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安全

打印

战“疫”亮剑 彰显中医药人才力量

“疫”亮剑 彰显中医药人才力量

  

光明日报:战“疫”亮剑 彰显中医药人才力量

光明日报:战“疫”亮剑 彰显中医药人才力量

黄璐琦(左一)在叮嘱刚从北京到武汉的新队员。资料图片

【人才会客厅】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的首支国家中医医疗队从北京出发,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凶险地带……

白衣作战袍,临危见忠胆。迎战新冠肺炎疫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全国29个省区市先后抽调近4400名中医医务人员奔赴湖北,并组建了多支国家中医医疗队进驻武汉市各大定点医院。

1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临危受命,出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次日,他便率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至今,他已率队驻守武汉30余天。

在战“疫”第一线亮剑,中医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亮丽答卷。

1、到第一线书写忠诚与担当

记者:1月25日,当时是疫情形势最严峻的阶段,怎么会决定亲自上阵?

黄璐琦:国有难,召必至,战必胜。这是检验我们初心使命的时候,怎能不冲锋在前!带队来武汉,没有时间想太多,这是职责更是使命,只有我走到第一线,亲自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了解一线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让中医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最好的救治作用,才能让同事们安全、安心地救治病人,也才能让心系前方的亲属们放心、安心。

记者:请介绍一下这支中医医疗队的构成情况?

黄璐琦:我们的医疗队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的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成员主要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他们中有些参与过2003年非典救治,有些是呼吸科专家,有些有丰富的临床抢救经验,在中医临床辨证处方方面经验丰富。

在来武汉的高铁上,我得知,那天正好是医疗队队员陈盈盈的29岁生日。没有礼物可送,大家提议送个口罩,保护她平安凯旋。

记者:在金银潭医院的日子里,每天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黄璐琦:在武汉,我们几乎一刻没停。1月25日到达当晚就和金银潭医院有关领导了解医院病人救治情况,商讨病区接管有关事宜。26日上午进入金银潭医院病区,熟悉并制定病区接管工作方案。26日下午召开国家中医药防控专家组讨论会,落实普通型及危重型中医诊疗方案;还与湖北省中医院及武汉市中医药负责人商议疑似病例的中医药预防治疗工作事宜;安排专家对医疗队居住酒店感染风险科学评估,确保医疗组医护人员零感染;对暂存在酒店的医疗组北京随行医疗物资进行安全性布置。27日针对金银潭医院没有中药饮片及颗粒剂,搭建中药供应保障平台,协调有关中药企业捐赠中药药品、物资等。28日开始在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查房,完善病区管理流程。29日正式接管病区。

从那以后,除了正常救治病人外,每天下午四点定时召开工作例会,医务人员与后方数据分析人员共同依据患者数据分析患者病情,优化治疗方案。

初心长在,何惧风雨。转眼间,我们已经在这里驻守30多天了。夜以继日地工作虽然很累,但是大家还是充满干劲。我们的决心是共同的——疫情不完,决不收兵。

2、疫情是检验能力水平的试金石

记者:网上都在谈中医药的神奇力量,但也有很多人将信将疑,甚至有新冠肺炎患者被中医治好后还声明自己是“中医黑”。对此如何评价?

黄璐琦:历史上,中国发生过百余次瘟疫大流行,但从未造成像欧洲中世纪黑死病导致人口锐减数千万的情况。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其实非典时期,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所以这次疫情,我们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应“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指示,也要在临床去积极发挥中医药诊疗方案的优势,从而和全国的医护同道一起阻击疫情,报效国家和人民。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几千年来与中华民族血脉共存。“医者父母心”,是中医药人传承千年的职业操守。这一役,中医药人依然展现了心贴心的“中医温度”。

记者:在抗击疫情的实战中,中医药发挥了哪些作用?具体疗效如何?

黄璐琦:危急时刻,疫情就是检验医务人员能力水平的试金石。治疗新冠肺炎,中医药的疗效是有目共睹的。截至2月28日18时,我们托管床位43张,累计收治116例,累计出院67例,其中中医辨证纯中药治疗出院31例。

中医注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气,辟邪毒”,对人体进行辨证施治。具体说来,在感染早期,中医药治疗方法对集中隔离、症状上已经有明显体现的患者,能够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真正把关口前移。

在重症患者中,中西医协同的成效喜人。我们在金银潭医院的救治工作已经充分证明,中西医结合可以明显缩短病程。

在康复过程中,中医药的整体调节作用更是非常显著。很多出院的重症患者还是会有些肺部的炎症以及食欲不振的情况,经我们用中药继续巩固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改善率达70%。

同舟共济,方能共克时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中西医协同作战发挥了优势,打出的“组合拳”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制胜法宝。

记者:在武汉的这些天里,印象最深的事情有哪些?

黄璐琦:我们体会最真切的,是老百姓对中医药有迫切的需求。在临床中,重症患者有80%愿意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90%愿意用中药进行干预,隔离的患者更是希望中医药能早期介入。

印象最深的事情主要有三件。一是与金银潭医院领导商定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病人方案,中医药在重大疫情暴发时,第一时间参与了危重患者的救治。二是2月3日,我们接管病区5天后,即有8名患者治愈出院,中医药的效果初步体现。三是随着中医疗效的逐步被认可,我们接管的南一病区病床从32张增加到43张,出院率达到53.6%,好转率达到83.6%。

3、中医药人才队伍亟待壮大

记者:金银潭医院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医疗队成员面临着怎样的风险与挑战?

黄璐琦:最深的感受就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说实话,医疗队成员刚开始多少有些紧张、害怕,但一旦进入战场,就都变得勇敢无畏起来,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古人云:“人而无责,于世何益”。大疫当前,医务人员必须是中流砥柱。看到躺在床上的病人,看到隔离患者的眼神,看到空无一人的街道,我们深深地感到肩上的职责与使命,治病救人,责无旁贷。

记者:从实战来看,我们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有哪些强项值得嘉许,有哪些方面仍待加强?

黄璐琦:从实战来看,一线医疗队员们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全面的,不仅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熟悉西医临床技能,特别是危重病人的抢救。

寻找中医药疗效的高级别循证证据,有利于优化临床方案并加以推广,提高临床救治率。在医疗队接管金银潭医院病区的同时,中国中医科学院后方科研攻关组也同步成立,配合武汉前方进行临床数据分析,优化治疗方案。科研攻关组紧急设计开发了供医护人员使用的症状信息及舌诊图像采集程序,以及针对方舱医院的患者自述症状采集系统,为全面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针对疫情初期武汉地区的社区及卫生院存在大量疑似病人的现实,科研攻关组为这些医学观察期人群设计了中医药预防给药方案,在社区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并同步紧急开发出社区信息采集系统,及时获取医学观察期人群中医诊疗信息。通过以上诊疗经验的积累,我们总结出临床经验方——化湿败毒颗粒,目前已完成了药理、毒理、工艺、质量等工作,并获得北京市的医院制剂批准,将更大范围应用到临床救治中来。

为国分忧,必须勇毅前行。日复一日,我们的医疗队正帮助越来越多患者从危重病房走出来。中医药正以其良好疗效,让更多人看到其独特优势,进而发挥更大作用。目前,我们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专门的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传染病医院及科研机构,也没有专门培养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人才的机构,这方面需要加强。另一方面,从我国近14亿人的人口规模来看,我们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仍亟待发展壮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aq/2020-03-01/6160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03-02 关键字:安全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