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尼 2012》的伪善及其他
关于《科尼 2012》的伪善及其他
图片说明:图为“科尼2012”行动的宣传海报
一
昨晚,在Facebook和人人上,我看到铺天盖地的都是一部名叫Kony 2012的mockumentary。
看完以后,我感到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得到了印证:在这个娱乐为王的时代里,一个好故事就意味着一切。真相?无关紧要。
我并不是在说,这部影片中的故事都是假的。相反,Kony确实是一个狡猾而丧心病狂的杀人狂魔,排在国际刑事法庭通缉令的第一位,那个国际刑事法庭的检察官也是真心诚意地想要抓住这个犯下累累罪行的狂魔的,Jacob那个在美国人手上得到拯救的故事,也很有可能是真的。但是正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韦小宝曾经指出的那样,一个好的谎言必须是由许多个真实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也是我为何一再说,这部电影是一个绝好的故事。这部影片虚假的地方在于,其作为一个整体所讲述的故事:在非洲有一个Bad Guy,然后本来没有人在乎他,尽管他犯下了累累罪行,但是在热爱和平热爱人类的广大Facebook用户的呼吁之下,正义的代言人,世界警察山姆大叔终于要动手将这个Bad Guy绳之于法了。看到这个视频的你们必须继续支持我们,让山姆大叔在非洲继续待下去。
关于这部电影的虚假,这篇出色的日志引用了许多外文报道予以了说明:媒体即武器。
不过,个人并不同意这篇日志前半部分对某些评论摘录的评述。毕竟在一个这么多人支持这个的运动中,总是免不了参杂着种族歧视等等观念的。大部分人总是出于善意的。
总结而言,这部精彩的电影没有告诉你的是,每一次在乌干达以追捕Kony为名的行动,都只会造成对当地平民的动辄上千的死亡;它没有告诉你Kony没有在乌干达已经长达六年了,甚至他本人的生死都已成为了一个谜;它没有告诉你如今的LRA现今只剩下了百人左右的规模;它没有告诉你至今美国专家根本就没有撤出乌干达的打算,不用劳烦我们呼吁他们留下;它没有告诉你2010年5月奥巴马签署的恢复北乌干达地区的军事行动被国会决议暂停;它没有告诉你Invisible Children不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建立的,而是由前JP Morgan的银行家建立的;它没有告诉你在2006年的时候乌干达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
同样的,不会有一部同样精彩的电影会来告诉你,美军士兵在伊拉克与阿富汗随意射杀平民之后,无罪释放。甚至,那些审判之所以会存在,是由于其中有士兵良心发现之后举报了自己与同僚,更多的屠杀很可能每天都在发生,而没人知道,没人关注。
这部精彩的电影也没有告诉你,夏威夷王国是如何地被美国吞并的;它没有告诉你,美西战争之后古巴是如何被沦为美国的半殖民地并扶持着一个个的独裁者以维持其统治的,直到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通过革命推翻了靠美国人支持通过一次次政变维护其统治的巴蒂斯塔;它没有告诉你菲律宾是如何在二战前沦为美国的殖民地,而在二战之后如何有通过扶持独裁者斐南迪·马科斯维持其经济殖民的;它没有告诉你美国是如何用“正义”的名义入侵巴拿马从而控制巴拿马运河的;这个故事还可以继续讲下去:尼加拉瓜、洪都拉斯、波多黎各、伊朗、危地马拉、越南、智利、格林纳达到今天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或许还有明天的乌干达。——毕竟,美国任何一次出兵他国之前,都会动用各种传媒来告诉大家,对方是一个多么反人类的人,激起公众义愤,然后大义凛然地入侵。学者Cass Sunstein将其称之为Goldstein Effect。事实上,google搜索显示也正有人用Goldstein Effect来解读Knoy 2012。
事实是简单的:美国从来不会为了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和平、民主或者自由而出兵。美国的军事行动从来都只是为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不是独裁者或者恐怖主义者的敌人,美国是反对它的独裁者或者恐怖主义者的敌人。所有支持美国的独裁者,像马科斯(菲律宾总统),都能在美国安享晚年,而不会得到清算;相反,像从前被美国人誉为“自由斗士”的拉登,就只能死在美军的枪下。
二
那么,Facebook会改变这一切吗?
电影中有一句话说得颇为真诚,也是片中少数诚实的话之一:世界上的政治事务,总是由少数掌握着所有资源的人所决定的。而这部片子最厉害也是最虚伪的地方则在于,其叙述居然试图让人们相信,一个通过娱乐而获取巨额利润的社交网络会改变这一事实。而据昨晚那么疯狂的转发量看来,它确实使许多人如此认为了。但事实是,它不会。Facebook唯一专心致志做并成功达成的,就是让人们在上面花费越来越多时间从而赚取越来越丰厚的利润。
或者,更多人的关注就会让事情变得不同?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记得,2005年时,有一个名为Live 8的盛大活动,呼吁G8在2010年之前将对贫困国家的援助提高到500亿美元,其中一半给非洲国家。而在随后召开的G8峰会上,各国首脑也承诺要有所行动。
然后,没有行动。
至今,那些个承诺都不过是空话。而人们是善忘的,在激情澎湃地宣泄了自己的道德正义感之后,事情也就过去了。布什等各国首脑对此也很清楚:承诺是不怕许下的,因为事情马上就要过去了。
事实是,对于政客来说,只有你对他们动刀子,或者要让他们下台,或者要给他们钱,他们才会怕,才会贪,才会有所行动。而像Invisible Children那样跟你说,你转发个视频就有用了,那是在自欺以及欺人。你转发这个视频,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视频。
这确乎是Facebook少数真正改变了东西之一:它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了。正如麦克卢汉所指出的那样,媒介即信息。在一个人们的眼球时刻都在转动,鼠标随时可以关闭窗口的时代中,得到流行的信息必然是精彩的、能够提供娱乐功能的信息。媒介即信息,媒介会决定信息的内容。前不久那个花季少女被毁容的案子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明明是前男友在分手之后积怨报复,却成为了官二代强奸不遂因而肆意发泄的故事。很多人会指责女方父母肆意扭曲真相,但难道你不清楚,如果他们不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创作了这么一个故事,他们的事情压根儿就不会得到关注吗?而事实也是,在他们创作故事之前,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六个月,然而知者寥寥。为了在这个所谓“围观改变中国”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关注,他们必须如此扭曲信息。媒介即信息。在一个社交网络和围脖统治的网络环境中,得到传播的不会是许多网络公知所宣称的“真相”,而只会是好故事。
于是,在这个舞台上,正义不会胜利,故事王会胜利。让世界进入了著名公知罗玉凤所最热爱的文学读物《故事会》中,这才是Facebook少数改变的事情之一。
说句题外话,为什么中宣部或者说中共的宣传在网络上尤其容易得到嘲弄?就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纸面媒介的时代中。他们还没有明白在故事会中,老大哥、戈培尔和中宣部都已经落伍了。通过重复强迫人们接受谎言,效率实在是太过于低下了。伟大光明正确的话语,都不会得到人们的兴趣与信任,因为其没有娱乐性。用好故事包裹着信息,才是适应于这个时代的宣传。
Facebook所改变的另一样事情就是,能够得到存活的信息不再会是单向度的信息,信息会变成要求人们参与其中的信息。人们热爱互动,热爱通过自己的参与表达自己的意见,渴望表现自己的正义感。而Web 2.0的出现,就前所未有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个需求。无论是报刊的读者来信,还是电视的热线电话,都未曾像转发和即使评论这样如此方便轻松地参与到信息的制造与传播当中。基于此,一个谎言的效率,就更在于其在多大程度上能让人们参与其中。明明是山姆大叔为了不久将来在非洲增强其军事存在而正名与造势,却成了一个你亲身参与呼吁美国道非洲去维持正义的故事。戈培尔说过,谎言重复一万遍就成为了真理。他已经落伍了。只要让人们在谎言中亲身参与一次,谎言就能够成为真相。所有的转发者都已证明了这个道理。
一个好故事包裹着宣传,为当下美国在非洲及其他地区的军事存在正名,为其未来加强军事存在而造势,这才是Kony 2012的核心所在。
三
于是,就不会有人去追究,谁造就了几个世纪以来亚非拉的贫穷与支离?谁造就了Joseph Kony?到底谁是那些孩子的债主?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依赖性理论,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殖民与经济殖民。在二战以前,是殖民者殖民亚非拉,二战以后,则是第一世界经济殖民第三世界。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都全面占优的美欧国家系统性地压制并剥削亚非拉,建立了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IDL,不知道怎么翻译……),让亚非拉国家为他们生产,并永远继续生产原材料与低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如果一个国家需要摆脱贫弱,要么只能指望美欧老爷大发善心减除越积越多的债务,提供生产资金,转移技术,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必须要有强而有力的政府通过提高关税保护国内产业,合理分配资源,扶持本国高附加值的产业,而不是仅仅为美欧生产原材料和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这正是当年东亚四小龙所做的,也正是越南与中国正在做的。然而,这却会危害到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利益,如果亚非拉不能够保持贫弱,就难以保持美欧的压榨和剥削,所以才会有美国在菲律宾扶持马科斯这样的独裁者,与他们合谋保持低关税等等会导致这个国家继续贫弱的政策。
当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依赖性理论,自七十年代以来都遭受到了很多的批评,认为这些解释都过于强调单一的外来因素。但是反对者所提出的解释,无论是文化导致贪腐,还是公共行动困境的解释,同样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因素予以解释。而这两个理论都确实能够解释一个国家,比如乌干达,在当下为什么会贫弱:因为政治文化导致了其国内贪腐严重,或是公共行动的困境导致理性的个人为了自己付出最少而获得最多而不去参加消除贪腐的现实。但问题就是其只能够解释亚非拉在当下为什么会贫弱,而不能解释它们在过去为什么会变得贫弱,以及它们为什么不能够摆脱贫弱。
所以,真正要做的不是呼吁美国去插手,而是叫它收手。
四
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会认为,今天中国左派的追求是更值得令人向往的。很多左派会动辄指责右派是汉奸,这样上纲上线的言语确实是冤枉。右派所思所想,不是为了让中国成为美国的殖民地,而是为了让中国成为美国。姑且不论这种想法是否可行,有鉴于美国之成立及其逐渐建制,实在是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历史与地理条件。退一万步说,即便明天的世界,有那么一个如今日的美国一般的中国,那么这个世界也是不值得向往的。过去一百年直至今天的美国,其富裕与强大都是建立在对于亚非拉的盘剥之上的。如果没有了亚非拉的贫弱,谁为美国人生产经济作物?谁为美国人提供石油?谁来为美国人生产iPhone?谁让乔布斯成为那么多苹果粉的帮主与偶像?
而一个人口三亿的美国已经足够让亚非拉贫瘠那么多年了,一个十三亿人的美国会让世界的其他角落贫瘠与混乱到什么程度?
甘阳曾悲观地说:“为什么问题如此严重、崛起不足五百年的西方现代文明,对于全球文化的同化过程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人们竟然浑然不觉,反而以标榜普世价值(比如西方式的民主)为由去追随?”我想,这大概就是原因之一。
最后,其实我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但我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激越呢?因为我在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美丽新世界”的故事。
【附】社交网络全球“通缉科尼”
日期:2012-03-13 作者:陈慧稚 来源:文汇报
图片说明:图为“科尼2012”行动的宣传海报
史上最牛“病毒视频”《科尼2012》:“就是要让他家喻户晓”—— 社交网络全球“通缉科尼”
一个叫做《科尼2012》的英语纪录片5日在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布,短短4天内点击量就超过4000万,被大量转载至其他语种视频网站,传播效应被微博等不断放大,让美国媒体惊呼其为史上最牛“病毒视频”。通过这个视频,几千万人首次认识“科尼”。
约瑟夫·科尼,乌干达人,率领反政府武装“圣灵抵抗军”在乌干达等中非多国横行20多年,制造战乱并劫持数万幼童当士兵或性奴,曾被国际刑事法庭列为头号通缉犯,但至今仍逍遥法外。
现在,美国人杰森·罗塞尔希望凭借这部30分钟的纪录片让科尼在2012年底前落网,其策略看起来已经实现:“让他家喻户晓”。
“必须让他出名”
2003年,24岁的电影系毕业生罗塞尔和两名同伴来到乌干达“寻找故事”,却被当地的战乱所震惊,尤其是大量饱受苦难的无辜儿童。之后,他们成立了非盈利组织“看不见的儿童”,几年来一直通过传播纪录片和大学宣讲等方式呼吁民众关注乌干达,并向美国议员和政府游说介入。罗塞尔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10月宣布向乌干达等中非国家派遣100名美军协助打击“圣灵抵抗军”,就是他们努力的结果。
但是,要保持对政府介入的舆论压力,罗塞尔感到还要给民意一个更大的“扩音器”。“要使人们关注,他们首先要知道,”罗塞尔在《科尼2012》中说。
过去的几年中,“看不见的儿童”已经在各大社交网站上聚集了大量粉丝。《科尼2012》发布之后,链接就迅速被“扩散”。在推特上拥有成百上千万粉丝的当红歌星贾斯汀·比伯和前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等名人收到粉丝对这部纪录片的推荐,开始分享链接和#stopkony(“制止科尼”)等活动标签,让《科尼2012》火得一发不可收拾。
片中介绍,要加入“科尼2012”行动,每月捐款几美元即可获赠一个“行动工具包”,内容包括有“科尼2012”字样的手链和海报。纪录片发布当日,该活动的网站就收到数十万美元捐款。
罗塞尔在片中号召美国人在4月20日晚上上街到处张贴海报,“其他人醒来后就会看到无数海报,在各个角落呼吁正义。”
“懒人行动主义”
然而,尽管无数人声言支持“科尼2012”行动,提出质疑的也大有人在。
有人指出,这部纪录片可能误导人们对乌干达局势的理解,因为科尼的“圣灵抵抗军”其实早在几年前就离开了乌干达,而且科尼的军队被追打数年后很可能仅有数百人,而非片中暗示的3万名童子军。
还有人指出,“看不见的孩子”组织每年财务进出几百万美元,大多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和拍摄影片及宣讲的差旅,如去年仅有三分之一用于乌干达当地重建项目。
“科尼2012”行动由此被认为有些“懒人行动主义”色彩,这个词经常指称许多年轻网民在网络上发起的社会活动,尽管易于表达和分享,但是缺乏真正带来社会变革的实际行动。的确,让科尼“出名”——
也就是说让他遗臭万年——只需要轻点鼠标,但是抓住清除“圣灵抵抗军”和改善当地人的生活需要更多行动。
罗塞尔则表示,“科尼2012”远非终点,目前人们的关注热度只是表明年轻的声音可以影响政府决策。他还说,作为电影人,他已经收到了一些好莱坞制片人的赞赏,“他们想让这个纪录片拿奥斯卡奖。” (陈慧稚)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aq/2013-05-01/297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