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欧元的传奇仍将继续
欧元的传奇仍将继续
--戴维.马什《欧元的故事》中文版译者序
《欧元的故事》
原作者:戴维 马什 中译者:向松祚 宋姗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者:沃尔克(美联储前主席) 施密特(德国前总理) 特里谢(欧洲中央银行行长)
金琦(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魏本华(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任执行董事) 等数十位政商界要人和著名学者。
2010年3月1日,我到法兰克福参加货币金融官方论坛(OMFIF)和德国联邦银行(Bundesbank)联合举办的国际货币会议。戴维是会议的倡议者和主持者,他的幽默风趣给所有与会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看得出,他对德国和欧洲理解非常深入,结交的朋友遍及欧洲政商学三界。会议结束之时,戴维送我一本他2009年出版的新书《欧元—新国际货币之政治历史》(中译本名称改为《欧元的故事》),并且告诉我,说经过外管局魏本华局长牵线搭桥,机械工业出版社准备出版《欧元的故事》中文版。
从法兰克福到北京的飞机上,我开始翻阅戴维的著作。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者,有关欧元的著作和文章确实读过不少,所以一开始不过是好整以暇地随便翻翻。只读了几段文字,我就被该书精彩的故事和生动的文字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全书,浮想联翩,意犹未尽。
《欧元的故事》不同于老生常谈的货币经济理论著作,它是一部大国博弈史,一部货币政治史,一部德法恩怨史,一部欧洲和解史。全书围绕德法两国几代政治家的欧元故事展开,精彩描写了欧洲各国政治家为欧洲经济重建、政治整合和单一货币所做的长期不懈努力。几代政治家分别是:战后第一代领袖德国的阿登纳和法国的戴高乐;第二代是德国的勃兰特和法国的蓬皮杜;第三代是德国的施密特和法国的德斯坦;第四代是德国的科尔和法国的密特朗;第五代是德国的施罗德和法国的希拉克;以及第六代德国的默克尔和法国的萨科奇。大卫认为六代领导人里,密特朗对欧元的创建贡献最巨。
戴维为《欧元的故事》所写的自序,非常恰当地刻画了该书的主要特色:“我努力从国际视野来审视欧元,而不是仅仅从一个英国人的角度来评判,我侧重透视推动欧元诞生的重大政治和历史事件,而不仅仅是描述纯粹的经济和金融事实,我努力抛弃那深奥难懂的经济学术语,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来阐释异常复杂的货币经济问题,以便让更多读者愉快地理解欧元的历程。”全书完全基于作者对欧元历史创造者和见证者的亲自采访和大量第一手的历史档案资料。这是最难得的、最可宝贵的,也是我最感兴趣的。
《欧元的故事》出版之时,恰逢欧元面临深刻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爆发让欧元前景阴云密布,爱尔兰债务危机则让欧元雪上加霜。“欧元即将崩溃!”“欧元区即将解体!”早就成为报刊杂志和电视媒体的头条新闻。戴维对欧元前景并不乐观,他自始至终强烈反对英国加入欧元区,可以说他是一个“欧元怀疑派”或“欧元反对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戴维甚至建议欧元区要尽快设计欧元区退出机制。2010年我几次和戴维一起到欧洲参加国际金融货币会议。有一次德国朋友对我说:“我们都非常喜欢戴维,《欧元》一书确实精彩。不过我们完全不同意他对欧元的悲观看法和荒唐建议。”
无论如何,《欧元的故事》一书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审视欧元的过去、展望欧元的未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估欧元诞生10年来的表现,如何正确诊断欧元区面临的内在困难,如何改革欧元区的制度设计,规划欧元的未来,不仅仅关乎欧元区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而且关乎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
自欧元诞生之日起,就有“唱好欧元派”和“唱衰欧元派”两派观点,长期相互战斗,至今尘埃未定。
唱衰派的主要论点是:(1)欧元压根儿就不应该产生。它没有任何经济基础,纯粹是一个政治工程,是政治家一意孤行的产物。欧元区并不满足蒙代尔意义上的“最优货币区”条件。(2)欧元区没有任何退出和惩罚机制。好些国家对加入欧元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加入欧元就迟到了免费午餐。于是放弃了原本应该进行的结构性改革,财政约束大大放松。酿成今天的主权债务危机和欧元危机。(3)欧元启动之后,欧元区财政政策协调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各国自行其是,欧盟没有权威,协调不了各国财政经济政策。遇到希腊债务危机,各国相互观望拖延,危机愈演愈烈。
唱好派的主要论点是:(1)欧元从一开始就是巨大成功,它一启动就是世界第二大重要货币。没有欧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各国的冲击肯定更加严重。欧元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重要的稳定力量。全世界都因此受益。(2)欧元诞生之后,欧元区各国贸易经济整合程度大幅度提升,从而有效促进了欧元区内部的产业分工和升级,加速了贸易、资本和人员流动。货币整合确实有助于经济金融整合。(3)欧元诞生大大提升了欧元区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譬如2006年美国财长鲍尔森上任伊始,就大声疾呼美国加快金融改革,以应对欧元区金融市场的竞争,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欧元区资本市场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单一货币欧元是主要推动力量。
当然,评价一个货币是否成功,应该有一些客观标准,不能依靠主观判断。关于欧元,有两个基本问题至今没有非常清楚的答案:第一、欧元诞生至今10余年来,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有没有客观的具体数据和指标来评估欧元10余年的表现?只有清楚回答这个问题,辩论其他问题才有一个正确基点。第二、希腊债务危机、爱尔兰债务危机或总体而言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欧元危机吗?二者可以简单划等号吗?事实上许多人都将二者混为一谈。这是一个需要彻底澄清的问题。我以为戴维《欧元的故事》一书也没有清楚回答这两个问题。
上述两个问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际价值。亚洲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在致力于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也有人提出亚洲区域货币或亚洲单一货币设想。我们其实都非常希望知道,欧元模式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如果客观数据证明欧元不成功,或者从经济上看一无是处,那么很多人对于区域货币合作的前景就要深表怀疑,或者区域货币合作根本就没有必要。
2010年7月9-10日,“欧元之父”蒙代尔邀请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学者和许多政治家,参加他那举世知名的“国际货币圆桌会议”,会议地点是意大利北部美丽小城西耶那北边的蒙代尔城堡,主题是欧债危机和欧元前景。就是在那次会议上,我见证了“唱衰派”和“唱好派”如何激烈争吵,那火药味和情绪化十足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那次会议上,唱衰派的首领是捷克现任总统Vaclav Klaus。7月9日下午会议上,Klaus毫不客气,单刀直入,以四方面指标证明欧元完全不成功。(1)欧元诞生之后10年,是欧元区经济增长表现最差的10年,平均年增速不到2%。二战之后,欧元区经济平均年增速从来没有低于4%。有人说2001-2006年是二战之后全球经济最美好的5年,欧元区却完全不是。(2)财政状况极度恶化。欧元诞生之后,欧元区没有那个国家的财政指标严格遵守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债务总额与GDP之比,都突破了3%和60%的两条红线,连德国也不例外。(3)欧元区整体竞争力下降。有数据表明,欧元诞生10年来,欧元区整体经济竞争力削弱幅度高达28%,这是惊人的事实,表明欧元单一货币对竞争活力和创新动力都有制约。(4)欧元并非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器。欧元诞生后最初几年,全球经济总体向好,欧元表现不错。一遇到200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立刻就风雨飘摇,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毫无疑问,希腊债务危机就是欧元的危机。
“唱好派”的首领就坐在Klaus右手边,他是法国前财长Edmond Alphandery。此公曾经为欧元区创立立下过汗马功劳,怎能容忍他人如此贬低欧元!?没有等Vaclav Klaus把话说完,他就开始大声反驳:(1)10年来,欧元区经济增长表现没有您说的那么差。欧元诞生后各国经济增长强劲。只是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好些国家出现负增长,才将整体平均增速拉下来。金融危机导致负增长,也并非欧元区独有的现象,美、日都是负增长。(2)欧元诞生之前,许多国家财政政策约束更差,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债务总额与GDP之比例很高。欧元诞生后有了约束机制,各国财政状况总体得到改善,不是恶化。(3)说欧元区经济竞争力大幅度下降不符合事实,相关数据并不令人信服。事实上,欧元区经济依然充满活力,德国和法国经济尤其如此。譬如人均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的数额,欧元区很高,甚至是全球最高。这就很能说明问题。(4)希腊债务危机并不等同于欧元危机。历史上许多国家都出现过债务危机,他们的货币并没有崩溃。我们怎么能够将希腊债务危机与欧元危机简单画等号呢?主权债务危机绝不意味着欧元危机。相反,一个货币是否成功,有一个关键指标,那就是它被接受、被使用、被交易和流通的范围。欧元诞生10年来,它的流通范围和流通量迅速上升,周边国家和世界许多国家都使用欧元作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我想捷克也不例外吧(他望着捷克总统说)!金融危机以来,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并没有削弱。怎么能说欧元对美元汇率下降就是危机?这不过是市场的过度反应,包括过度的投机炒作。
会议上,蒙代尔也几次反问Vaclav Klaus:譬如美国加州或纽约州出现债务危机或财政危机,我们能够说那就是美元危机吗?(对于经济学子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简单)。Vaclav Klaus表情严肃,沉默许久,崩出一句话:反正捷克不打算加入欧元区,至少现在不会!
无法否认,欧债危机让许多人对欧元产生怀疑,欧元区周边国家加入欧元区的热情也有减退。然而,正如戴维书中所说:欧元毕竟只有10年历史。以往10年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一定成功;过去10年的失误也不意味着未来就一定失败。
《欧元的故事》一书讲述了过去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欧元传奇,读者不仅可以深切感受到欧元创建漫漫征途上的风风雨雨,而且可以深入理解欧元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未来出路。历史往往比理论和逻辑更有启发性和说服力。读完此书,我更加坚信欧元传奇必将继续下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3-05-02/15190.html-红色文化网