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安全

打印

蒋高明:在美国了解到的转基因研究和应用情况

 这次赴美国考察畜牧业、家庭牧场和家庭农场,不可避免地遇见了国内争议异常激烈的农业问题——转基因。美国是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的国家,技术领先,商业化运用得最多,也成功地输送到巴西、阿根廷,而今极力想敲开中国的大门。

  在农业领域有150年历史的某基金会,他们在农业转基因研究方面力量很强,这里已搞转基因苜蓿多年,全美领先。我们有机会访问了他们的实验室和温室里的转基因材料。

  据他们介绍,转基因研究非常严格,控制措施很严。我们进入温室,竟然是从地上下通道过去的。做完实验的一切实验材料要经过严格的灭活处理,绝对不能进入到环境中去。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材料释放是高度警惕的,毕竟人类还没有信心保证这些材料的生态后果,防范是必要的。

  在实验室里,我看到了不少中国人的面孔。即使没有遇见中国人,而在转基因实验室的介绍中,或者办公室门口的人名里,也可发现中国人多。有的负责人是外国人,研究人员是中国人,有的干脆就是中国人领导中国人。美国这个转基因高科技,显然是对中国人完全开放的,他们不担心技术外露吗?实际上,转基因的高科技成分已不突出,相反是枯燥的体力活多,美国人雇佣的是廉价的技术劳动力而已。

  在美国的种子公司里,也有很多中国人在服务。全球最著名的转基因种子公司里,一些高层主管就是中国人,笔者的大学同学也在那里做高管。

  再来看看他们的应用,玉米和棉花都是抗虫和抗草甘膦的,目的是节省人工。美国农业的路子越走越窄,已经离不开技术进步如机械设备、化学物质和生物技术。他们搞出来的东西很多是进入市场的,他们吃的东西也来自市场。转基因玉米出路——饲料、生物柴油、出口。美国人少地多,农田里几乎没有人影,他们不在乎耕作季节、物种多样性,对产量高低也不在乎,只要有比较效益即可。短期之内,美国释放的化学物质在辽阔的耕地里可部分降解,秸秆能够还田,他们的环境容量足够大。

  美国农田里杂草非常多,应用了转基因技术以后控制难度越来越大,这是转基因对抗技术难以实现的。有的科学实验为了防范杂草,竟然连续三年不耕作,每年除草,将土壤种子库里的杂草萌发后控制,不使杂草留后代。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问题,很令美国农民头疼。我曾问过一些农民,以前是不是也这样厉害,他们摇摇头,说以前不严重,那个时候农场规模没有这么大,还可以搞一些轮作。

  我们现场看到了转基因苜蓿田。原来是计划将这些苜蓿出口到中国的,因为中国农业部没有批准,他们只好卖到当地的奶牛场。美国的转基因农业是市场农业,有人买他们不太关心安全和生态环境。看得出美国农民很看好中国市场。在加州,一个80多岁的美国农民也知道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的态度,知道中国发生的转基因争论,也知道中国退运了美国转基因玉米。美国农民守法意识还是很强的,问他们为什么不将转基因苜蓿出口到中国呢,他们很坚定地说中国政府不同意。

  关于转基因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还有一个小插曲。在转基因苜蓿现场,我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农业推广教授争论起来的。这个教授是美国人,对自己的国家非常自信。他问我为什么拒绝这样好的技术呢?我强调转基因的安全问题,我指出了转基因作物释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基因扩散和环境污染,他问证据呢?我告诉他我了解的美国科学家的一些研究,对方沉默;关于安全,他说草甘膦是安全的,比市场上的任何除草剂都安全,我指出法国人的抗草甘膦老鼠实验,他马上反驳说那个实验经不起推敲,被撤稿了,我说后来又有刊物发表了。大家都不想破坏友好气氛,毕竟我们是客,对方是主人,且一直人家亲自开车陪同我们调研,话点到为止,彼此心里明白就行了。

  但是,美国教授依然试图说服我。他指着大片大片的苜蓿田问我,如果这样的农田杂草丛生,你或者你的后代会用什么办法控制呢?不用转基因不用草甘膦,用人工现实吗?谁愿意出那样的力气呢?我说中国的农田如果精耕细作,是不会出现这么多杂草的,在我小时候,杂草都是作为资源利用的,是被儿童和妇女业余时间就控制的,只有懒人农业出现后,才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对方默然。

  我们谁也没有说服谁,但问题依旧存在着。

  随着土地集约化、机械化、化学化的不断升级,转基因的用武之地或许是越来越难以阻挡的,但是如何确保安全呢?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就解决复杂农业问题?中美国情不同啊。美国的转基因作物部分是针对中国这样的国际市场的。

  美国科学家也承认,即使基因转移成功的抗旱作物,如果那年雨水大就会减产;运用抗虫作物,那年虫害并不爆发,抗虫基因所起的作用可能是负面的;转移了抗草甘膦基因,作物抗草甘膦了,杂草也会跟着抗草甘膦。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科学家们研究。

  从现场调查的情况来看,国内一些专家的宣传时有失偏颇的,我们的转基因科学家不认真搞研究,而花大量精力搞推广是本末倒置的。

  下面的照片是现场拍摄实验室内的转基因材料(注意橘黄色的标牌是转基因的),还有大田释放的转基因苜蓿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aq/2014-10-24/2852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10-24 关键字:安全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