再多跑路。我自己多跑几趟,,让大家都能够走出草地,完成北上任务,多好啊!”副班长说,那让我去送。张思德笑着说,那还不一样。说着又走了。
在草地上露营是很危险的,看起来草皮平展展的,但是,疲劳极度的战士会陷进泥沼。为了同志们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张思德几乎夜里没睡个整觉。他打个盹儿,就起来看看,哪儿草皮下渗出了水,把同志拍醒,让大家活动活动身子,再挪个爽点的地方。有时候,他守着篝火,不时地加点柴禾,给同志们烤干衣服。
在草地里艰难地走了20多天以后,更加的困难的情况出现了。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全都吃完了,部队断粮了,饥饿威胁着红军战士们。怎么办?
为了走出草地,首长杀了驮文件的战马,分给伤病员吃。战士们解下了皮带、枪背带,煮了一口一口吃了。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大家争着把自己能吃到的一点东西,首先给体弱、有病的同志。
为了战胜无情的饥饿,走出草地,完成北上抗日的神圣任务,党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庄严号召。
在茫茫的草地上,野草遍地,毒草丛生。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是很不容易的,往往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轻者中毒,重者可能死亡。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严格按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尝百草”的活动中,他总是抢在前头。见到一种草,他总是首先尝一尝,找到一种能吃的草,他就马上去告诉兄弟单位。
有一回,部队来到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忽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感到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又过了一会儿,他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随着吐出一股股清水。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把手中的草样一扔,就栽倒了,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同志在尝百草活动中,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千方百计送好信
1940年春天,张思德被分配到中央军委警卫营,担任通讯班长。当时条件很差,也非常艰苦,不像现在有电话、电报、传真,还有BP机、大哥大、有汽车、摩托车、还有飞机。那时候,送信没有交通工具,甚至连雨衣都没有。
千方百计送好信,是张思德最大的愿望。他凭着对党对人民的一颗红心,凭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用两只铁脚板,跋山涉水,克服各种困难,一次又一次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有一天,鸡刚刚叫过头遍,天上还是满天星斗的时候,张思德被叫到营部。营长交给张思德一封信,认真地说:“这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你马上出发送到南泥湾,明天天黑之前,务必带着收条回来!”张思德答道:“是!”就把信揣进怀里,敬了个礼,急步走出窑洞。营长好像发现了什么,追出窑洞,喊了一句:“张思德!把我的鞋换上再走!”张思德一边走一边说:“不-用-啦!”
从延安北桥儿沟到南泥湾有90多里路,都是土路。张思德一路攀山、爬坡、走小道,没走多远,脚上的草鞋就磨飞了。他光着脚板走了一段路,山上满是石头、荆棘,脚趾被石头碰破,脚面也被荆棘拉破几条口子,直流血。怎么办?走的太慢,怎么按时完成送信任务呢?张思德心里很着急。他向周围看了看,跑到一棵老桦树下,齐齐地剥下几层桦树皮,叠在一起,又在山坡上找了一些马莲草,搓成绳子,把桦树皮串起来,绑在两只脚上。就这样,张思德穿着自己亲手做的“桦皮鞋”,忍受着疼痛,提前赶到了南泥湾,出色地完成了送信任务。
还有一次,张思德和小候一起去送信,他们走到一条小河边,因为正是雨季,河里水深齐腰,水流湍急,周围又找不到船,凫水过去吧,怕把信弄湿了。张思德和小候琢磨了半天,最后,还是张思德想了一个办法。他们跑到附近老乡家借来两条绳子,把粗绳子的一头拴在河边一棵树上,细绳子在粗绳子上打个能滑动的结,再把信件用树枝别在细绳结的下面,他让小候先握住绳结,自己拿着粗、细绳的另一头,跳进河里,游向对岸。上了岸,张思德把粗绳子拴在一块高耸的大石头上,拉动手中的细绳,信件就跟着细绳的滑动,滴水不沾地过了河,然后,让小候把绳子拉回去,还给了老乡。
心里总想着同志
张思德同志在革命队伍里是关心同志,爱护战友的模范。他心里总想着同志,时时处处都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他常说:“同志们都是为打日本、救中国来到部队的。革命队伍里的人,应该互相帮助。我们要多想人民,多想同志,多做工作,少考虑个人。”
一个冬天的早晨,张思德起床以后,推开窑门,看到哑巴炊事员老王在担水上山,那走路的样子显得很吃力。张思德跟着老王来到了伙房。他把窑前放着的一个榆木疙瘩搬过来,扶老王坐在上面,伸手就要给他脱鞋,老王不肯,想拦没拦住,鞋被脱下来了。只见老王的脚上裂了好几条大口子,上面还渗着血。看着老王若无其事的样子,张思德心里一阵心疼。
老王是长征过来的老同志,他虽然不能说话,但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早晨,战士们起床出操之前,他早就起来忙淘米做饭;晚上战士们都睡下了,他还在劈柴、磨面。每当战士们练兵、生产时,他都把热腾腾的饭菜担到山上、场里。通信班的战士外出送信,他就特地把饭菜放在锅里,不管什么时候回来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同志啊!
他往灶里添了几把柴,往锅里添了几瓢水,烧了一盆热水。替老王把脚洗干净,然后涂上一些猪油,再把自己的毛袜子给他穿上。第二天,张思德又从老乡那里打听到一个土方:把土豆捣成糊糊涂在口子上,可以治冻疮。于是,张思德一连几天,给老王洗好脚,涂上土豆糊糊,一直到口子完全好了为止。
在延安的时候,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饭都吃不饱。通信班的战士都是些年青人,再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都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实际上是让别人多吃一些。一次,两次、同志们没有注意,时间一长,张思德的这个秘密就被大家发现了。
一个星期天,张思德跑出去几十里地,从一个水坑里捞来一些小鱼。没有油,他就把这些鱼洗净晒干。用火烤好,让大家会顿餐。当大家吃得正香的时候,他又要去打开水。可是,这回水桶让副班长先拿走了。张思德只好转身回来。他发现自己碗里不知道谁给他放了几个黑面馍馍。他明白了,这是同志们想让他多吃一些。他故意细嚼慢咽,好半天才吃了半个馍馍,剩下的放回盆里,刚要走开,被战士小韩一把拉住了。小韩激动地说:“班长,你别再瞒着我们了。我们都知道了。”张思德说:“我吃饱了。”小韩把张思德拽回来,把那几个馍馍硬塞给了张思德。小韩说:“班长,咱们有福同享,有苦同当,你不要一个人饿着肚子,省下让我们吃,”张思德看实在不能推开了,就把几个馍馍掰成12份,分给全班战士每人一份,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张思德关心同志、帮助同志的故事很多,说也说不完。他总是心里想着同志,充分体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思想。
为革命胜利烧炭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7个年头。这年春天,张思德已经在毛主席身边站岗10个月。他响应组织号召来到距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石峡峪庄开荒种地,担任农场的副队长。在开荒生产中,张思德总是哪里最苦最累,就带头在哪里干。打井、修路、种地、挖窑,都跑在头里,每天早出晚归。逢到假日,张思德总是留下来看家,整理院子、修理工具、牵上骡子到五、六里远的山沟里驮水,回来把同志们没洗的衣服一件件找来洗净、晒干。到了农忙的时候,张思德就带领大家帮助附近的老乡,特别是帮助那些劳力少或家里有病人的农户干活。
几个月以后,眼看着谷子、糜子、玉米、天天长高、长大了,战士们都特别高兴。农历7月,天气渐渐凉了,农场决定轮流进山烧木炭,好准备过冬,因为张思德曾几次烧过木炭,有经验,农场决定由张思德负责烧炭任务。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1944年九月五日,一大早下起了毛毛雨。地皮湿漉漉的,地里的活儿干不成了,大伙儿都建议争取时间多打窑,多烧炭,队长和张思德商量以后,决定临时组织一个突击队,进山赶挖几个新窑。
张思德带着小白、小朱、小李等8个战士,精神焕发,干劲十足,一路唱着歌到了庙河沟的山林,沾满露水的青冈树叶显得鲜红欲滴,高大的白桦、松树更加挺俊。
张思德带着8个战士,分成3个组,分散在3个地方挖。
张思德和战士小白一起干。窑越挖越深了,但是,里面还是直不起腰。张思德钻在里面,猫着腰,累得满头大汗。小白蹲在洞口朝里边喊:“组长,出来歇歇,让我进去干会儿吧!”
“不用了!”张思德总是这样照顾别的同志。
这时,天更加阴了下来,牛毛细雨下大了。张思德赶紧从窑洞里钻出来,把一条背炭用的麻袋披在小白身上。小白说:“天气凉,你也披一条吗!”张思德说:“我不要紧!”说着,张思德拿上两条麻袋,向山后沟走去,
小李、小朱几个战士见张思德给送来了“雨具”,干得更欢了。他们喊道:“小雨大干,大雨猛干,不下雨拼命干,保证今天挖好窑!”
张思德也高兴地说:“好哇!”说着,把麻袋递到了战士们的手里,顶着雨回到自己干活的地方,和小白一起继续挖窑。
小白请求说:“这回让我进去挖一会儿吧!”张思德见外面还在下雨,窑里也能容下两个人了,就说:“好,进去多注意!”小白的意思是让张思德在外面歇一会儿,见他还要钻进去,就说:“你太累了,先歇会儿,我去干一阵儿。”张思德说:“我不累。我们得赶紧把炭窑挖成,好多出几窑炭。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做一份贡献!”说着,张思德把头上的雨珠一撸,又钻进了窑里。
张思德和小白继续在窑洞里干活。张思德用小镢刨窑壁、窑顶,小白用锨将刨下来的土扔到窑外,山风传来秋雨打在山林树叶上发出的清晰的响声。两个人在窑洞里紧张而有序地干着,不时地交谈着。
“小白,你听过毛主席的报告吗?”
“听过!”
“我们收完庄稼,烧好炭,回枣园又能见到毛主席啦!”
“是啊!”
“要是见到毛主席也烤上我们烧的炭火,那该多高兴!”
两个人一边干活,一边拉话,虽然非常累,却感到非常愉快。
雨渐渐停了下来。快到中午时分,眼看着一眼炭窑就要挖成了。为了保证质量,张思德又拿着小镢头开始修整窑面,见哪儿凸出,他就挖平、修光、非常认真。
就在张思德修整右边的窑壁时,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
“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小白还没有领悟过来,刚要转身,张思德手急眼快,一把将他推出窑口,就在这时候,只听“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坍下来的土里边。小白大声急叫:“张思德!”呼喊声穿过山谷,传遍山林。
张思德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才29岁。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会场设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一大清早,同志们就纷纷进山采摘松枝、野花,给英雄扎花圈,会场前面的土台上摆满了花圈。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参加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大会。
毛主席亲自将花圈献在土台子中央,挽联上毛主席亲笔写着:“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就是在这个追悼会上,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他稳步走上讲台,打着手势,亲切地讲道:“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主席还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张思德同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的一生短暂、平凡,但是,他的崇高精神,永放光芒。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ylfc/2019-10-16/5928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