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微软、谷歌充当美情报眼线——从“棱镜”监视事件看美式虚伪
附文1:
斯诺登:美国“对民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前情报工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对外公布自己是美国监控项目的泄密者,白宫发言人卡尼 (Jay Carney)于第二天做出回应,维护了美国政府的立场,声称监控是在完全隐私和安全威胁之间做出的必要折衷举措。卡尼说,如果公众强烈要求对该监控项目做出整改,奥巴马总统愿意予以考虑。但他又补充,这并非奥巴马总统所希望看到的展开讨论的方式。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日前在与英国卫报的访谈中承认,是他对外放出消息,泄露了美国为追查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对个人电话和互联网活动进行严密的监控。
爱德华·斯诺登曾经在CIA担任过技术助理职位,现在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合作承包商Booz Allen Hamilton的一员。他说他泄密是为了终止在他看来异常侵犯个人隐私的监控系统。斯诺登的泄密引发了全美范围内对政府监控的大讨论。不少监控项目的支持者认为这样能保护民众,将恐怖活动扼杀于萌芽状态。出任美国国土安全部国土安全,反恐和情报小组委员会主席的美国众议员彼得·金(Peter King)则给斯诺顿贴上了“叛徒”的标签,并要求将斯诺顿押回美国绳之以法。在周一CNN的一档新闻访谈栏目中,彼得·金说,“此人对国家构成了危险。”尽管斯诺登并未被正式定罪,美国司法部周日晚宣布已对此次机密信息泄露事件展开调查。联邦调查局特工对斯诺登的家和电脑进行了彻底搜查,并计划追访他的女朋友、亲友以及同事。CNN的法律顾问杰弗里·图宾(Jeffrey Toobin)也认为斯诺登很可能会被美国正式起诉。但斯诺登已逃至香港。因此关键问题在于香港是否会引渡斯诺登回国受审。虽然香港现在是中共的领土,但作为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在半自治的政府管理下仍享有言论自由和政治异议权利。根据美国和香港的引渡条约,当交出某政治嫌疑犯会“影响到任意一方的国土、外交事务或公众利益”时,香港可以拒绝引渡该嫌犯。但斯诺登最希望的还是能够获得政治庇护。冰岛成为了他的首选,因为“维基解密”这一允许匿名人士透露机密信息的网站曾在冰岛运行,这充分显示了冰岛的政治自由度。冰岛驻华大使克里斯特杨多蒂尔(Kristin Arnadottir)则评论,冰岛法律规定,政治庇护的申请必须从冰岛国内提交。
上周三,英国《卫报》刊登了一极其机密的法庭令。该法庭令要求美国移动运营商交出在4月25日到7月19日期间的详细电话记录。之后情报官员确认了该消息。但分析人士认为此监控项目很可能涵盖所有的美国运营商。上周四,《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则披露了“棱镜”(Prism)程序。利用这项程序,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直接进入脸书、谷歌、微软等九大互联网巨头的服务器,获取包括语音视频聊天、照片、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在内的详细个人信息。情报官员同样也承认了“棱镜”项目的存在,但同时声称此项目只针对非美国公民。国家情报主任克莱帕(James Clapper)辩称,该项目已经通过了法院、国会和政府的层层审核,完全合法。美国官员还指出,暴露该项目会使恐怖分子提前警觉、躲避监控,从而威胁到美国百姓的安全。斯诺登向《卫报》透露,他三周前开始筹划泄密的最后步骤。他拷贝了最后一批机密文件,并对上司佯称需要休假治疗癫痫症。他于5月20日逃往香港时,他全家人和女友都全然不知他的计划。但他深知他的行为会使他面临监禁。“我已不期望能再回家乡,”斯诺登说,“你不可能一面反抗全世界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一面还指望没有风险。”斯诺登说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民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他原本指望奥巴马2009年开始第二任期后会终止这一项目,但奥巴马恰恰延续了前任的政策。“我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因为我所做的不过是服务于自身利益,” 斯诺登说,“我不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隐私的世界里。”
上周五,奥巴马说,他也曾对这样的项目产生疑虑,但在彻底审核和添加特别安全防护后,最终决定继续启用这些项目。因为“它们仅对隐私构成有限的威胁”,但却可以挫败恐怖袭击。“棱镜”项目的暴露激怒了个人隐私权的维护者。多年来,他们为让政府透露和终止此类监控项目不懈努力。斯诺登的行为使不少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连成一线,盛赞他是英雄。以纪录片《华氏9·11》轰动一时的美国著名导演兼自由主义者迈克尔·摩尔在推特上说,斯诺登当之无愧为“年度英雄”。保守评论员格伦·贝克则称斯诺登为帮助美国“重新找到道德指南针”的爱国泄密者。丹尼尔·艾尔斯伯格(Daniel Ellsberg)于1970年代泄露五角大楼文件,揭露了美国政府在越战初期蒙蔽、欺骗公众的行径。他评价斯诺登为美国“办了件大好事”。“也许美国人认为这样(‘棱镜’项目)是可以的。但我认为在‘我们要侵犯你的隐私’和‘我们要尊重你的隐私’之间的那条线已经远远地偏向了前者。”科罗拉多州参议员马克·尤德尔在CNN节目上说。(文学城编译)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aq/2013-06-11/2126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