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仰:粮食安全高如天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山东省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 要坚持立足国内。1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一条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 农产品 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时间成为热议的话题。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民以食为天”,几千年前,以“常平仓”等粮食储备为主的粮食安全政策就成为中国古代政府的执政核心。对于中国这样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国,恰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政权能否处理好粮食安全问题,一方面是最广泛、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是关系到到政权稳定的大事。
粮食安全首先是数量的安全,不管是丰收还是歉收,不管是正常状态还是突发自然灾害,不管穷人还是富人,都能有口粮的保证,这是粮食安全的核心之一,也是人人平等的民主的重要体现之一。它是一个主权国家政府与每一个民众的基本关系。因此,粮食安全立足国内是安全的重要前提。对于13亿中国人,粮食自给达到95%以上是数量安全的前提。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的份额有所提升,自给率降到90%,有专家指出可能还更低。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中国如果出现10%以上甚至更多的粮食缺口,对于中国将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即便在国际市场上能买到,也将造成国际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其结果一方面会使中国在人命关天的问题上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也会对世界上各个国家低收入人群的粮食供应造成不利影响。更何况一旦中国超过10%的粮食缺口不能从国际市场补充,后果将极其严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给”,那么,“谷物”指那些?这在提出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涉及到粮食品种多样化的问题。稻麦属于谷物自不用说,但是,如果粮食品种过于单一,也不利于粮食安全。单一粮食集中产区的自然灾害,包括病虫害,很可能会降低粮食供应的安全系数。所以,粮食来源的多样化是粮食安全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有人试图将大豆排除在谷物之外,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自古以来,中国人概念中的“五谷”就包括大豆。虽然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大豆消费未必都将其当成是粮食,例如豆浆、豆腐、豆干、豆油等,但二千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将“饮水啜菽”当成一种维持基本生存的方式,这就好比米面有时候也能做成菜肴,但丝毫不影响其主粮的地位。大豆具有相当鲜明的粮食功能,保证大豆的“基本自给”应该成为粮食安全“立足国内”的目标之一。中国古代的“五谷”不包括玉米,现在玉米也属于谷物,其产量还相当大,所以,大豆、玉米的“基本自给”在我看来,都应当列入粮食安全的范围。
当今中国在粮食安全和立足国内的问题上,遇到了一个几千年来未曾遇到过的严重问题。数千年来,不论粮食还是其他农作物,农民都可以自己留种。近几十年来,随着市场化经营和垄断企业的出现,我国农作物的种子已经面临极其危险的局面。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种子市场化已经达到100%,也就是说,当今中国农民不管种什么,都不能自己留种,都必须在市场上购买种子。然而,当今中国每年所需的种子,60%要靠国外企业提供。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局面。尽管很多农业生产还在国内,但是,由于种子不在国内,“立足国内”将徒具其表,成为一句空话。
首先,外国企业提供农作物种子涉及到外来物种的安全问题,与国家的生物安全、动植物检疫形成复杂的关系。有过出国经历的人大都知道,食品一般都不允许携带出入境,但是,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种子却可以突破这一限制,必然蕴含着潜在的风险。尤其是,现在某些外国种业企业为了占据中国的市场,还变相支持和鼓励种子的走私,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其次,当前中国农作物的种子60%靠外国公司提供的局面,未必是指粮食种子。但是,粮食种子由国内还是国外提供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我认为,粮食种子尤其是口粮种子,必须实现完全由中国国内自己提供,“口粮绝对安全”意味着必须排除外国种子企业为中国提供口粮种子的局面。即便在国内口粮种子上要与外国企业或研究机构合作,也必须保证外国企业或研究机构将所有技术核心及要素统统交给中国,并且由中国相关部门自行选择和掌控。
第三,在谷物种子基本自给,口粮种子绝对自给的前提下,种子生产还应避免国内的高度集中,要形成国内大型种子企业与众多中小型种子企业以及农民自行留种相结合的种子生产格局,并且保证各类粮食种子在知识产权上完全自我拥有。对于非粮食农作物的种子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应该高度重视国内种子的市场比例。换句话说,即便是蔬菜种子,大多靠国外提供,也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粮食安全除了数量、多样性、种子生产等宏观问题外,还包括质量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口粮绝对安全”毫无疑问包含了质量安全问题。相对来说,在中国已经存在几千年的传统粮食品种在质量上是令人放心的,是绝对安全。而一些在市场化原则下推出的新粮食品种,超出了传统口粮品种的范围,或者改变了传统粮食品种的种子特性,是否能够保证其质量上的绝对安全,是令人怀疑的,因此,它们应该被排除在粮食安全之外,不能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依靠对象。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及粮食生产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有值得欣喜的一面,也蕴含了以前不曾有过的潜在危机。在这一局面下,当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势必要对农业领域,尤其是粮食生产领域加以深化改革。粮食生产领域的深化改革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尤其是既得利益集团,它们为了维护几十年来已经形成的既得利益,很可能会成为阻碍深化改革的绊脚石。然而,为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深化改革就必须打破利益集团,就必须搬开这块绊脚石,不能让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威胁。
粮食安全是中国政府对于全体中国人民的一个道德承诺,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某种程度上,它将不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恰如中国数千年来“开仓放粮”等赈灾行为,完全不是市场原则能够涵盖的。因此,当今中国粮食生产领域已经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那些官员、专家们,应该摸摸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是否应该为了既得利益,将自己绑架在资本势力的利益战车上而不顾及对于全体中国民众的粮食安全问题。你们推行和提倡的某些粮食政策,一不顾及中国农民的利益,二不考虑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不维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只为了与资本势力一起实现垄断和利润最大化。如果你们一意孤行地走到底,将使中国的粮食安全失去保障,将使新一届中国政府提出的粮食安全这一道德承诺无法兑现。你们将成为危害中国粮食安全的罪魁祸首。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高如天。中国新一届政府为了实现保障全体中国人民粮食安全的道德承诺,必将通过深化改革,挑战和驯服这一既得利益集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aq/2013-12-19/2418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