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毛岸英!
怀念毛岸英!
林爱玥
国庆期间,《长津湖》热映,很多年轻人都是流着泪走出电影院的。我说过,我相信眼泪的力量,那眼泪是为最可爱的人而流的。
毛岸英是共和国的第一个志愿兵战士,也是被诋毁最多的最可爱的人,几乎每年的10月24日(毛岸英生日)和11月25日(毛岸英忌日)都会有公知在网上公开诋毁他。
明天就是10月24日了,希望大家都把眼睛睁大点,如果发现有人阴阳怪气的诋毁毛岸英烈士,大家争取把Ta送进去和前些天落网的罗昌平作个伴。
这样的预防针是很有必要的。如去年网上曝光的@翁文成_汉堡 ,从2012年开始,就跟吃错药似的,年复一年的在网上用“蛋炒饭”攻击毛岸英烈士。
提到“蛋炒饭”,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曾经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袁腾飞。“蛋炒饭”的说法不是袁腾飞原创,却绝对是因袁腾飞而广为人知的。这种人,多骂无益,历史的耻辱柱上早就为他预留了位置。
袁腾飞“蛋炒饭”的说法在公知圈流传很广,影响有多恶劣就不用我说了。刘思齐大姐曾流着泪说“说毛岸英死于蛋炒饭的人心冷酷”,要我说,那些人的心岂止“冷酷”,简直就是狼心狗肺,任何人但凡进化得有点人形就不会那么阴损恶毒。
去年,@中国历史研究院发了一篇名为《毛岸英做“蛋炒饭”引来敌机轰炸?纯属捏造,一派胡言!》的文章。这篇文章阅读量接近百万,可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更不要说,那些人本就是故意找茬的,辟谣辟得再好那些人都不会看上一眼的。毛岸英一生清白,大小公知好不容易找到个“黑点”,怎么可能因为你辟谣了就轻易放过?
当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顾毛岸英的一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毛主席除了给了毛岸英生命,几乎什么都没有给过毛岸英,因毛主席同意岸英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毛岸英又将最宝贵的生命还给了他的父亲,献给了他的国家。
对于有人说如果不派毛岸英到朝鲜战场,毛岸英就不会牺牲的说法,毛主席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不派毛岸英到朝鲜战场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力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要作战,就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怜子之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光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作为烈士,毛岸英的血是为中国而流,为中国人民而流的,作为儿子,毛岸英的血同样是为他父亲而流的,谁让他的父亲是伟大领袖呢?伟大领袖意味着伟大的责任更意味着伟大的牺牲,就像他的父亲说的那样,谁让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呢?
父爱如山,毛主席对毛岸英的爱与全天下父亲对子女的爱别无二致,就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岸英是我的好儿子,他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了。当我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我的内心是很痛苦的。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丢了,一个儿子废了,就这个儿子,我一直很喜欢他,可是,他……”
现在知道为何刘思齐找毛主席“要人”的时候,低头不语的毛主席只是默默的抽烟了吧,他已经痛的说不出话了啊,不然周恩来怎么会对刘思齐说,“孩子,别说了,你父亲的手已经冰凉了……”
刘思齐曾说她在写回忆录的时候,每当写到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就写不下去了,“只觉得手里的笔也在流泪”,说起来,提起那段往事,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唉!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啊。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的身上流着毛主席的血,这就注定他的与众不同,这是他的幸运,同样也是他的“不幸”,特别是在非毛、去毛、辱毛的杂碎眼里,这简直就是“原罪”,不然你怎么解释大小公知要年复一年的重复“蛋炒饭”,年复一年的往毛岸英烈士身上泼脏水呢?
那些泼向毛岸英的脏水是冲着他那个伟大的父亲去的啊。
这绝不是我个人的胡乱猜测,而是事实胜于雄辩,看看下面的无耻言论就知道了。那些人渣败类的言论,稍微有点良知的人都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每次看到这样的无耻言论,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心像被针刺、被刀扎那样难受。对了,这里面的几个人有两个微博账号还在,看来,我们的言论真的是太TM的“自由”了。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写过很多毛主席的文章,但现在真的很少写了,怕写多了惹人嫌,更怕有人说我靠这骗吃骗喝,但现在看来,我不是写多了,而是写的太少了。
明天是岸英99周年诞辰。在这里,我请求大家都把眼睛都睁大点。如果还有人胆敢重复此类诋毁毛岸英烈士的言论,请务必告诉我。我们人微言轻,但人多力量大,我相信,如果我们一起发力,一定能把那些人渣败类送到该去的地方。
在这里,我也表个态,从今往后,有人看也好,没人看也罢,我一定能多写就多写点,总比一个人抽闷烟喝闷酒要强,权当弥补我们对满门忠烈的毛家人的亏欠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ylfc/2021-10-24/7194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