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强大与衰落,哪个是错觉
美国的强大与衰落,哪个是错觉
文/金微
美国怎么了?在“占领华尔街运动”如火如荼进行时,“美国衰落”的声音再度出现。
发端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如燎原之火瞬间蔓延至世界,10月15日,全球82个国家的示威者在951座城市发起了示威。在美国国内,已有1万多人在超过1400个美国城市举行了抗议示威活动,示威者誓言要将“占领”进行到底。
示威者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包括无数的大学生、教授、工程师甚至是交易所的交易员,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中产阶级。如今他们却走上街头抗议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表达对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调控失效与长期经济低迷的不满。
【小题】中产承受美国的衰退
中产阶级在承受着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国媒体都不会否认这点。美国专栏作家、《第三世界的美国》作者阿丽安娜·哈芬顿声称:美国的中产阶级“正迅速消失,随之而去的还有美国梦。所谓美国梦,就是经过努力奋斗和严格要求,我们的孩子将有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就如同我们比前一代做得更好一样。”在他看来,美国梦逝去的背后是一场美国人的噩梦。
“占领华尔街”为哈芬顿的著作作了注解,这些来自各个领域的中产阶级以各种标语表达了几乎相同的不满,毕业生保罗莱就是其一,“我和其他许多年轻人一样,有偿还不清的贷款、难以支付的房租,买不起医疗保险,也付不起医疗费。”
美国金融危机至今已三年多,成千上万失去了工作的人依然找不到工作,随着裁员继续,很多美国人工作将不保,以至失去家园,美国梦无从谈起。不久前,美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9.1%,连续三个月保持这一高位。美国学者预计失业人数可能更高,实际失业率超过17%,年轻人的失业率更是超过25%,处境不容乐观。
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资深顾问、纪录片《华尔街》学术顾问陈思进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美国中产阶级离穷人只有三个月的距离,失业率的持续高企,摧毁了他们的信心,积压心头的不满失望,必定要找一个宣泄口,华尔街是最明显的目标。”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用发债、印钞票方式来拯救金融机构和财团,而造成金融海啸的金融高管仍有极高收入,这次运动也被认为是一股反抗金融霸权的运动。
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导致美国经济低迷、复苏乏力,一篇广泛流传的文章《揭示美国经济已崩溃的100项数据》称,美国出现收入差距扩大、房地产泡沫延续、国债节节攀升、就业市场萎靡不振、社会保障体系入不敷出等问题,处处惊心。就连美国媒体也时不时地用“经济萧条”作标题,美国这真的会衰落吗?
【主题】另一个强势的美国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关于“美国衰落”的声音曾铺天盖地出现在媒体和网络上。其中“唱衰”美国的观点从数量上大大超过认为美国还有强大生命力的观点。
这次占领运动也有国内有舆论认为,这将加速美国的衰落,“华尔街资本泡沫破灭了,美元霸权地位破落了,美式制度神话破产了。”
美国衰落确实有实实在在的问题,但美国经济仍然具有极强的生产力。美国的总体研发费用仍然居于首位,大学排名仍然居于首位,诺贝尔奖得主仍然居于首位,创业指标仍然居于首位。
世界经济论坛上个月发表的经济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的竞争力在全世界排名第5。中国则排名第26位。此外,以苹果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及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尖端技术几乎全在美国掌控中。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这些可绝不像是经济绝对衰落的局面。”他认为美国衰落也不意味着被中国取代。
一直在海外从事投行工作的陈思进说,国内对美国的解读过于表象,“美国的海外固定资产有两三万亿,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即使在美国境内倒闭,但在海外还是赚很多。问题是这些钱没有回流到美国政府手里,而是到了富人手里。最后金融危机伤及了是中产的利益,这也是华尔街运动的核心点。”
今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在不久前发布了首部“美国蓝皮书”---《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美国国家实力与未来走向的客观评估是“蓝皮书”最大的关注焦点,报告认为,美国实力将维持下去在中国美国学界仍然是主流看法。
参与者北京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指出,中国学术界、舆论对美国实力地位的评估经常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基本上是过低估计了美国的实力地位和纠错能力,过高估计了美国面临的内外困难。
这些判断直接影响了国内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决策和走向。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金融危机美国受了轻伤,中国受的是内伤”,她认为我们们往往被西方舆论制造的假像蒙蔽。
谭雅玲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从经济的角度看,美国不存在二次衰退的可能,它第二季度的GDP是1.3,而且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都可能达到2%以上,这意味着其自身在全球影响力和实力的恢复,与唱衰论完全不一样。” 她认为占领华尔街只能说美国经济与社会结构出了问题,美国化解危机的能力很强,很快这种状态很快引向了世界。
对于衰退与强大两种观点,谭雅玲认为,美国的强大占多一些,衰退占少一些。“关键在于美国的产业链和核心高端产业链为主。金融调整和高效是任何一个国家不具备的,包括美元霸权,以及美国在全球的布局。”
陈思进说,华尔街运动非但不意味着美国走向衰落,“美国的根基没有受到损伤、他的创新能力最强的,它的军事、金融对全球的影响仍在,它最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具有自愈能力的。它仍是最强大的国家。”
民间经济学家刘军洛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2007年以前,美国国内大量资源被美国华尔街侵占,目前美国国内这种自我反省的运动,是一个国家真正开始崛起的体现。“美国的科技部门和美国的跨国公司手上储备了3万亿美元现金,美国这个国家正用史无前例的勇气和速度,让大量国内资源从美国华尔街开始转移到了美国的科技部门和美国的跨国公司。”
【小题】美国两极化的根源
美国国内对这场运动并没有显得如临大敌,游行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社会的调节阀。两党对这场运动的态度很是微妙,他们谁也不插手这场占领运动。由于游行群众组织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明确的政治势力,美国两党都不想将这场运动当作自己的运动。
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首次表态,称理解此次示威浪潮,民众的抗争运动表达了对金融系统内不负责任的行为的不满。
但美国两党实际上都受到华尔街财团的支持,选举也受到金钱操控。“占领华尔街”运动发起的口号之一就是99%的人无法容忍1%的富人的贪婪和腐败,他们认为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是华尔街在把持政府,要把权力还给99%的人。
美国两极分化、中产阶级衰落也源于华尔街。陈思进说,实际上美国目前的现状仍是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其根源要追溯到7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实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美国已经从原来的普通的资本主义转化为金融资本主义。
近几十年,大多数美国投资资本从生产性的工业经济流向投机性的金融部门。金融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70年的4%上升至2006年的8.3%。金融部门利润在公司利润中的份额从1985年的16%攀升为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41%。
陈思进说:“美国变成了金融资本主义,制造业、高科技包括信息产业都外包了,它无法提供制造业时代那么多的工作岗位,金融又处于美国食物链的最高端,美国比原来富了,但财富都流向了少数人。”
本来,美国可以税收调整财富分配。但是,给富人加税的法案时却总是无法获得通过。美国某投行高管、《中国你要警惕》的作者黄树东说,在决定美国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民意对政策没有多少影响。“美国那一套的带有非常浓烈金钱味道的政治游戏的规则,没有将民意转变成政策。”黄说,由于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美国政府却大量减免富有阶层的税负,“减税的结果是,是将原本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那一部分,放到了富人的金库里。”
而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对金融危机的举措,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财富从穷人和中产阶级向最富阶层最大规模的转移。
【小题】中美博弈更激烈
这样的财富大挪移实际上不仅发生在美国国内,还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因为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国印刷美元就可以直接从海外抽吸资源和工业产品。
10月11日,美国通过了一项旨在惩罚中国政府压低人民币汇率的法案,这项法案被认为是压人民币升值,让热钱回流,洗劫中国的外汇储备。
陈思进认为,美国有转嫁危机的能力,从二战到日本广场协议,这一次的目标就是中国。他认为,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战已经亮剑,中国急需要打一场金融保卫战。
刘军洛则认为,美国失业率高这种 “两极化”的镜像,只能说明美国中央银行和美国国会迫切期望全球继续会进入第三次世界性大萧条,因为如果需要解决短期就业问题,最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扩大基础建设,但美国采取了拖延美国就业改善的做法。“如果美国刻意追求美国经济的高失业率,并且,未来让美元出现强劲上升,那么,我们中国经济就会人为遭遇到全球所有新兴市场出现的“紧缩货币+紧缩财政+货币贬值”模式,届时,我们中国将是面对全球其他国家联合起来集体打击中国经济的一幕,中国将出现大萧条。”
无论是唱盛美国还是唱衰美国一方,都无可回避的是中美博弈越来越强烈的事实。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的田辰山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美国衰落和强大都有其真实的一面,“美国强大是靠宣传个人自由、人权和以实现和保护这种思想和原则而建立的经济机制与民主政治机制,它靠强权和物质实力支撑,靠袭击、掠夺,但最终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占领华尔街就是表现,它不是所谓“衰落”的直接外部特征,而是那种制造动乱的文化走向自己反面的表现。”
田辰山认为,唱衰和唱盛都是一相情愿,太把自己往美国身上栓,似乎自己的幸运与倒霉都是美国决定的。“中国的危机是自己给自己找来的,在逻辑上跟美国的关系不是内在的,不是必然的。中国要做思想准备,在两种状况之下,都要想好一个不依赖美国,不由美国的命运主宰或影响自己的发展战略。谨慎乐观态度是理性的,对美国衰落和强劲都不可如同惊弓之鸟。”
文章刊于《国际先驱导报》原文标题:《美国:强大与衰落,哪个是错觉?》2011.10.1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5873e0102dv4a.html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3-05-01/3229.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